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杰 韓偉
摘要:“象”即以“象”類物,對古人來講,為對事物進行類別劃分、予以具體分析的重要方法,它更是認識世界、看待世界的具體方法。山西特色晉虎元素之黎侯虎,就體現了這一劃分呈現過程。本文通過對特色元素的分析整合,以當代“新象”為探究方式,通過“流浪”元素的融合展現,希望為之找到新的創意表現形式,并加以呈現,突出現代美感,展現新時代的山西非遺特色魅力。
關鍵詞:晉虎 黎侯虎 青銅虎紋飾 創意“新象”
隨著歷史的發展,晉虎之黎侯虎不斷融入新內涵,不斷引進新知識,但是追溯虎文化節的歷史淵源,不難得出虎文化是重要的動力,這一動力一直發揮著作用。黎城人民把虎文化作為他們的精神信仰,也間接說明了黎侯虎的重要性,隨著新一輪虎年的臨近,其特色表現形式被提上了日程。
晉虎特色元素集合了山西本土特色民俗符號造型理念,集各類美好愿景于一身,其造型的表達在保留原有傳統虎形的基礎上,還結合青銅器文化中的虎紋元素,重新整合提煉,將其內涵融入晉虎中。虎紋是青銅器文化中出現歷史較早、沿用時間較長的中國傳統紋樣之一,早在商周青銅器上就已經出現虎紋,大多使用虎的側面造型,虎口大張,虎尾上卷,虎紋應用于青銅器裝飾的習慣一直持續到春秋戰國時期。各種各樣老虎的造型夸張大膽,色彩對比強烈,形象變化多端。筆者認為青銅文化中的虎元素代表了先民的一種圖騰崇拜,虎乃百獸之王,是兇猛的動物,先民希望虎能保佑他們不受傷害。虎在古人眼中也是趨吉避兇的瑞獸,《風俗通義》中說:“虎者,陽物,百聾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說明了虎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和他們賦予虎的內涵,這已經演變成了一種信仰和文化。筆者就是抓住青銅虎元素中的這一特點,在造型和內涵中將古老的文化融入晉虎設計當中。希望晉虎不僅僅是一件玩具,更是大眾在現實生活中的一種精神依靠。
在此基礎上,晉虎還從側面展示了淳樸的三晉大地勞動人民的品質,但在傳承發展中,存在一些“停滯”現象,其產品不太能夠被當代群體所接受,整體的發展受到了一些阻礙。筆者通過研究整合發現,通過發掘晉虎之黎侯虎身上的特色元素,融合現代設計理念,呈現新潮IP設計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較好地吸引當代消費群體的眼球,更好地傳承和發揚山西特色非遺文化,而宇宙風之“流浪”元素的結合可以更好地促進整體的設計呈現。“吉金”則是精純而美好的青銅造型,通過汲取青銅虎紋樣與黎侯虎特色花紋元素,融入晉虎元素設計中,更好地印記山西特色文化。
筆者通過融合“流浪”元素加以晉虎的特色面部造型,以卡通漫畫的方式,呈現了晉虎的另一種風格樣式,展示了當代“新象”的探究途徑,以造型元素的趣味性表達,告誡消費者我們應更好地保護當下特色非遺文化,不要讓它真的“流浪”。更好地寓教于樂,在趣味性中感受非遺的“新象”,這一設計符合當下潮流審美,融合當代生活,使人們更好地在生活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晉虎之黎侯虎是對古代虎符號元素的一種崇拜的衍生化表現,是對中和之道之理的詮釋,更是萬物自行組織、自行平衡造化的產物,經過一代代傳承得以發展而成。黎侯虎本身的形象運用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長期的形象保留和傳統的思維模式一定程度上禁錮了人們的藝術視野,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傳統民間手工藝市場日漸衰退。千篇一律、粗制濫造等都是現存的主要問題。為了使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得到較好的保護與傳承,應將其文化特色與其代表的意義進行整合設計的處理,并且與傳統的方式進行融合,使其具有一定實用價值并得以推廣和發揚。本文通過探析晉虎“新象”的創意表達模式,使山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體現出黎侯虎衍生產品帶來的新的理念飛躍。
參考文獻:
[1]谷莉,谷芳.宋遼金虎紋枕考[J].蘭臺世界,2013(3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山西黎侯虎元素創意設計研究”(課題編號:2019SY471)。
(作者簡介:管志杰,男,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韓偉,男,碩士研究生在讀,中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方向:藝術設計)(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