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晨華 劉曉軍
【摘 要】本文分析紓解人類健康之困的路徑選擇—— 健康“關口前移”與“構建預警體系”,以及幼兒運動健康發展的破局——“預治促”全周期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提出貫徹并落實健康中國戰略、體育強國戰略、科技強國戰略和教育強國戰略的創舉,需要紓解人才缺乏之困,以新型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為突破口,以解決“體醫融合”中傳統醫學健康和運動健康“兩張皮”的問題,為培育和引領新型“預治促”全生命周期和大健康內涵的健康產業鏈培養復合型職業技術技能人才。
【關鍵詞】幼兒 運動科技 預治促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0)47-0163-03
《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0至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將達到6.0%,肥胖兒童數將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及肥胖檢出率將達到28.0%,超重肥胖的兒童數將增至4948萬人。換言之,至2030年,中國肥胖兒童將增至5612萬人,占總體34%。2016年10月,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加強體醫融合和非醫療健康干預,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慢性病預防和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指出,構建健康影響因素全覆蓋的、系統的、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和健康促進服務體系。積極有效應對當前突出健康問題,必須關口前移,采取有效干預措施,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建設健康環境等。
健康是指人的全面健康,它具體是指人的身體、心理、道德健康和社交能力四個方面的綜合健康狀態。從健康管理的角度出發,整個健康過程包括“未病、治病、康復”三個環節,而運動可以在“未病”“康復”兩個環節對人們的健康起到良好的預防和促進作用,甚至在治療慢性疾病上具有獨特的效果。新冠疫情使得“主動健康”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引發了人們對健康的深度思考。
一、紓解人類健康之困的路徑選擇:健康“關口前移”與“構建預警體系”
(一)健康關口向幼兒前移已經刻不容緩
20 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幼兒因身體活動不足、靜態生活時間過多,帶來的健康問題日趨嚴峻,睡眠不足、基礎代謝水平降低、運動能力下降、感覺統合失調、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加快蔓延等已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
中國學生體質健康水平40年持續下降帶來的危害是全方位的,因此體育強國建設所包含的內容和子系統當中,“體質健康”被認為是生命中最為重要、最為本質的利益,體質健康關乎中華民族的前途與命運。落實“關口前移”和“健康預警”需要從幼兒階段就開始健康干預和管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科學的“幼有所育”的民生向往,助力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戰略。
(二)運動干預是促進幼兒發展的關鍵因素
健康預防是健康維護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科學運動對健康的積極效應已經得到國內外諸多研究的證實,尤其是對疾病預防和身體免疫水平的積極影響。幼兒時期的科學運動在促進幼兒動作發展的同時,會更有效地促進幼兒的腦功能的發展和完善。幼兒的腦功能的發展和完善對于生命活動的調節和控制,有助于運動系統、感官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等的發育和完善,是實現構建健康預警體系的基礎。
(三)“關口前移”的橫向維度是構建預警體系的基礎
健康預防是健康維護中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幼兒時期的科學運動在促進幼兒動作發展的同時,會更有效地促進幼兒腦功能的發展和完善。幼兒腦功能的發展和完善有助于生命活動的調節與控制,有助于運動系統、感官系統、代謝系統、免疫系統等的發育和完善,是實現構建健康預警體系的基礎。研究幼兒運動健康的科技要素和服務模式,是基于腦科學理論、踐行黨中央關于“健康關口前移”和“構建健康預警體系”決策、落實“運動是良醫”體醫融合全球健康共識的要求。通過科學運動進行健康預防,不僅能夠從生物學角度提高個體身體健康水平,保值和增值個體人力資本,也能從社會性角度激發個體內生動力,增強個人內在精神素養,促進社會積極健康發展。
(四)“關口前移”的縱向維度是強化幼兒健康的治理
強化幼兒健康治理是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后繼有人的戰略高度,高度重視“幼有所育”工作。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都積極倡導運動健康理念,十分關注兒童健身運動的普及和發展,激勵兒童積極投身體育鍛煉,切實提高身體健康水平。
二、幼兒運動健康發展的破局:“預治促”全周期健康產業發展的創新
(一)全周期健康產業發展,亟須破除健康壁壘,構建產業新體系
傳統的健康產業主要集中在治病、營養、康養、公共衛生服務、第三方體檢服務等以治療疾病為目的服務中。傳統的體育產業主要集中在競賽組織、場館運營、裝備制造等領域。新型的生活性和生產性健康產業發展,應該是涉及所有健康要素的整體性建構,包括預防、醫療、康復、運動、營養、心理、環境及精神文化等構成要件,構成一個完整的閉環,才能構建起科學完整有效的現代健康產業體系,形成全民性全領域全覆蓋的健康管理社會網絡系統,以保證全面提升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二)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和融入,亟須科技的支撐與創新
運動具有促進生長發育、完善身體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這是運動健康產業能夠融入大健康產業的基礎。傳統的運動產業發展模式和新型的大健康產業發展需求還存在很大的差距,還處于以運動能力發展為核心的低層次和低水平繁殖和復制,缺乏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很難滿足產業升級和培育新業態、新模式經濟模式的需要。即使國家主導和倡導的全民健身,也僅僅停留在形式上的發展,健康內涵式不足、科技支撐不夠等弊端制約了其在“關口前移”和“健康預警體系”中的作用。為了更好地融入大健康產業,成長為健康產業中的新業態、新模式,必須提高運動健康產業的健康內涵和科技支撐與創新。通過提高對生長發育、身體機能和腦功能發展等健康領域評估中核心要素的關注,以健康基礎數據平臺建設為支撐,實現對運動健康要素的可測量、可量化,將其發展為健康產業中的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
(三)“預治促”全周期健康產業發展對人才的訴求
1.現有學科的隔絕模式,無法滿足全周期健康產業發展之需。行業一般是指其按生產同類產品或具有相同工藝過程或提供同類勞動服務劃分的經濟活動類別。行業密切關聯的是職業。不同學科與專業設置,帶有行業和職業特性,對人才培養有著具體而明確的要求。醫學專業是培養醫務人員、臨床健康維護者的重要專業,但人才培養目標傾向于解決人們已患疾病,能夠為患者開出藥方,卻不能為慢性病患者開出運動藥方和處方。無論是臨床醫學專業還是兒科專業的人才,工作性質關注的是“治病”而非“防病”,始終無法滿足人們健康預防所需。
2.幼兒發展的多元需求,催生多學科背景的綜合應用性人才。幼兒的健康發展,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幼兒園、社區、家庭等構成的運動生態都在影響幼兒的健康,幼兒運動生活化已成必然。無論是基于動作發展促進幼兒健康水平提高的多樣化干預路徑,還是運動促進幼兒健康發展成效的反饋,都需要科技手段和服務作為支撐,量化幼兒健康發展的成果,為科學觀察、評估與反饋提供可靠的依據。面向新形勢、新職業發展需求的新型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就必須具備醫學、體育學、心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學科綜合能力,才能順應的時代發展。
三、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人才培養的要義
(一)健康預警補短板
1.專業人才的培養,將運動防護貫穿于健康管理全過程,為“健康關口前移”打好基礎。“體醫融合”的前提是創建運動風險預警和防控體系,健康管理也需要和運動結合,構建起一套科學完整有效的預防體系,將運動最基礎的醫療的生化指標體系與運動的機能指標體系的對接,實現靜態和動態的健康管理機制,建立“治未病”、“防未病”過程中的協作方式。
新型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出現與培養,是在將生物學、醫學、體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學科基礎理論和技術融合的基礎上,構建起以運動風險預防和健康維護為核心的健康領域技術人才培養體系。以專業群建設驅動人才培養的創新,不僅能夠進行幼兒健康促進的頂層設計,而且可以通過運動風險防控知識體系的構建與實踐,將運動數據的采集與分析、安全防護科技手段的運用貫穿于運動的全過程,為幼兒及其他人群的運動損傷“零發生率”保駕護航,切實做好健康預防,保護人們的運動生命安全。
2.新型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從機制上解決“健康預警”。國家體育總局前局長劉鵬2016年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曾援引過一個統計:在運動健身中多投入1元錢,就可以在醫療中減少7至8元的投入。國外研究數據證實,在健身方面投入1美元相當于在醫療方面投入2.94美元,而在體育活動中投入1美元相當于在疾病預防方面投入10美元或在治療方面投入100美元,說明了將體育運動納入健康前置計劃的重要性。
新型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是基于與健康相關的學科理論和技術融合的新型應用技術型專業,面向幼兒群體,將動作發展與生長發育、身體機能、腦發展相結合,實現健康預警體系建設的短板補齊,構筑起集健康預防、治療和病后服務無縫銜接的一體化健康管理模式,打造全產業鏈的健康促進廣西模式。
(二)產業升級補短板
1.體育產業發展亟須新型技能人才,專業人才的涌現能夠為產業升級補充新鮮血液。黨的十九大已對建設數字中國、網絡強國和智慧社會作出戰略部署,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動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國迎來了以5G、區塊鏈、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飛速發展,促使數字經濟成為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體育產業轉型發展就是要引導相關體育企業擴大有效供給,加快培育和推廣體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服務、新模式,運用新技術、新平臺和新載體,實現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促進體育產品和服務升級步伐,滿足新型體育消費需求,帶動體育消費需求升級,從而挖掘體育消費市場潛在空間。
當前幼兒運動健康產業的格局尚未形成,行業服務質量不穩定,服務機構倒閉、跑路的新聞屢見報端,歸根結底在于幼兒運動產業的科技基礎不牢、科技手段未能在產業升級發展中展現出應有的作用。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涌現,將會為體育產業的轉型發展注入新活力。
2.人才培養強調科技手段的運用,為運動與健康產業升級“增質賦能”。運動健康產業需要在體育強國建設的總體要求下,進行轉型升級,不斷邁向生產生活化,與不同人群的健康緊密結合,方能實現“彎道超車”,擔當起國民經濟新增長點的大任。運動健康產業的發展,不僅體現在壯大體育賽事、提升體育產品和公共服務數量及質量,而且迫切需要科技元素作為產業的支撐。
總之,幼兒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幼兒的健康是延續人口紅利、緩解家庭養老壓力、推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石。新型幼兒運動科技與健康管理人才的培養,是傳統醫學專業向運動健康領域的前置,是傳統體育學專業向醫學健康領域的后延。培養新型生活性和生產性現代服務人才,帶動并引領幼兒健康教育、幼兒健康評估、幼兒健康指導、幼兒健康咨詢等產業科學發展,形成數字經濟、網絡經濟、平臺經濟、智慧經濟等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最終推進健康管理產業的升級和轉型,構建起完善、系統的健康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馬冠生,米杰,馬軍,等.中國兒童肥胖報告(2017)[R].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侯志濤,胡月英.加拿大和美國兒童、青少年身體活動評估特征與經驗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18(12).
[3]劉曉軍.關于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專業建設的思考[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9(10).
[4]劉鵬:運動健身中多投入1元 醫療中可減少7至8元投入.中國網,2016-06-23[EB/OL].http://news.china.com.cn/2016-06/23/content_38728055.htm.
[5]龍佳,劉玉.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全民科學健身的實然與應然[J].體育科學,2017(6).
【基金項目】廣西幼兒體質健康管理與服務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黃晨華(1985— ),男,廣西南寧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幼兒體質促進與干預;劉曉軍,男,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廣西高校高水平創新團隊卓越學者,研究方向:運動與體質健康促進。
(責編 郭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