杜娟 張愛華 苗景國
摘? ?要:文章以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為例,結合產業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探索并梳理出“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為高職理工科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改革思路。
關鍵詞:分類教育;人才培養;焊接技術與自動化;高職院校
高等職業教育是隨著產業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和人才培養模式,其培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在服務地方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近10年來,高職教育在學生培養方面成效顯著,但隨著產業的發展、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國家對高等職業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決策,使得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和更加多樣化,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也更加復雜,個體差異擴大,學生的學習需求也更加多樣,迫切需要創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2]。如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校后能得到個性化的發展,是當前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中的難點,多元智力理論為改革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視角。因此,實行基于多元智力理論的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是解決這一難題的好辦法,是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對推動高職院校教學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1? ? 高職工科教育實施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的必要性
1.1? 隨著產業的發展,社會需求的變化,需要職業教育培養精細化、多樣化的人才
高職教育是以實際崗位需求、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為目標,為行業企業提供充足的技術人才,這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3]。隨著產業的發展、科技的交叉結合,社會越來越需要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動手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技術技能人才[4]。
一方面,高素質焊接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巨大。從《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預測表可以看出,到2020年,與裝備制造業密切相關的人才缺口將近540萬,而焊接技術人才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數據說明,我國焊接生產的第一線嚴重匱乏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焊接技術正向高效率、自動化、智能化、節能環保方向發展,焊接機器人在生產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這就對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新的形勢下,傳統焊接專業“一把抓”的人才培養模式已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要求的“精細化崗位分工”的市場需要。
1.2? 學生結構的復雜化、多元化,需要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組織形式
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比較特殊,招生對象復雜多樣,既有普通高中畢業生,又有中專、技校、職業高中等畢業生[5]。不同類型的生源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差異較大,特別是教育部提出的高職擴招100萬,招生對象包括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等群體,這意味著高職生源結構進一步多元化,學生的差異性更大。就筆者所在學校的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為例,目前主要有普通高中畢業生、中專、技校畢業生、藏區“9+3”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不同基礎的學生,這個轉變對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乃至整個高職院校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這就迫使我們要進行人才培養改革。
1.3? 學生的學習需求各不相同,需要進行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教學改革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通常采用統一的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針對不同的學生、專業、年級,都以相同的標準授課,很少考慮學生的實際知識基礎、學習方法與習慣、學習需求等個體差異。但隨著社會分工的細化,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也更加多樣化,加上現在的“00后”學生,個性需求更加鮮明,一部分學生繼續深造的愿望十分強烈,希望能夠獲得專升本、專升碩的學習機會;另一部分學生迫切需求學好技能、盡快就業,希望成為具有專業技能的工程師。因此,傳統的統一教學目標和授課內容的教學模式顯現出越來越嚴重的弊端,不能充分地發揮學生的個人潛力。必須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實施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教學,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進行探索、改革,制定適合不同類學生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教學內容,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
1.4? 多元智力理論為改革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視角
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認為,智力內涵包括至少以下9種基本能力:語言智能,數學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旋律智能,人際關系智能,自我認知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存在智能等智力因素。多元智力理論,每個人都具有這9種智力,只是具體到每種智力在個體上所表現出來的比例,又因人而異。因此,應該根據多元智力理論,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創造條件,給學生更大的發展空間,進行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
2? ? 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的實踐
2.1? 前期調研
為了進一步了解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推進焊接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與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以便更好地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與促進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在實施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前,課題組對高職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人才需求進行了大量市場調查。問卷報告顯示:(1)隨著產業的發展,自動化、智能化焊接方法應用日趨廣泛。(2)從畢業生就業崗位來看,崗位分工更加精細,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趨向復合型,這就要求高職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要結合產業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一方面要加大自動化、智能化焊接技術技能的訓練,另一方面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
2.2? 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課程體系構建
基于多元智力理論,在人才需求調研基礎上,充分關注焊接產業近年來在焊接自動化技術、新材料及焊接方法的變化,關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及考核的變化,同時鑒于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學生班級多、教師資源豐富,結合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教育資源實際情況,將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分為高端焊接和智能焊接兩個方向,針對不同的培養目標制訂與之相適應的人才培養計劃,開設不同方向的模塊化課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課程體系構建方面,跟蹤產業發展,特別是自動化焊接技術應用、新材料及相應焊接方法和工藝的變化,構建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兩個方向的“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三創課程”3大類課程,高端焊接方向課程側重傳統焊接技術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模塊;智能焊接方向側重焊接自動化和智能化方面專業知識和技能訓練模塊。其中,“專業平臺課程”針對整個專業的學生學習,主要包括通識類課程、服務于專業學習的共享基礎課程,要求所有學生對課程內容有全面性認知,不以減少知識點為前提作為分類培養的區分標準,主要開設于第一、第二學期;“專業方向課程”采用模塊化課程,包括核心課程、專業類課程等,不同方向的學生通過選擇與專業方向相對應的課程或模塊學習,達到方向的基本要求,主要開設于第三、第四學期;同時增設“三創”課程,主要包括實踐項目、創新課程、社會實踐活動等,主要開設于第四、第五學期,切實提高學生的“三創”意識。
2.3? 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的實施
根據分類教育的依據、學生具體情況和實踐教學條件,將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4個班級學生(213人)分成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高端焊接方向)和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智能焊接方向)兩個方向,結合目前產業的發展和社會對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高端焊接方向和智能焊接方向學生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分別為75%和25%。
實施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一年來,由于解決了學生個人發展方向問題及與興趣愛好結合,給了學生一個再選擇的機會,學生的實踐時間增加了、學習壓力減少了、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其專業技能也明顯提高了,學生掌握的技能更能滿足某一特定企業、地區、崗位的職業需求。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將教書與育人相統一,在培養學生技能技術能力的同時,打造專業文化育人陣地,實現全程、全方位育人,達到了人才培養的目標。
3? ? 結語
分類教育、差異化培養,最大限度地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個體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發現自己,并和社會需求相結合,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使個性得到充分發展,對培養綜合素質高、人格完善、個性鮮明、具備現代工匠精神的高素質高端技術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王春模,周榮虎,張林龍.高職院校實施分類培養分層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6(4):103-105.
[2]田明武,張磊.高職院校實施分類分層教學的必要性研究[J].高教學刊,2017(11):179-181.
[3]姜小軍.高職院校分類培養改革探析[J].河南牧業經濟學院學報,2016(4):78-80.
[4]沈高峰.服務區域產業的高職信息類專業分類分層人才培養改革思考[J].機械職業教育,2018(1):19-22.
[5]王霞暉,田其英.基于高職生源多樣化分層分類人才培養的探索—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管理論壇,2015(7):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