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天宇



摘 ? 要: 近年來國內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形勢不利,大學生創業逐漸成為帶動就業的頂梁柱,同時是我國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調研針對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的全體在校學生,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創業意愿對大學生創業的影響,提出對策。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創新 ? 創業 ? 意愿
習近平同志強調,“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要想培養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基因,首先要清楚認識學生創業意愿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愿,將創業落到實處,以創業帶動就業,同時解決就業問題和經濟發展問題。
一、研究現狀及研究假設
(一)研究現狀。
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逐漸成為學校工作的重難點,可以說是機遇也是挑戰。創業意愿的相關研究國外主要分為有計劃行為模型TPB和創業事件模型SEE。Bird(1998)認為計劃行為理論適用于創業意愿的分析研究,該理論認為創業意愿是由感知行為控制能力、態度、主觀規范共同作用而決定的,創業行為又受創業意愿影響。在創業事件模型SEE中,Shapero和Sokol認為創業意愿可以通過感知期望、行為傾向和感知可行性這三個變量解釋。國內方面,孫雷、莊娛樂對江蘇省20所高校的在讀學生進行了調查,采用計量分析方法,得出性別、家庭所在城市、成績、就業目的等多個因素是創業意愿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李俊調研了上海市1000余名大學生,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學生創業意愿不高的原因。
(二)研究假設。
在前期設計調研問卷時,小組將創新意愿、成就意愿、堅持意愿作為創業意愿的基礎指標。經過對數據的分析,構建了大學生創業意愿與創新意愿、成就意愿、堅持意愿的關系概念模型。從而提出假設,創新意愿、成就意愿、堅持意愿對創業意愿呈正相關且影響效應較大,見表1。
二、調查問卷設計及調查樣本特征
本調查問卷由項目組成員研究咨詢共同編制,面向我校全體在校生,調查時間為2019年4月至5月。調查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進行測量,按5分測量,5分為非常符合,4分為符合,3分為一般符合,2分為不符合,1分為非常不符合。問卷試圖構建一個科學性、創造性和代表性的大學生創業指數體系,通過量化指標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出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因素。本文僅分析問卷中的創業意愿部分。
運用SPSS22.0軟件綜合分析調研的數據,綜合評價調查研究的各項指標,參與調查學生為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2016級—2018級大學生,面向全校學生發放紙質問卷共1960份,剔除無效問卷15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945份,對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得出調查的樣本特征,見表2。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性別對創新創業意愿影響。
本次調查問卷男生樣本455份,女生樣本1490份,男女生在意愿度上并無顯著差異。男生的創新意愿略低于女生;男生的成就意愿顯著高于女生;男生的堅持意愿顯著高于女生。見表3、4。
(二)年級對創新創業意愿影響。
本次調查問卷大一樣本1182份,大二樣本632份,大三樣本131份,三個年級在意愿度上并無顯著差異。大一在創新意愿、成就意愿、堅持意愿方面都高于其他兩個年級的學生,堅持意愿顯著高于大三。
(三)創新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通過調查發現,同學們對于創新方面的活動比較積極,平均值均達到3以上。創新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認為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愿意通過創新工作或者學校更加便利,影響較大,分別為3.37和3.34,見表7。
(四)成就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成就意愿高的人希望能夠高標準地完成他人布置的任務,在日常工作中對自己要求較高,會盡全力達到某種標準,并且會不斷完善自己。敢于嘗試具有挑戰性的任務,十分渴望事業上取得成就。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成就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認為完成困難任務時感到快樂影響較大,為3.68,見表8。
(五)堅持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
曾經有人對初創企業做過粗略統計,將近90%的企業在前兩年內倒閉,能堅持到五年的企業十分少,堅持下來又長遠發展的企業就更少了。具體數字未必準確,但足以看出初創企業的存活率較低。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堅持意愿對創業意愿的影響,當別人勸我放棄時,我仍要繼續克服困難完成工作影響較大,為3.27,見表9。
四、對策建議
本文試圖通過此次調查問卷分析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愿較低的具體原因,結合調研結果來看,有創業意愿的學生占有一定比例,但有強烈創業意愿的學生總數不多。經過對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得到以下三點思考:
(一)積極參加創新實踐活動,培養創新創業意識。
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愿,并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學生都成為創業者,更不是要求每一位大學生都成為一個出色的創業者,而是想營造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環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創新創業的未來發展趨勢,在同學們的心里埋下一顆創新創業的種子。首先,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年級大會、班會、志愿者活、圖書館等宣傳媒體,高頻傳遞創新創業思想和創業精神。還可以借助學生會和各類學生社團,積極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和實踐支持。學校相關部門可以分批次組織創新創業培訓、創業大賽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多個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可以自己創建或同其他學校聯合創建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培訓中心等平臺。依托平臺開展創業實踐訓練,不斷豐富創業經驗,提高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激發創業精神。
(二)加強大學生心態鍛煉,培養自我驅動力。
創業之路很長、很遠,遠沒有想象中一帆風順,更多的是驚濤駭浪。創業路上的艱難險阻可能會挫傷創業者的信心,加重創業者的心理負擔,甚至可能導致創業失敗。大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在創業中顯得尤為重要。在創業中遇到問題時,要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而非逃避或者放棄,與此同時避免盲目性創業。目前高職院校大學生普遍缺乏精英意識,一些同學無法跳出舒適圈,安于現狀。根據赫茲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要加強在學生實現自我價值方面的引導,調動學生積極性,提升學生自信心,開拓創新創業意識,堅定創新創業理念。
(三)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
學校創新創業課程是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主要渠道之一,要最大限度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線上培養和線下培養相結合,共同發力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社會環境和輿論氛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營造公平、公正、積極向上的氛圍,借助公眾號、小程序、新聞報道等媒體資源展開宣傳。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素質至關重要的一環是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積累實踐經驗,多方面共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綜合素質。比如學生可以通過參加校內外的創新創業大賽,發現問題,尋找差距,積累實踐經驗。通過學習創新創業課程,加強基礎課程知識的學習,樹立正確的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形成學習動力,提高創新創業能力。
五、調查的不足
中國是一個極具差異性的國家,本次調查數據尚未同其他高職高專院校、本科院校及全國地區院校對比。筆者猜想,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的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應該有所不同,即便距離相近的上海市和江蘇省、浙江省的大學生的創業意愿也會不盡相同。以上所述不足,由于時間和能力所限,調研深度和廣度都有待提高,未能詳盡之處敬請諒解。
參考文獻:
[1]李俊.大學生創業意愿的調查與分析——以上海1256名大學生為樣本[J].現代大學教育,2008(06):96-101.
[2].胡其亮,蘇伯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意向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5):47-51.
[3]王磊,童俊,王凱.大學生創業型領導人才成長路徑探析.[J].湖北工程學院學報,2018(09):90-93.
[4]劉鵬飛,曲藝.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現狀及培養途徑.[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12):175-176.
[5]陳勇敢.合肥市大學生創業意愿現狀與對策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