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舞蹈表演已經成為百姓生活和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舞蹈教育走進校園,旨在保存、傳授舞蹈技藝和舞蹈理論,促進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舞蹈表演中,不僅要充分展示舞者的舞蹈技能,還要表達舞者自身情感,這樣才能賦予舞蹈更豐富的思想內涵。本文將結合舞蹈特點以及舞蹈表演與情感表達的關系,對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進行探討。
關鍵詞:舞蹈表演 情感表達 重要性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文化素養的提高,舞蹈逐漸成為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舞蹈表演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性,在給人們帶來美的享受時,也通過舞者的情感表達引起觀賞者的思想共鳴。
一、舞蹈表演概述
(一)舞蹈的定義
舞蹈表演主要以舞蹈動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結合音樂和美術等藝術手段,將作品的思想內容轉化為可視可感的舞蹈形象。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過肢體動作和舞蹈技巧,將自身情感與音樂和場景相融合,在帶給觀眾藝術感染力的同時,加深欣賞者對藝術作品思想和文化的理解,激發舞者與觀眾的情感共鳴,從而達到舞蹈表演的藝術境界,展示舞蹈表演的獨特魅力。[1]
(二)舞蹈的分類
舞蹈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可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目的,舞蹈可分為群眾性舞蹈和專業性舞蹈。群眾性舞蹈更多地展示來自民間的文化題材,而專業性舞蹈作品題材來源于生活,卻表現出更高層次的文化內涵和舞蹈專業技巧。隨著近年來全球文化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多元文化元素的高度融合,舞蹈已經逐漸發展成為龐大的藝術體系,增加了許多國際化元素,舞蹈形式更加多樣,分類也更加復雜。
(三)舞蹈表演內涵
舞蹈表演是舞者通過自身肢體動作和造型變化,結合舞蹈音樂、舞蹈場景以及表演者面部表情等表現方式,實現自身情感表達的過程。在舞蹈表演中,演員是表演實踐的主體,表演者思想情感的發揮和創造決定了舞蹈表演所達到的文化境界和藝術高度。
(四)舞蹈表演特點
首先,舞蹈表演中實現了舞蹈技巧與舞蹈藝術的統一,舞蹈演員在舞蹈表演過程中,不僅需要對舞蹈技巧進行精準展示,還需要通過將舞蹈動作與舞蹈音樂相融合,展示舞蹈作品文化內涵,從而實現技巧與藝術的統一。
其次,舞蹈表演過程中,舞蹈演員利用細膩的動作和表情賦予舞蹈作品靈魂。讓外在形體與內在情感相得益彰,表現出舞蹈表演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引起觀眾與舞蹈演員的情感共鳴,達到完美的表演效果。[1]
最后,舞蹈表演通過演員的舞蹈技巧和肢體語言,用虛化的方式表現客觀現實。舞蹈作品的素材來源于生活,表達的文化內涵又高于生活。表演者需要通過舞蹈動作實現情感的準確表達,進而達到虛實結合的藝術效果。
二、舞蹈表演與情感表達的關系
無論是群眾性舞蹈還是專業性舞蹈,情感表達都是舞蹈表演的主要目的。舞蹈表演將多種藝術形式融合在一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獲得觀眾與表演者的思想和情感共鳴,體現出舞蹈作品的影響力。例如楊麗萍老師的舞蹈作品《十面埋伏》,通過情境構建、古典元素的融合以及舞蹈動作和技巧的精準運用,表現出了虞姬的柔情、霸王的剛猛以及韓信的糾結,通過舞蹈表演形式將作品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因此,舞蹈表演是情感表達的手段,表演者通過舞蹈藝術元素的綜合運用實現情感表達是表演的主要目的。
三、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
(一)情感表達能夠體現表演者專業素質
情感表達能力是衡量一個舞蹈演員自身素質的重要指標。演員是舞蹈表演中的主體,演員對舞蹈作品的理解和演員自身對舞蹈思想內涵的認知,決定了藝術形象的塑造效果。舞蹈演員在表演中情感表達越飽滿,越能夠體現演員對作品理解的精準,越能體現演員的自身修養。
(二)情感表達有助于提高表演的藝術性
舞蹈表演中,舞蹈動作和舞蹈技巧是情感表達的手段,每個演員對作品的理解不同,演員的情感表達方式不同,舞蹈表現的張力也有所差異。演員只有把握住作品的情感脈絡,才能讓舞蹈表演更有生命力,讓舞蹈更具有藝術性。
(三)情感表達有助于提高表演的感染力
舞蹈表演的成功與否主要體現在觀賞者對舞蹈的感受。舞蹈表演如果缺少了情感表達,將變成簡單的動作和技巧展示。舞蹈演員不僅要培養自身情感,還要善于運用動作、表情以及各類舞蹈技巧與觀眾實現情感交流,對舞蹈作品的思想內涵進行準確詮釋,讓表演者的情感滲透到觀眾的思想和情緒中,從而提高舞蹈表演感染力。[2]
四、結語
舞蹈表演中,情感是舞蹈作品的精神所在,優秀的舞蹈演員不僅需要具備高超的舞蹈技巧,還需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具有豐富的內心情感。在舞蹈表演中,只有舞蹈演員的情感表達更加飽滿,才能給觀眾帶來更高的藝術享受,讓觀眾獲得情感共鳴。
參考文獻:
[1]夏立穎.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分析[J].音樂時空,2016(02).
[2]李玥誼.淺談舞蹈表演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J].藝術科技,2015(12).
(作者簡介:白興潔,女,本科,云南省文山州民族文化工作團,三級舞蹈演員,研究方向:民族舞蹈教學)(責任編輯 劉冬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