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敏

【摘 要】目的:探究在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治療中予以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的應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從本院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患者中選取,總例數為100例,研究時間始于2018年6月,止于2019年6月,依據治療方案的異同進行分組,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結果。結果:研究明確,實驗組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較高,實驗組在聽閥值、耳悶評分等指標上較優,實驗組在預后質量上較優,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結論:在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治療中予以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并進一步改善預后效果。
【關鍵詞】突發性耳聾伴耳悶;葦管灸;針刺治療;應用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therapy of reed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accompanied by ear tightness. Methods: in this study, 100 patients with sudden deafness with eartightness were selected from our hospital. The study period was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and the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treatment regimens. Results: the study was clear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clinical treatment, better listening threshold, earmuff score and other indicato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better prognosis qualit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reasonable (P<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dden deafness with ear tightnes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reed moxibustion and acupuncture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prognosis.
Key words: sudden deafness with ear tightness; Reed tube moxibustion; Acupuncture treatment; Application effect
【中圖分類號】R7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2
突發性耳聾屬于一種耳鼻喉科常見疾病,從該病的病理機制上看,屬于不明原因的神經性聽力損失,在數小時甚至是數分鐘后便會出現聽力完全損失,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耳悶。根據臨床研究可得,該病的病理機制尚未明確,在臨床上需要予以綜合性治療方案,并沒有特殊性的治療方式。葦管灸屬于一種有效的灸法,對于耳部疾病的治療有著明確的療效。但是在具體的治療方案中一般與西藥治療聯合應用,臨床療效尚未明確,且鮮有報道。本研究特對本院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患者予以不同的治療方案,探究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樣本選自本院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患者,總數量選取100例,研究時間2018年6月-2019年6月,依據治療方案的差別分別將所有患者歸納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數量比值為50:50,對照組50例中,納入男性20,納入女性30,年齡限制為21-65歲,平均年齡值(39.1±1.5)歲;實驗組50例中,納入男性為23,納入女性為27,年齡限制在20-63歲,年齡平均值為(37.2±1.1)歲,本研究申報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從患者資料數據的差異上看,符合研究科學性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西藥治療,給予患者西藥治療,予以甲潑尼龍注射液,藥物劑量為80mg,配置0.9%的NS,總劑量為100ml,在5d后將劑量調整為40mg,滴注3d。給予患者金納多,藥物劑量為87.5mg,配置5%的GS,藥物劑量為250ml,靜脈滴注14d,給予患者蘇肽生藥物,藥物劑量為30ug,并配置注射用水2ml。肌肉注射14d。
實驗組予以常規西藥、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西藥治療方案與對照組相同,給予患者葦管灸配合針刺治療,其中針刺穴位為耳門穴、聽會穴、聽宮穴、率谷穴、風池穴、中渚穴,應用毫針進行針刺,毫針規格為0.3mm×40mm,由聽宮穴、耳門穴、聽會穴進針,進針25mm,得氣后采用捻轉手法運針,持續3min,其中率谷穴針刺15mm,風池穴針刺20mm,中渚穴針刺15mm,間隔10min進行1次針刺,留針30min,行葦管灸。選擇葦管器,一端置于外耳道,另一端防治艾柱,點燃后以患者有溫熱感為宜。
1.3 觀察指標 ①治療總有效率(優秀:患者聽力受損頻率聽閥值完全恢復至病前水平。良好:患者聽力受損頻率聽閥值改善在30dBHL之上。尚可:患者聽力受損頻率聽閥值改善在15dBHL到30dBHL之間。較差:患者受損頻率聽閥值改善程度在15dBHL之下。);②聽閥值、耳悶評分;③預后質量
1.4 統計學處理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 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總有效率 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高,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2.2 聽閥值、耳悶評分 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聽閥值、耳悶評分等指標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優,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2.3 預后質量 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預后質量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優,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3 討論
在突發性耳聾疾病中,耳悶屬于一種臨床常見癥狀[1],這種癥狀首診時的發病率在40.0%左右,而患者并發下降型突聾甚至高達60%,而從目前的臨床治療中上看,耳悶發病機制也比較多[2]。考慮與患者球囊積水有關,又或者是離子通道功能障礙。而患者的耳聾程度與患者耳悶的相關性臨床上尚無研究。而通過文獻查詢得知,患者耳悶治療的時間與患者聽力損失程度有關,如果患者錯過了最佳的聽力治療時間,疾病會進一步進展[3]。
而在臨床治療中,常用的為西藥治療方案,根據實踐得知,西藥治療雖然也能對患者基礎疾病進行治療,臨床療效尚可。但是這種治療方案,患者會出現藥物不良反應,患者治愈后也容易反復發作,無法根治。而中醫學重在調理治療,因而應用效果更佳。從中醫學的角度上分析,突發性耳聾屬于暴聾的范疇,從中醫學病理機制上看,主要有風邪外感、臟腑損傷有關,因而在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中,選取耳門穴、聽會穴、聽宮穴、率谷穴等[4],并加強患者局部針刺效果,起到活血祛瘀的效果。通過針刺來改善患者動脈供血,興奮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根據臨床研究表明,對患者進行艾灸可以促進患者血液循環,進而調節耳水液的代謝,減少患者膜迷路的積水,修復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患者的聽力,并消除耳悶癥狀[5]。
本研究當中,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臨床治療總有效率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高,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聽閥值、耳悶評分等指標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優,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研究明確,實驗對照兩組在預后質量上存在差異,其中實驗組較優,兩組對比統計差異值合理(P<0.05)。
綜上所述,據此研究明確,在突發性耳聾伴耳悶治療中予以葦管灸聯合針刺治療,能明顯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并進一步改善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陳亭亭,朱思,胡安梅.護理干預對突發性耳聾患者護理效果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19,(36):197.
李欣,蘇茜.前列地爾對老年突發性耳聾患者血清學及血液流變學指標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9,39(14):3461-3464.
諸紅萍,王蓉,徐桂花.心理誘導護理結合功能訓練對突發性耳聾患者負性情緒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9,32(16):2662-2663.
謝薄,鄭燕,魏金榮.開天門聯合中醫護理改善氣血虧虛型突發性耳聾患者睡眠質量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3):66-69.
鄭燕,謝薄,刁海花, 等.撳針埋針聯合導赤散治療肝火上炎型突發性耳聾伴睡眠障礙的效果觀察[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9,5(4):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