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鋒
摘要:毒品犯罪是一種特殊的刑事犯罪,具有隱蔽性、組織性、國際性、暴力性、秘密性等特征。毒品犯罪這些特征使得查緝毒品犯罪組織和犯人具有一定難度。針對毒品犯罪的特征,文章探討了毒品犯罪的偵查對策。
關鍵詞:毒品犯罪;秘密性;特殊偵查措施
前言:毒品犯罪全球化問題已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構成重大威脅。毒品是犯罪分子使用的販毒手段極為隱蔽狡猾。人體內藏毒、物體夾層藏毒等手段頻頻出現對于毒品犯罪在我國迅速蔓延,必須加強情報工作,通過各種情報來源,發現嫌疑線索主動尋找戰機。打擊毒品犯罪。同時使偵查手段來對付現代的毒品犯罪。建立相應情報機構。形成完善的毒品情報處理的科學機制,以及實時了解犯罪動向,掌握偵查工作的主動權。
1 毒品犯罪的特征
販毒犯罪活動是目前毒品犯罪的主要行為方式,屬刑事犯罪的范疇,但與一般刑事犯罪相比,又具有其獨特性,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1 無被害人的犯罪
毒品對人體乃至社會都有極大危害,這也是我國刑法將毒品犯罪列入嚴重刑事犯罪的原因。但對毒品交易而言,危害的對象卻不是直接的、特定的人,而是潛在的。毒品買賣行為雙方在明知犯罪的前提下,秘密地自愿交易,沒有一般刑事犯罪意義上的被害人。因此,毒品案件一般沒有目擊證人和報案人。即使有些案件是經群眾舉報偵破的,但群眾也只能提供某些可疑情況,不能提供直接證據,這與普通刑事案件有質的區別。
1.2 危害的滯后性
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即時的,而毒品犯罪首先是跨地區將毒品大宗販運至某地區,經批發、分銷,最后零包賣到吸毒人手中。從這個意義講,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是“現在時”,而毒品犯罪的危害是“將來時”。種毒犯罪、制毒犯罪危害的滯后性就更為明顯。
1.3 現場的模糊性
一般刑事案件的現場是明確的,現場會不同程度地留下某些可證實犯罪行為的證據,如血跡、指紋、腳印、毛發及其它痕跡等。販毒犯罪的行為形式一般為“販運”、“攜帶”、“交易”,是隨毒品的流動和分散來實現的,沒有特定有意義的現場,一般也不會留下痕跡,這就決定了毒品案件的“取證難”。
1.4 毒品犯罪調查取證難
毒品犯罪危害極大,但是調查取證卻十分困難,這是由于毒品犯罪特點導致的。首先,毒品類案件證據先天存在缺失性,因為毒品類案件沒有報案人、被害人,案發現場也極其隱蔽;毒販極高的反偵察能力,毒品犯罪分子大多數有前科,常常使用暗語,即使捉獲了也會謊稱不知道販賣毒品的犯罪事實。
1.5 吸毒人員數量越來越多
從1998年開始,我國的禁毒委員會每年會發布《中國禁毒報告》,我國的吸毒人員、毒品犯罪案發量,毒品犯罪人員的數量除了2003年至2005年是下降的,其他年份都是逐漸遞增,而且最近幾年增長幅度越來越大。據統計,每年全球毒品交易額甚至超了石油交易額,年交易額大約是8000億美元,目前至少有100萬人在從事國際販毒活動,以此算來,便可知道每年毒品犯罪毀掉多少家庭。
2 毒品犯罪案件的偵查策略
毒品犯罪的特征決定了毒品案件偵查具有與一般刑事案件偵查相區別的特殊性。
2.1 偵查的主動性
一般刑事案件偵查,是在犯罪行為或危害結果發生后,公安機關接到報案,經立案后,隨即開展偵查活動。緝毒協作,是指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人員相互協作,互相配合,共同應對毒品案件。緝毒協作是每個緝毒人員所必須遵守的原則。偵查活動相對于犯罪活動而言是“過去時”,是被動的。而毒品案件一般沒有特定的投案人、被害人,大多是從獲取有關情報、線索開始偵查活動的,即偵查的起點是情報。偵查的目的是追蹤即將實施的犯罪行為,并設法抓捕嫌疑人制止危害結果的發生。相對于犯罪活動而言,這種偵查是“現在進行時”。也就是說,毒品案件的發現和偵查一般是由公安機關主動進行的。
2.2 偵查效益的雙重性。
偵查效益是指通過偵查機關的偵查行為所達到的社會效益。一般犯罪偵查都具有打擊和預防雙重效益,但并不是每一種犯罪都會不斷地繼續和重復,所以其預防作用具有突然性。而毒品犯罪具有流程性和周期性特點,毒品的種植、生產、制造、運輸、販賣具有連續性,只要毒品或犯罪人沒有打掉,必將導致犯罪不斷進行和延續,直至引發吸毒并催生其它違法犯罪。因此,及時偵破毒品案件,抓獲嫌疑人,及時收繳毒品,具有直接預防后續犯罪作用。其打擊和預防的雙重作用較其他案件偵查更為突出。
2.3 破獲案件的時機性
毒品案件偵查中破案的適時性(時機性)是指正確把握破案時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擴大戰果,爭取一網打盡。由于毒品犯罪具有流程性、周期性、連續性特點,犯罪環節多,一案能否將嫌疑人和大宗毒品全部收入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要盡量在毒品分銷前收網,否則一旦毒品分銷進入零包販賣狀態,就很難控制,會從多途徑很快落到吸毒者手中,形成現實危害。
2.4 緝毒偵查的協作性
毒品案件的流程性、周期性以及跨國、跨區域的犯罪特點,決定了毒品犯罪偵查必須充分依靠協作。緝毒協作的范圍十分廣泛,實踐中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地區間協作,包括跨國的國際偵查協作和國內跨地區協作。二是職能部門間協作,包括公安、海關、邊防以及鐵路、交通、林業、民航、藥監、衛生、郵政等部門的協作。三是公安機關內部各警種的協作。偵查協作是情報交流、融合與傳遞的有力支撐,是緝毒偵查的最有效手段。
3 各類偵查方式的適用范圍
從廣義上理解,誘惑偵查、臥底偵查、控制下交付、監控偵查和特情偵查這 五種偵查。方式都可以視為偵察機關設下的陷阱或圈套 ,無論它們是在搞欺騙還是在搞監控,在新聞媒體的報道中,都會被稱為放線釣魚式的偵查,在實踐中也通常會混同一起一并運用 ,但是五種偵查方式中的陷阱或圈套有著本質 的區別 ,筆者也正是基于其具體偵查行為中主動性的差異而作出了區分 ,其主要的 區分點在于:
(1)控制下交付的基本特征是以貨待人,即通過查獲到的毒品去抓獲與該 毒品有關聯的犯罪嫌疑人。控制下交付是對跨地區、跨國販毒案件,禁毒執法機關在明知毒品運輸的情況下允許其繼續運輸,或者在查獲毒品后,采用偽裝的手段使毒品正常運輸,同時秘密控制其運輸的過程和交貨地點,以便徹底查清其犯罪活動,將毒品犯罪人一網打盡的偵查措施。作為一種偵查方式,控制下交付亦可在反走私、反假 冒偽劣、甚至反賄賂等涉及財產轉移的案件得到應用,不可否認的是,由于這種偵查手段本身的局限性,其推廣運用范圍亦是極其有限的 。
(2)監控偵查的基本特征是以人待貨,即通過對特定犯罪嫌疑人的全面監 控,查清整個販毒網絡,待條件成熟時,達到人毒均獲的目的。其核心是監控 ,不干預具體的犯罪行為 ,而是靜等合理時機對犯罪嫌疑人予以抓獲。監控偵查 不僅可以在反走私、反假冒偽劣、反偷渡、打擊賣淫嫖娼等有組織犯罪得到適用 ,也可廣泛運用到反貪污賄賂等經濟犯罪案件的偵查中 。
(3)臥底偵查的基本特征是打入犯罪團伙內部,偵察機關的工作重心是獲 取情報或取得證據,以便在犯罪分子實行犯罪時進行有針對性地打擊,因此個別 臥底人員有時不得不介入到具體的違法或犯罪活動中。但是偵查人員同樣也只能被允許提供或利用一個機會,而絕對不能去創造一個機會。從根本上講,臥底偵 查是對付有組織犯罪的專用利器其使用范圍必然要受到最為嚴格的限制。
(4)技術偵查。我國技術偵查立法途徑有三種:一是制定單行法;二是在刑事訴訟法中專設一章;三是在刑事法典中加以規定。技術偵查是公安機關經過批準后,通過各種通信監控、竊聽、郵件檢查、秘密拍照、錄像、錄音等手段,對毒品犯罪分子的人、物、活動、環境進行秘密監控。技術偵查能夠在神不知鬼不覺中收集到犯罪證據,并且非常高效、精準,但是技術偵查中收集到的證據不能直接作為證據使用,必須通過轉化才能作為證據使用。
(5)金融調查。金融調查是指公安機關在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協助下,利用金融手段追查涉毒資金的來源及去向,它可以沒收毒品犯罪分子的收益,切斷毒品犯罪分子資金的來源,還可能從資金流動中抓到毒品犯罪活動中的幕后大佬,總的來說,他的目的是讓毒品犯罪分子人才兩空。
參考文獻:
[1] 楊鴻.毒品犯罪研究[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
[2] 鄭海.刑事案件偵查[M].法律出版社,2012.
[3] 劉虎.論毒品犯罪偵查手段的運用[J].云南警官學院學報,2016(02).
[4] 薛蕾.技術偵察手段合理利用[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9(05).
(作者單位:西北政法大學公安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