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
摘 要 隨著對審計的要求不斷增加、審計內容不斷拓展,每個審計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自然也不斷提高。因此,應該重視對審計風險的管理。
關鍵詞 審計 風險 評估 應對
政府審計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有3種,即固有審計風險、控制審計風險和檢查審計風險。固有審計風險的含義是在沒有內部控制制度時,經濟活動出現錯誤、舞弊的可能性;控制審計風險的含義是在存在內部控制制度的情況下,經濟活動出現錯誤、舞弊不能被預防或及時糾正的可能性;檢查審計風險的含義是經濟活動出現錯誤、舞弊,而審計工作人員執行審計程序未能發現該錯誤、舞弊的可能性。前兩種風險,審計工作人員無法左右,只能通過一定的方法對這兩種風險作出評估。審計工作人員根據評估的結果,合理地選取需要重點進行實質性測試的部分,以減少審計風險,將整個審計項目的風險維持在容忍范圍之內。
一、審計風險的評估
對風險的評估主要分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兩類,方法主要有風險因素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審計風險模型法等。下面介紹3種風險評估的方法:
(一)定性風險評價法
這種方法不需要進行復雜的邏輯運算,非常簡便、有效,主要是通過實地調查、現場觀察、職業經驗與判斷、行業標準等方式,進行風險評估。該方法還能根據評價因素的重要性進行分類,便于審計工作人員分清主次、區別對待,有利于提升風險管理效率。這是因為它運用了系統工程的方法,將所有評估因素按照層級來排列,可以直觀地揭示每個層次的因素。
(二)風險率評價法
這是一種定量的評估法,包含兩個概念:風險安全指標和風險率。風險安全指標是指在充分考慮科技、經濟、文化、社會等因素的情況下,通過數理計算得出的人們普遍可以接受的最低風險率;風險率是指風險發生的概率與風險造成的平均損失的乘積。風險率評價法的一般步驟是:第一步,取得風險安全指標;第二步,通過統計與數學計算得出風險率;第三步,對比兩者,如果前者大于后者,則沒有出現風險狀態,反之,出現風險狀態。風險率數值大于風險安全指標的數值越多,說明風險越大。
(三)風險因素分析法
這種風險評估法的思路是分析評價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根據分析的結果,確定風險發生的概率。主要步驟是:第一步,識別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第二步,確定風險發生的條件,并分析是否具備;第三步,預測風險發生后的損失;第四步,風險評估。評估的結果可以采用分級的形式,如高、中、低,也可以采用專家評分的形式。將識別風險因素的評估情況匯總分析,就完成了此風險評估程序。這種方法雖依賴于風險評估人員的主觀判斷,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量化風險。
二、風險應對的方法
通常應對風險的方法包括風險回避、風險預防、風險接受、風險控制、風險轉移。
(一)風險回避
風險回避就是指政府審計部門和一線審計工作人員在面對一些風險級別高,并且采取措施也無法控制的風險時,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回避風險,以避免或減少可能出現損失。這種風險主要是指在風險識別階段已經識別的潛在風險,并且可能會給審計項目帶來損害。這種回避只是回避負偏離,即風險損害,而并不回避風險的正偏離。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可以進行風險回避,以保證審計部門和一線審計工作人員不會遭受損失:一是識別的風險全部是負偏離,即無風險收益;二是可能出現的風險損失要遠遠高于可能取得的風險收益。面對風險,必須采用綜合的風險應對策略。
(二)風險轉移
為了控制風險、降低損失,以合法的方式將風險轉嫁給他人的風險應對方法,就是風險轉移。這種方法主張的是積極地應對風險,它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調整審計項目風險,是重要的風險處理方法。審計部門通過風險轉移將不能回避或者消除的風險,采用分散、約定等方式,轉移給第三者,降低整體的風險。
(三)風險預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風險的預防也是風險管理中的重要步驟。一方面,政府審計部門應該有風險意識,在風險出現前,通過加強組織、規范程序、提高素質、增強責任心等手段,預防風險損失。另一方面,政府審計部門對被審計單位的經濟監督,實際上是幫助被審計單位查缺補漏的過程,有利于其規范程序,減少漏洞。因此,審計部門要加強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使其認識到審計工作的重要性,支持審計工作,杜絕被審計單位產生抵觸情緒引起的審計項目風險。
(四)風險接受
風險接受是指當出現不可回避的風險或者風險收益遠遠大于風險損失時,審計工作人員所采取的風險管理策略。風險接受不同于其他風險應對策略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維持風險發生的概率。出現以下幾種情況的時候,可以使用風險接受策略:一是識別出的風險點的造成損害的概率較低,即使發生,造成的損害也較小;二是可以準確地估算出可能出現的損失,而且采用風險應對策略的成本高于可能產生的損失;三是采用的其他策略或策略組合無法有效應對風險。按照審計主體的主觀意愿,可以將風險接受分為兩種:一種是被動承擔風險,主要表現為未識別出潛在的風險或者放任已識別風險;另一種是主動承擔風險,主要表現為通過對識別出的潛在風險的分析,有計劃地用接受風險的策略來應對,如單位計提各種風險基金就是采用風險接受的策略,并在出現損失時,彌補損失。
(五)風險控制
面對不能有效回避或者不能回避的風險,就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來控制這些風險,即風險控制。風險控制必須區分內在風險和外在風險。對內在風險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合理分配審計資源、明確崗位和分工、完善審計取證工作、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健全審計質量控制體系等方式實現;對外在風險的控制主要是通過完善被審計單位承諾制度、嚴格執行保密制度等方式實現。
對審計風險的評估和應對在審計項目風險管理中處于核心位置,應采用科學的方法對已識別的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并且采用適當的方法來應對,不斷降低審計風險,以保證審計風險在可接受的范圍內,從而提高審計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