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韻菲

摘 ? 要: 本文考察了陸軍工程大學大學英語課堂口語學習中的同伴支架情況,發現如下幾點: (1)英語課堂口語學習中普遍存在同伴支架現象。(2)同伴支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這3個語言方面,以及提高參與度、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提供情感支持這4個非語言方面,尤其是后者,某種程度上體現了軍校學員的特色。(3)教員應充分考慮軍校學員的特征,更多地鼓勵學員使用語言支架,兼顧表達參與度及表達質量。
關鍵詞: 同伴支架 ? 口語學習 ? 英語教學
一、引言
在新時代背景下,我軍外語人才的培養重視語言輸出能力尤其是口語產出能力的培養。為了回應我軍新時期外語人才培養的要求,本研究基于二語習得研究中受到廣泛關注的支架理論,針對具有特殊身份背景與心理傾向的軍校學員,深入研究其口語產出能力培養過程的支架效度與最佳支架機制。
二、文獻綜述
(一)支架概念溯源。支架隱喻與維果斯基(Vygotsky)提出的“最近發展區”概念息息相關。Vygotsky(1978)首創最近發展區假說,用于描述兒童認知發育過程。維果斯基認為學生發展有兩種水平,一為學生當前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種是學生通過學習可能達到的能力,最近發展區即兩種能力之間的差距。他認為,教學活動應聚焦最近發展區,促進學生發揮潛能,跨越最近發展區,攀升至新的水平,并重復這一過程,不斷進步。
美國教育學家Bruner(1985)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學”的概念,指教師通過搭建“支架”,引導學生掌握并內化所學習的知識,繼而投入更高層次的認知活動。
在語言學習領域,Van Lier(2004)指出支架具備六個特點:1)連續性(反復發生);2)寬容性(維持挑戰性,允許犯錯誤);3)交互性(相互參與和相互支持);4)變通性(支架的支持取決于學習者的反應,可以添加、更改元素,刪除、重復等);5)權宜性:隨著學習者技能提升、自信心增強,任務隨之調整;6)自然性(參與者之間的交流非強制,處于自然狀態)。國內二語習得學界對支架及各個維度在不同領域的應用皆有研究。比如,張維民、武和平(2013)闡述了支架在英語閱讀課中的應用;彭元玲(2008)探討了E-learning環境中的支架應用;劉艷、江琴娣(2017)探討了支架教學在學習障礙領域的作用。
(二)二語習得領域的同伴支架研究。大量研究發現,同伴支架能夠積極促進學習者的二語能力發展。支架的概念與內涵不斷得到拓展。Kowal & Swain等(1997)研究認為,同伴之間的支架能夠提高語言的流暢性,即便是程度較差的學習者也能有意識地為程度較高的同伴提供幫助。Nguyen(2013)研究了學生在共同執行口頭演示任務中展現出來的六種同伴支架形式:工作量分擔、思想和資源匯總、技術支持、同伴反饋、回答問題時的協助及情感支撐。Puntambekar和Kolodner(2005)提出了“分布式支架”(distributed scaffolding)的概念,指學生需要的支持,可以以各種形式存在。徐錦芬(2016)的研究表明,同伴支架普遍存在于大學英語課堂互動對話中;同伴支架作用主要表現在7個方面:提高參與度、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控制挫敗感。楊甲睿,張潔(2007)的研究表明支架能夠起到情感支持的作用;張秀芹,賀玉珍(2018)的研究表明,在網絡文本互動中,同伴支架能有效地推動小組討論順利進行,有助于降低學生的焦慮感、提高學習自信心。朱妮婭(2018),鄭珺(2018)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同伴支架的教學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提高口語報告質量。
本研究旨在了解軍校學員在完成協作式口語產出任務時如何互相提供支架,以及他們如何在整個任務過程中受益于同伴的支架。
三、研究問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問題。一是軍校學員在口語課堂上同伴支架使用的情況如何?二是如何改善軍校學員口語習得中同伴支架的使用?
(二)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陸軍工程大學本科生一年級的兩個自然班,共50個學生,分為10個5人小組。學生高考英語成績總體良好,具備基礎聽說能力。兩個班在教材、學時、教學內容與進度及授課方式等方面保持同步。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設計的任務均為話題討論,話題來自陸軍工程大學大學英語課堂上使用的教材。在這些任務中,小組成員就指定話題展開預計共6次討論。我們將對語料進行定量研究為主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做定性的討論。此外,小組成員還被要求記錄參與討論的過程及想法,做反思性總結,并接受后續訪談。
四、數據收集
本研究開展6次話題討論,由學生自備手機完成錄音。共獲得語料60份,每份錄音10分鐘左右,共計約600分鐘。首先找出含有同伴支架的錄音片段,然后對含有同伴支架的語言片段進行標記,統計各類支架出現的頻率及占總支架數量的百分比。
五、結果與討論
(一)同伴支架使用統計。我們收集到共60份錄音,總計600分鐘,轉寫統計后得出同伴支架語言片段176個。進一步具體量化后,發現支架主要有7種作用(表1):提高參與度(42.6%)、提供詞匯(19.8%)、提供觀點(14.7%)、糾正錯誤表達(8%)、簡化任務(3.4%)、維持既定目標(4.5%)和提供情感支持(7%)。
(二)同伴支架作用。從數據統計中,我們對口語學習中的同伴支架作用大致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1)同伴支架的作用體現在7個方面,即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提高參與度、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提供情感支持,其中語言技能支架3項,包括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共占42.5%,非語言技能支架4項,即提高參與度、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和提供情感支持,共占57.5%。
(2)比較相關研究發現,總體而言,在軍校英語課堂的口語學習中,同伴支架作用與一般高校口語課堂情況相當。但差別也不容忽視,其中,非語言類同伴支架在軍校學員口語學習中使用更多。例如,在徐錦芬(2016)針對某一般高校的口語學習同伴支架研究中,語言類支架占比60.5%,非語言類支架占39.5%,與本研究的數據有一定的差異。
(3)在所有的同伴支架項目中,占比最高的是提高參與度,達42.6%,近乎一半。較徐錦芬(2016)的該項數據相比,高出12.4%。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出軍校學員更強的團隊合作意愿。
(4)小組成員的反思性總結及訪談揭示了非語言技能支架在同伴支架中占比相對較高的原因。相當一部分小組成員表示,作為軍校學員,平時紀律嚴明、作風嚴謹,缺少活潑的一面,這一點體現在平時的英語口語教學中。但由于得到同伴的多維度支持,自己的參與意愿有了不小提升,并認為在這樣的互助氛圍中,自己的口語會隨著練習量的增加而得到較快的提升。
六、結語
本研究考察了陸軍工程大學大學英語課堂口語學習中的同伴支架情況。研究發現:(1)同伴支架普遍存在于軍校英語課堂口語學習互動之中;(2)同伴支架的作用主要體現在3個語言支持方面:提供詞匯、提供觀點、糾正錯誤表達,以及4個非語言支持方面:提高參與度、簡化任務、維持既定目標、提供情感支持,尤其體現在后者,對小組互動的有效開展具有積極作用。(3)考慮到軍校學員的特征,教員在鼓勵學員互相給予非語言支架的同時,更多考慮語言支架的使用,兼顧表達參與度及表達質量,更好地提高軍校學員的口語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B J Vygotsky: A Historical and Conceptual Perspective[A]. In J Wertsch (ed.)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Vygotskian Perspectives[C].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2]Nguyen, M Hue. EFL Students Reflections on Peer Scaffolding in Making a Collaborative Oral Presentation[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3,6(4).
[3]Kowal M & Swain M. ?From Semantic to Syntactic Processing: How Can We Promote It in ?the Immersion Classroom?[A] In K Johnson & M Swain (eds). Immers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284-309.
[4]Puntambekar S & J L Kolodner. Toward Implementing Distributed Scaffolding: Helping ?Students Learn Science by Design[J].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005 (2):185 -217.
[5]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賈光茂,方宗祥.激活最近發展區:大學英語課堂交際活動中教師及同伴支架作用研究[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17(3):84-87.
[7]李丹麗.二語課堂互動話語中教師“支架”的構建[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2,44(04):572-584+641.
[8]劉萍,張雪梅.國外課堂互動中教師支架研究述評(1984-2017)[J].外語界,2018(6).
[9]劉艷,江琴娣.支架教學在學習障礙領域中的應用[J].現代特殊教育,2017(12):33-38.
[10]彭元玲.“支架”理論在E-learning環境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8(01):138-141.
[11]王雪晴,莊秀華,張靜.遠程語言教學中教師支架構建研究[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9(S3):122-124.
[12]徐錦芬.大學英語課堂小組互動中的同伴支架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01).
[13]楊甲睿,張潔.支架教學之情感模式研究[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10):56-60.
[14]張維民,武和平.英語閱讀課中的支架教學[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3,15(02):50-54.
[15]張秀芹,賀玉珍.網絡實時文本交際互動中的同伴支架研究——與課堂互動相比較[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8(04).
[16]趙江.談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支架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8(04):92-93.
[17]鄭珺.探析同伴支架對英語口語的作用[J].當代教研論壇,2018(01).
[18]朱妮婭.生態課堂教學對小組口語報告質量的作用——以同伴支架的運用為例[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8(01).
本文受到陸軍工程大學基礎部教育教學課題“面向軍校學員口語產出的支架研究”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