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冰
前段時間,有幸觀看到了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大賽節目,參賽選手的妙語連珠、口若懸河、出口成章的語言讓當老師的我們贊嘆不已!我自嘆不如!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們,是“靠嘴巴吃飯”的,更應該有一副好的口才,即語言魅力。而語言是架起“教”與“學”的橋梁。語言在課堂的有效表達,直接影響教學效率。
這幾年,多次擔任各種賽課、選聘老師的評委,聽過不少老師的課堂語言,老師的教學語言很大程度上給評委留下深刻的影響。部分老師的語言生動流暢、準確清晰、繪聲繪色、簡潔明了。在參賽老師中,我最欣賞梁達光老師的教學語言,他的教學語言如和風細雨,沁入心田;又如電閃雷鳴,震撼人心。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語言,給人都是耳目一新。他的語言功底之深,這些語言是那么的真實、樸實、扎實。課畢,我對這些語言慢慢品味,回味無窮。我想,這正是教育的成功之處吧,要不梁老師怎么會每次參加城區的賽課都能評為一等獎第一名?還在城區做展示交流呢?梁老師的這些語言魅力又從何而來呢?我認為,教師的語言提升與修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實踐,以此來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一、語言鮮活,聽者動容
活潑靈動、扎實有效的課堂,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語言。教師的教學語言應是源頭活水,要把話說鮮活,課堂才能真正成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梁達光老師的課堂便呈現了語言美的極致,他的古詩詞教學研究與探索給大家帶來了激情四溢的課堂,詩韻十足,高潮迭起,令聽者動容,令學生動心,讓人獲得了一次精神的洗禮。這樣的課堂不僅僅是靠一本教案、一本語文書、一套課件所能達到的,教師語言的錘煉要以閱讀來積累,以課堂為陣地。梁老師上課十分注重自身語言的錘煉,他富有溫度的語言常常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駕馭語言的能力跟他平時喜歡閱讀是分不開的。
有一次,他執教古詩《望天門山》,當學生感受不出“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中一“出”一“來”所傳達出李白喜悅的情感時,梁老師這樣引導: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中氣勢磅礴的楚江水、雄偉險峻的天門山呈現在一個第一次出門遠游的詩人面前,你覺得他的心情會怎么樣呢?更何況李白正當風華正茂之際,就像他所說“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這樣的點撥下,同學們融入其中,朗讀起來,入情入境。
再看老師的評價語。比如,教讀《望天門山》,有一位同學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課文:一位老師很平靜地說:“很好,你讀得很大聲,很流暢,也比較有感情。”而梁老師是這樣評價學生的:“哇!真棒!你讀得太好了!讀出了楚江水的氣勢磅礴,讀出了天門山的雄偉險峻,也讀出了詩人的豪邁、奔放,積極向上的氣勢!我們為你的精彩誦讀而喝彩!”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的掌聲。前者是皮毛之事,宛如青煙裊裊,不冷不熱,不痛不癢,可有可無;后者則像熊熊大火,熱及全身,照亮一片天空,讓人熱血沸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梁老師的內功修煉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二、語言精煉,樸實無華
為了讓課堂活躍起來,不至于那么沉悶,老師們費盡一切心思、想方設法把課堂打造得五花八門,讓人看得眼花繚亂、聽得昏頭轉向。現在,特別是一些名師展示課,課堂上花哨的東西多了,扎實的東西少了;教學的手段多了,語言的魅力少了,語文課上成了美術課甚至音樂課,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卻丟掉了。為了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在語言方面下功夫,同時教師語言要精煉、規范、清晰讓學生聽得清楚明白,學有所獲。
1.課前導入,語言精彩
聽課中,從課堂導入就能感受到老師在課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導入語會很快吸引學生,可以達到事半功倍。但現實當中,往往有的老師在課前繞了很多彎,學生跟著團團轉,云里來霧里去,像走迷宮一樣,可是課堂有限的40分鐘已經過了一半,學生還不知道這節課要上什么內容,目標不明確,教學任務沒有落實,在迷迷糊糊、渾渾噩噩中就下課了,真是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一無所獲呀!
2.課中引導,語言精簡
教師的語言魅力還表現在語言的精簡,教學語言要隨機應變,通俗易懂,復雜問題簡單化,冗長問題簡短化,把問題說到點子上。
3.課尾總結,語言精華
課堂的總結語就像我們寫文章的結尾,即豹尾,收筆有力,讓人回味無窮。
三、語言情趣,提高效率
教師應科學地、正確地駕馭好課堂語言,用生動形象、鮮活有趣、情感豐富的語言來彌補教學內容的枯燥無味。教師的教學語言是“課堂的調味劑”,要讓學生品嘗到“美味佳肴”,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1.語言幽默,激發興趣
教師的教學語言如果整節課都能讓學生處于亢奮的求知狀態,那學習效果就會大大提升。如果你能說一口抑揚頓挫、聲情并茂標準的普通話,再加上幽默的語言,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語言童趣,激發情趣
低年級的小朋友天生好動,要求他們一節課40分鐘端端正正、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聽老師講課,這比登天還要難!如何培養他們的集中注意力呢?首先要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教學語言要富有童趣,語言要簡練,清晰。
3.語言風趣,增添樂趣
老師的教學語言風趣,會給課堂增添無限的樂趣。記得有一次賽課,有兩位老師都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位是覃老師,另一位是黃老師。覃老師在課堂里對著教案照本宣科,面無表情,語氣平平淡淡,猶如一杯白開水,索然無味,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呆若木雞,無精打采,昏昏欲睡。而黃老師的課與覃老師截然不同,她的教學語言充滿風趣,妙語連珠,目光敏銳,眉眼傳情,肢體語言配合得當,整節課上得游刃有余,學生像著了魔一樣,精神振奮,就連平時打瞌睡的學生也像打了興奮劑針一樣,用飽滿的熱情積極參與課堂,讓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
教師的教學語言的修煉是一項偉大的工程,是教師專業成長不可缺少的一環。教學語言魅力的提升,需要老師具備豐富的文化底蘊,扎實的基本功,因此,我們要努力提升教師語言魅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