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思 許宇飛
摘 要:高等教育的質量是未來供給社會之人才是否能夠滿足未來社會需要的關鍵。高等院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核心陣地,然而“有償代課”卻在高校中蔓延開來,本應是知識的加油站,卻到處彌漫著腐臭的金錢買賣,不僅會扭曲良好的校園文化,也是對知識殿堂的褻瀆、對家庭期望的漠視、對自身使命的不負責。因此,從高校有償代課的現狀為切入點,通過調查數據的整理、分析為依據,針對有償代課涉及的主體,包括學生、教師、家庭、學校四個維度提出相對應的建議和措施。
關鍵詞:有償代課;高校;高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8.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5-0082-02
一、有償代課的內涵界定
有償代課就是學生通過借助多種社交軟件或其他社交媒介或平臺,向他人傳遞需要代課的信息來應付老師的課堂點名、簽到等制度而支付一定的勞務費用的行為。
二、有償代課調查數據分析
通過問卷獲得數據。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10份,回收有效問卷201份,有效回收率95.7%,為本次學術調查提供了有效的數據支撐。
(一)代課信息獲取的渠道
通過調查發現,有償代課的信息來源渠道主要是QQ群,因為QQ群是學校聯系和傳遞管理信息的主要渠道,所以在其中也會伴隨著代課信息的挾裹。同學介紹成為第二大來源渠道,大多數受訪者表示可信度較高是主要原因。
(二)對有償代課情況的了解
通過對收集數據的分析,絕大多數同學都對代課情況相對熟悉和了解。數據意外的是親自有過代課行為的同學比例不足6%,但是受訪者表示身邊同學發生過代課行為的占比達到31.3%,這說明代課群體存在相當大的比例,代課市場巨大。
(三)其他數據分析
201份調查問卷中,23.3%、25.3%、39.3%、11.9%的受訪者分別來自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級。受訪者表示發生過代課行為的占比達到15%,代課次數有1次以上的占比達14.5%;受訪者表示代課費用在15—20元/節的占比達到26.4%,20—25元/每節占比達到37.8%,25—30元/每節占比達到19%。
(四)相關二手資料收集
此外,通過二手資料的收集整理出了相關數據。汪雨晴在隨機調查的500份問卷中回收的有效問卷476份,其中,有32.6%的學生曾有過代課的經歷,11.3%的學生每周代課次數將近3次,并且找人代課的原因多為兼職、考級考證等[1];同時,2015年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隨機抽取了503名大學生進行調查,其中52.09%的大學生表示身邊出現過代課現象。這些數據都說明,高校的有償代課行為已經成為不公開的“秘密”[2]。
三、高校有償代課背后的隱憂
(一)扭曲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
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監督和懲罰機制,所以對于雙方的影響都不大。需要代課者在長期的代課行為中會助長惰性和依賴性。調查發現,代課行為多集中于一定群體中。隨著學校主體的全員參與會形成連鎖反應,進而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布局演化;一旦這種不良風氣蔓延于校園內,會扭曲現有的校園文化氛圍,在此過程也會損傷校園文化。
(二)放大潛在的危險因素
57.2%的受訪者表示代課是因為臨時有事來不及請假,28.6%的受訪者表示是因為個人活動與課程沖突等。被代課群體私自外出或從事某種不相關的教學活動,不僅阻斷了信息的及時傳遞,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放大潛在的風險因素,增加風險系數。
(三)削弱被代課群體適應能力
由于代課行為本身帶有很強的依賴性,所以會誘發代課群體深藏的惰性心理,長此以往就會被卷入代課的旋渦中不能自拔。在緊張的學業生涯中不理智的肆意妄為的代課行為不僅大大壓縮了學生儲備必要知識的關鍵期,而且降低了參與鍛煉自身能力的黃金點,以至于在畢業后未必能夠適應未來激烈的社會競爭、知識能力儲備潰乏的情況下很難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四、民辦高校有償代課的動因分析
(一)學生層面
自我管控能力低下、組織紀律意識淡薄。在相對脫離繁重的學習壓力、弱化的教師監督、擺脫了家庭束縛的前提下,高校學生在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狀態下,由于自我管控能力低下容易被不良因素影響。事實上,由于自我管控能力低下而引起的盲目從眾意識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代課行為的無節制擴張。
(二)教師層面
僵硬的教學方法、打了折扣的教學質量。在重科研、輕教學的現實情況影響下,高校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平衡教學和科研二者的關系;高科研、低教學的畸形時間分配,勢必會大大影響教學質量。學生是教學質量的直觀感受群體,再加上陳舊的教學方法、僵化的知識結構、單一的課程方式,會加劇學生的厭課情緒,為代課行為的蔓延點燃了導火索。
(三)家庭層面
荒唐需求的滿足與監督失位的縱容。在調查中發現,代課原因涉及到放假回家外出游玩與時間沖突矛盾的約占57.2%;這說明高校學生代課動因背后有家庭默許的推動,對于高校學生這種荒唐需求的滿足助長了代課行為不良風氣的蔓延,同時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學校治理這一亂象的難度和阻力。在不良家庭風氣的影響下,加之不理性的溺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高校學生代課行為的氣焰。
(四)學校層面
1.不科學的課程考核機制[3]
首先,高校在對教師的考核機制上,明顯重視科研產出,這就會在教師隊伍中釋放一種錯誤的信號,導致教師鉆心科研輕視教學;此外,高校對于學生的成績考上考勤分值過高,就會導致學生想方設法的保障自己的出勤率,為自己在期末考試的結果上增加砝碼,這也為代課行為的產生提供了外驅力。
2.不落實的監督管理體制
高校在查處、監督管理機制上的漏洞也為代課市場提供了可乘之機。高校在懲戒代課行為這一問題沒有形成有效的治理、監督措施,甚至是空白;治理形式無非是批評教育、通報批評等,缺乏實質性的措施。筆者親身經歷過學校的督導查課,雖然發現有人代課甚至逃課,但是并沒有受到院系輔導員的處分。這樣的情況多次發生,那么就會在學生心中產生極大的僥幸心理,從而誘使連續性的不良行為的出現。不落實的監督管理體制猶如一紙空文,甚至助長了高校代課行為的勢頭。
五、治理民辦高校代課行為的路徑選擇
(一)學生層面
提高自我管控能力,端正學習動機。大學階段是高校學生進入社會的孕育、提高、塑形期,高校學生應該提高自我管控能力,理性約束自己的行為,向不良行為說“不”,為自己樹立積極的榜樣;同時,可以為自己制定一個明確具體的人生職業發展規劃,明確自己的階段目標,擺脫無所事事、空洞的狀態,不斷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
(二)教師層面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工作重心是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學習新知識、新工具,更新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處理好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做好課堂監督工作,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三)家庭層面
家庭是高校學生成長的第二課堂,它以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行為方式、思想意識等方面起著重要的培育作用,家長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承載對象應該履行好監督、教化孩子的責任,而不是在高校學生代課這一過程中扮演“幫兇”的錯誤角色,家長要及時與學校輔導員老師保持及時交流,反饋孩子相關信息,及時洞察孩子的相關行為,進而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孩子誤入歧途。
(四)學校層面
1.完善課程考核機制
課程考核應該秉持科學、合理的原則,制定出合理的考核機制。針對高校在期末考試中過于重視考勤成績的現象,應該降低考勤成績的比重,增加課堂交流、積極發言的平時成績考核比重;此外,高校應該重視教師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考核權重,納入到對教師的考察機制中,引導教師走出“重科研,輕教學”的怪圈,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破解因教師因素而引發的代課行為的產生。
2.多部門聯動落實監督機制
解決代課行為的蔓延和擴展,不是高校輔導員老師、督導片面孤立運作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多方相關主體參與其中,高校的學生會組織也應該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加大抽查課堂的頻率,及時將結果上報輔導員老師,輔導員老師應該“走出去”,到學生課堂去,發揮震懾作用,對于代課行為的雙方同學進行嚴格的懲戒,比如取消其期末考試資格、記錄學籍檔案等,從而有效破解有償代課這一困境。
參考文獻:
[1]? 汪雨晴.荒唐的需求與管理的缺位:高校大學生“有償代課”的行為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31):186-187.
[2]? 廣州青年報[EB/OL].http://www.gzyouthnews.org.cn/view/2027.
[3]? 李慧慧.基于高校有償代課現象的反思[J].教育教學論壇,2018,(8):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