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論述高職“雙高”建設背景下課程學習情境設計,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課程改革為例,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學習情境進行設計研究,設計了“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并具體探討了學習情境設計依據、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學習情境設計理念、學習情境設計的過程等。
【關鍵詞】“雙高”建設 課程改革 學習情境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7-0053-03
學習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務基礎上設計的“情形”和“環境”,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的結果,而每個典型工作任務都是由若干個學習情境單元構成。學習情境反映了對應典型工作任務所含有的職業信息,對教師來說,學習情境是典型工作任務具體的課程單元實施方案;對學生來說,學習情境則是一個學習任務。學習情境設計是工學結合課程開發的核心,在學習情境設計中,學習任務源于企業,突出職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欲望;學習過程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對技術工作任務、過程和環境所進行整體化感悟和反思,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來說,學習情境設計能夠展示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成果,落實職業教育培養目標;通過學習情境的設計,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促進建立完備的課程教學體系,促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學服務水平;通過課程改革之學習情境的設計,能促進校企合作,服務學生職業發展、服務汽車行業發展。在具體教學中,合適的學習情境會讓師生教得輕松、學得清楚,做到教師、教材、設備、環境、學生五合一。目前南寧職業技術學院正在穩步進行“雙高”建設,智能制造學院汽車專業群對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學習情境進行設計研究,設計了“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改變了教材、環境、設備等不統一的現狀,達到了課程改革要求,提高了教學效果,促進了高質量人才的培養。本文試以南寧職業技術學院“雙高”建設課程改革為例,從學習情境設計依據、學習情境設計原則、學習情境設計理念、學習情境設計的過程等方面探討高職“雙高”建設背景下課程學習情境設計。
一、學習情境設計依據
(一)學習理論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的任務是通過教師與學生共同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幫助學生實現自主的知識建構,教學的目的是把專業知識轉化為便于學生建構的可能形式。在建構的過程中,師生關系得到重建,把教師主導、學生依從的關系轉變為師生之間不斷進行協商來共同決定如何開展學習。
情境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的設計要以學習者為主體,內容與任務活動的擬定要與人類社會的具體實踐相連通,最好在真實的情景工作中,通過模擬人類真實實踐的方式來組織教學,同時把知識獲取與學習者的發展融合在一起。
例如,“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這一學習情境就是基于豐田汽車維修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設計的。在該情景中,學生扮演維修人員的角色,教師扮演車間主任的角色,通過引入企業維修工作情境以及派發委托施工單和學生工作頁方式,由學生自己提取關鍵信息、制訂維修方案并實施維修任務,使學生在工作過程中學習,感悟職業角色內涵,體驗職業崗位情感,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達到職業教育的要求。
(二)學情依據。在學生學習特點上,高職學生基本都完成了高中教學或中等職業教育,普遍思維活躍,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興趣是他們學習的主要動力,并具有一定的成就動機。他們希望通過學習獲得職業能力,理論分析能力處于中職學生和本科學生之間,但是動手實踐能力又比中職技工院校學生遜色。
從學情來看,學生已完成基于故障診斷的前期課程學習,并具有一定的故障診斷基礎,能夠使用綜合診斷儀對豐田卡羅拉1.6L GL AT轎車進行故障碼的讀取,會使用景格汽車故障診斷虛擬實訓軟件網絡版“豐田卡羅拉虛擬實訓1.0 版”查閱維修資料。
(三)汽車故障診斷技術依據。七分診斷、三分修理不僅是現代汽車維修技術的特征所在,而且還是汽車醫生和汽車護士的職責分工。“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設計依據朱軍老師提出的故障診斷的基本思路和故障診斷流程,全面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方法能力、社會能力。汽車故障診斷基本流程見圖1所示。
二、學習情境設計原則
(一)遵循人的職業發展規律。學習情境設計根據人的職業發展規律,針對不同發展階段的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情境,以達到學習和能力遷移、運用的目的。“汽油發動機綜合故障診斷”學習情境設計對象是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三年制高職三年級的學生,屬于能力發展階段中“有能力者”的定位,符合設計原則,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發展與建立職業認同感相結合。職業發展規律如圖2所示。
(二)遵循完整的行動模式。按照維修企業實際工作流程設計“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的學習過程,即從獲取學習與工作任務的相關信息開始,經過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價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的統一。
(三)遵循科學性、實用性、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原則。設計學習情境時遵循科學性與實用性以及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依托校企合作平臺,服務區域汽車行業市場,最終實現為社會服務的目的。
三、學習情境設計理念
(一)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理念。學習的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課程設計理念轉變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以實踐為主線來組織課程內容,將“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的系統知識根據工作任務的需要分置到學習情境中,理論為實踐服務,使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
(二)遵循行動導向的職業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打破了以知識傳授為主要特點的傳統學科授課模式,通過師生共同確定的行動產品來引導教學,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通過主動和全面的學習,達到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統一的學習目標。
(三)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職業教育理念。學習情境設計和實施的過程中注重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三方面的考核融入整個項目過程,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培育良好的職業道德精神。
四、學習情境設計的過程
(一)設計思路。遵循工學結合課程設計開發流程,經過企業調研、專家訪談會,開發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一體化課程方案,其中“汽油發動機綜合故障診斷”的授課對象為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高職三年級的學生,符合職業發展的邏輯規律,同時根據真實的企業維修過程設計具體化的學習情境。汽油發動機綜合故障診斷的學習情境如圖3所示。
(二)設計流程。學習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務的基礎上設計的(設計過程如圖4所示),下面對以典型工作任務“汽油發動機綜合故障診斷”為基礎的“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設計流程進行具體說明闡述。
1.明確“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學習目標。課程以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設定了專業能力目標,要求能夠根據制訂的維修方案正確運用綜合診斷儀、工具儀表組等工具對豐田卡羅拉1.6L GL AT轎車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進行診斷、分析與排除,同時能夠對修復的車輛進行檢驗;設定了方法能力目標,要求能夠根據豐田卡羅拉1ZR維修手冊、一體化工作頁、網絡資源等制訂學習任務的維修計劃,同時能夠自我總結和評價;設定了社會能力目標,要求能夠與客戶溝通、遵守7S安全生產規范、積極與小組成員進行協作,具有良好工作責任心。
設計意圖:實現專業能力目標、方法能力目標、社會能力目標的融會貫通,達到職業教育最終要求。
2.選擇“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學習內容。結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能力水平和學習目標選擇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這一學習情境作為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高職三年級學生其中一個學習任務,同時對豐田卡羅拉1.6L GL AT轎車發動機怠速抖動的故障原因進行詳細分析。
設計意圖:基于企業真實的工作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符合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邏輯規律。
3.策劃“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教學組織和方法。依據豐田維修企業真實的工作流程,師生共同實施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這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理念,以任務驅動引領的方式組織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扮演企業維修工的角色,教師扮演車間主任的角色,以頭腦風暴的方法設計豐田卡羅拉1.6L GL AT轎車維修流程的計劃并優化維修計劃,同時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保證教學安全和實踐效果、增強團隊協作精神。
設計意圖: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職業教學理念。
4.創建“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教學條件。模擬4S店的真實維修場景創建了一體化學習工作站,包括:豐田卡羅拉1.6L GLAT轎車、BOSCH FSA 740診斷儀,工具儀表組的小組教學區;多媒體教學教室,上海景格仿真實訓教室的集中教學區;可以同時容納20人進行維修計劃制訂、決策的小組討論區;存放有發動機怠速不穩故障診斷與排除任務書和工作頁、卡羅拉1ZR發動機維修手冊,電路圖的資料查詢區。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讓學生以準員工的身份充分參與基于完整工作過程學習情境的學習活動。
5.組織“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學習情境的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基于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原則設定一套完整的教學活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學習情境。任務的分析與檢查環節培養學生溝通、觀察、接受任務的能力;維修方案的制訂環節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和獨立思考、自主查閱維修資料、小組相互協作的方法能力;維修方案的決策環節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分享、反思與歸納總結學習知識點的整個過程;維修方案的實施環節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再次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檢查與監控環節運用景格的錄播系統可以錄入并播放各小組的整個實施過程,學生通過觀看錄像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學習活動,起到良好的監督和糾錯作用,體現校企合作先進的教學模式;評價與反饋環節再次培養學生學會分享、回顧與自我總結和反思的能力,最終實現綜合職業能力目標;知識拓展環節再次體現校企合作辦學的先進性。
設計意圖:教學以工作的形式開展,即將工作過程搬進課堂;工作在教學過程中完成,最終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6.構建“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故障診斷與排除”教學評價體系。教學過程決定學生的培養質量,而科學的評價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成效。為此,應采取完全過程性考核和評價方式,構建一整套科學、完整的課程教學考核評價體系,具體包括學生自評評價表、學生互評表,教學評價表。
設計意圖:注重過程性評價指標,實現課程考核評價與社會、企業的人才考核標準接軌。
綜上所述,本文以汽油發動機怠速抖動這一故障現象為例,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同時引入校企合作平臺,以學生為中心,搭建讓學生自我展示的舞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真正實現教師在做中教、學生在做中學,良好的課程學習情境也促進“雙高”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改革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金鋒,周麗娟,錢長根.高職《花藝環境設計》工學一體化課程開發[J].職業教育研究,2012(1).
[2]郝秀麗.高職環創課程學習情境開發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11).
[3]張勝賓,黃志永,李維興.基于工作過程的發動機故障診斷學習情境設計——汽油發動機無法啟動故障診斷[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2).
【作者簡介】高德寶(1984— ),男,吉林磐石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講師,高級技師。
(責編 郭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