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漫
摘要:在全球碳減排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壓力下,再制造行業成為節能減排的突破口,持續引起政府的關注。本文研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對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具有指導意義。政策的支持是再制造行業發展動力,企業的積極響應是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必然,消費者對產品的消費方式的改變是科學技術進步的結果。目前再制造行業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多難題厄待解決,只有處理好這些“痛點問題”,再制造行業才會有一個寬闊平坦的發展道路。重點發展再制造產業是我國目前的重中之重,相信其未來將會成為我國的朝陽產業之一。
Abstract: Under the pressure of glob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come a breakthrough point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which has continued to attract government attention.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support of policies is the driving for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ositive response of enterprises is the inevi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change in consumer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products is the resul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t present,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in its infancy, and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to be solved. Only by dealing with these "pain points" can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ve a broad and flat development path. Focus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currently the top priority of China. It is believed that it will become one of China's rising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關鍵詞:再制造行業;現狀;發展前景
Key words: remanufacturing industry;status quo;development prospects
中圖分類號:F424;F713.2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06-0111-02
1 ?再制造行業發展現狀
1.1 國外發展現狀及思考
再制造行業在國外已發展數年,已經相對趨于成熟,有相對完整的政策法規和規模體系,擁有相對一流的再制造技術,再制造產品也具有了一定的市場規模。歐美等國的再制造產業起步早、規模大,涉及的領域有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工業設備、航空航天及國防裝備、電子信息產品。在廢舊產品的回收、再制造加工工藝、再制造管理和銷售等方面,都已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業務流程和完整的產業體系[1]。近幾年,全球再制造產業的規模超過1400億美元。美國作為全球再制造產業規模最大的國家,產業規模達1000億美元,其中汽車和工程機械再制造占產業規模的2/3以上。再制造企業有近7.5萬家,從事再制造產業相關的人數約50萬人。尤其是再制造工程機械領域,58%由日本國內用戶使用,34%出口到國外,其余的8%拆解后作為配件出售。
美國對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是市場經濟,由企業發起并主導,企業之間自由競爭,政府一般不參與,而歐洲和日本的再制造行業的發展,政府干預較多。為了給再制造行業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各個國家也讓頒布了許多政策,從2005年至2009年,歐盟先后發表了《能效綠皮書》、“安全、競爭、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能效行動計劃》、《歐盟未來三年能源政策行動計劃》、“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的能源政策”等一攬子文件和ErP指令;日本2000年制定發布了《推進形成循環型社會基本法》。共包括:《廢物管理和公共清潔法》、《促進資源有效利用法》、《容器和包裝再循環法》、《家電再循環法》、《建筑工程材料再資源化法》、《食品再生利用循環法》和《促進綠色購買法》7項法律。這些政策為再制造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2]。
1.2 國內發展現狀及思考
為了實現環境可持續和經濟的循環發展,再制造行業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關注,中國政府相繼出臺了許多關于再制造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2010年5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印發《關于推進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意見》,內容有:再制造與制造新品相比,可節能60%,節材70%,節約成本50%,幾乎不產生固體廢物,大氣污染物排放量降低80%以上。2013年8月26日,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委發布《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試點實施方案》,啟動了再制造“以舊換再”試點工作, 將再制造發動機、變速器等產品列為試點產品[3],方案內容包括:“以舊換再”是指境內再制造產品購買者交回舊件并以置換價購買再制造產品的行為,對符合“以舊換再”推廣條件的再制造產品,中央財政按照其推廣置換價格(再制造產品價格與舊件回收價格的差價)的一定比例,通過試點企業對“以舊換再”再制造產品購買者給予一次性補貼,并設補貼上限,再制造產品價格競爭力強,產品扣除舊件后的置換價格不超過原型新品的60%[4]。2015年1月20 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印發的《關于再制造產品“以舊換再”(汽車發動機、變速箱)推廣試點企業和產品的公告》確定10家單位在2015年開展 “以舊換再” 推廣試點工作。
雖然政府出臺了很多再制造行業的相關政策,也很好的推進了再制造行業的發展,但相關的再制造方面的研究文獻比較缺乏,怎樣制定再制造行業的補貼政策,對企業補貼還是對消費者補貼,以及補貼的方式和補貼的額度怎樣設置才能更好促進再制造產品的廣泛應用方面仍然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還并未成熟,應完善相關政策法規,政府部門加強對再制造行業的監管。我國的再制造行業涉及范圍少,并未涉獵很多領域,目前應用再制造最多的只有汽車行業,應發掘更多適合再制造應用的其它領域,政府應擴大試點范圍,應用到工程機械、航空航天、電子設備、家電、辦公用具等領域。
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得到國家政策支持的同時也離不開企業的改革創新,再制造政策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發揮了很大作用,然而困擾企業發展的因素有很多,如企業面臨政府對再制造產品的政策不完善問題,再制造技術的規范和改進問題,廢舊產品的回收方式和渠道問題和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市場缺乏等問題。
在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如廢舊零部件的逆向物流、市場推廣、再制造企業稅費,這幾大難題制約了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其中舊零部件的逆向物流問題尤為突出[3]。廢舊產品的回收主體,回收模式,回收率等如何影響企業的利潤,消費者剩余以及再制造產業的發展等,只有這些問題得到很好的解決才能提高再制造行業閉環供應鏈的效率,降低成本,實現政府和企業的雙贏,提高消費者的效用。
再制造技術的提高也是再制造行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在再制造技術方面研發了表面修復技術,零部件壽命預測,涂層殘余應力計算等技術和理論。相關部門在再制造產品技術規范方面還發布三個國家標準,即GB/T28673-2012《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技術規范 起動機》,在零部件再制造工藝標準方面發布了5個國家標準,即GB/T28675-2012《汽車零部件再制造 拆解》等[5]。再制造技術是再制造行業的發展的關鍵命脈,所以政府部門應給予高度重視,只有鼓勵再制造企業創新再制造技術,才能得到快速發展,政府應給予適當的補貼,來鼓勵和扶持再制造企業。只有科學技術跟上時代的步伐,社會才能夠的到發展,科學技術使再制造產品的質量獲得保障,讓再制造產品能夠成為新產品的替代品,與市場上的新產品形成競爭關系,相互制約。
企業缺乏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市場,因為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不認可,造成了再制造產品的銷售困擾,企業應加大再制造產品的相關概念的宣傳,再制造產品并非翻修或二手品,再制造產品在性能、外表、質量等方面與新產品無異,應制定合適的營銷策略,給予足夠的優惠來保證再制造產品的銷售,這樣才能打開再制造產品的市場,讓再制造產行業存活下來并得到發展。在再制造產品也起步階段,企業應目前應當做的就是在保證利潤的前提下盡可能多的降低產品的銷售價格同時保證再制造產品的質量,使得消費者能夠使用到再制造產品,并對再制造產品進行改觀。
再制造行業不僅需要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改革創新,還需要得到消費者的認可。應加強再制造概念的普及,加大對再制造產品的宣傳,增加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認知,提高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接納度,鼓勵消費者購買再制造產品。對于再制造產品的銷售,政府應給予足夠的補貼,企業應大力推廣再制造產品,給予足夠的優惠,讓消費者購買再制造產品得到的效用大于或等于新產品,這樣才能打開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需求市場,使得再制造產品能夠被購買,廢舊產品能夠順利回收。
相比較于國外再制造行業的發展,我國的再制造行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許多方面還未得到完善,很多難題還未得到更好的解決方法,而國外的再制造行業已經有了一段很長時間的探索,行業體系已相當成熟,我們應取其精華,將有利的技術與方法進行應用,找到符合中國國情的再制造行業的發展道路,與中國的實踐相結合,在引進國外高端的再制造技術,的同時也要自主創新,成為在再制造行業擁有絕對的競爭力的國家。探索之路道阻且長,我們要有決心有信心堅定不移的發展我國的再制造產業。
2 ?再制造行業發展前景
只有做到政府政策支持,政府監管力度嚴格,企業再制造技術水平一流,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得到保障,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認可程度和接納度得到提高,改善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再制造行業才能得到良好的起步和穩固發展。只有再制造行業得到發展,廢舊產品污染環境問題才會得到良好的解決,實現企業的節能減排,政府碳減排的壓力才會減少,保護環境,實現資源可重復利用和經濟的循環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再制造業,是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的重要路徑。再制造行業的政策有待完善,發展再制造行業的前路艱辛且漫長,但再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寬闊,再制造產業會改變企業的運營模式,再制造產品會改變人類的消費方式,再制造的概念會影響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制造業本就是我國的支柱產業,再制造也會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再制造的發展不僅會帶來環境的改善,還會帶來經濟效益,再制造產業將會是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產業,不僅會減輕社會各方面的壓力,還會減輕資源枯竭的壓力,為人類發展帶來延續。再制造產業,為我國創造價值,創造就業崗位,減輕就業壓力,提高人民福利,實現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平衡,為人類生存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3 ?結束語
再制造是我國發展迎來的重要機遇,只有創造機遇,抓住機遇,才能贏得進一步的發展,要追上國際再制造行業的步伐,借鑒的同時也要自主創新,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道路,為我國的再制造產業營造一個利于發展的環境。再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廣闊,對于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來說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參考文獻:
[1]鄭漢東,李恩重,桑凡,史佩京,徐濱士.中國再制造標準化新進展[J].標準科學,2016(S1):67-72.
[2]吳盈.環境稅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
[3]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把握機遇尋突破[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3,31(11):12-13.
[4]信息動態[J].中國財政,2013(18):4-7.
[5]方志賢.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的思考[J].經濟論壇,2014(01):66-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