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民營企業是現代經濟增長的希望所在。民營企業是廊坊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民營企業在廊坊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不能缺席,更不能弱化,必須不斷壯大,不斷創新,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廊坊市民營企業的發展概況,其次總結了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困境,最后提出了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希望能夠給民營企業帶來一定的幫助,以促進廊坊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關鍵詞:廊坊市;民營企業;作用;困境;發展路徑
民營企業是廊坊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是經濟穩定增長的希望所在,民營企業具備巨大的活力和韌性,敢于開拓創新,勇于引領時代潮流,不斷轉型升級,修煉內功,用發展的思維創造新產品、新服務,為廊坊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2019年12月29日,河北省民營經濟發展大會在石家莊召開,表明了各級政府對民營企業發展的極大重視。民營企業在各地區經濟發展過程中不僅不能缺席,更不能弱化,必須不斷壯大,不斷創新,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廊坊市作為河北省民營企業發展先進的地區,連續六次被評為民營經濟發展先進市,可以說只有民營企業發展好,廊坊市才能發展好。
一、廊坊市民營企業的發展概況
廊坊市發展的基礎和優勢在民營企業,民營企業有很大的潛力。目前,廊坊市的民營企業達到3.5萬家以上,每千人擁有民營企業數在河北省位居前列。近年來,廊坊市縣域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勢頭良好,省級以上特色產業集群在河北省名列前茅。民營工業在廊坊市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裝備制造業、金屬冶煉及壓延業、家具制造及木材加工業、食品加工業、電子信息制造和服務業等五大主導產業經濟規模占廊坊全市工業經濟的65%以上。縣域產業集群在廊坊市民營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河市是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地,截至2018年底,三河市汽車改裝及零部件企業有32家,實現營業收入75億元。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享有“京東硅谷”的美譽,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等高端產業。燕郊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還承接了北漂一族的部分住房市場和消費市場。香河縣的家具產業集群在北方幾乎家喻戶曉,“天下第一城”由于地處香河,也帶動了會展經濟的發展。大廠回族自治縣根據其少數民族的特色和傳統,將牛羊產業作為縣域的支柱產業,使牛羊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并供應北京市場;此外,大廠還大力發展影視文創等新興產業。霸州特色定制鋼木家具和休閑食品是其支柱產業,文安縣的人造板產業、大城縣的絕熱節能材料、摩托車配件和紅木產業也具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固安縣的新型顯示產業基地和航空航天零部件基地、永清服裝產業等新興特色產業集群,都為民營經濟的提質增效、創新轉型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思路。縣域產業集群規模占各縣經濟的比重在30%以上,帶動了縣域經濟有序規范地發展,使縣域經濟質量及效益大大提升。同時利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的契機,各縣產業集群也積極引進新技術,創新升級,不斷加強行業內合作,抱團發展,增強其抵御風險的能力。此外,廊坊市的傳統印刷產業和新材料、新能源、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制造、大文化、大健康等產業的集中度高、成長性好、競爭力強,是廊坊市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民營企業極大促進了經濟高質量增長
民營企業在四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越來越大。2018年,廊坊市民營企業貢獻了全市70%以上的GDP,90%以上的財政稅收,極大促進了廊坊市經濟的發展,表明廊坊市民營企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強勁的發展勢頭。民營企業的固有特點決定了民營企業在資源配置、市場反饋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推動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促進了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也促使企業建立規則意識和契約精神。民營企業敢于嘗試,不斷開拓,在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背景下,民營企業更有責任與擔當參與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通過不斷推出新產品與新服務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和新舊動能轉換,助力經濟高質量增長,因此,國家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
2.民營企業是創新的主體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已經進入經濟新常態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速度趨緩,不能再依靠以往傳統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才能帶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而民營企業恰恰是最具創新活力的市場主體,民營企業對市場的反映更快,對信息的處理時間更短、決策更快、效率更高。因此,在這種情況下,當市場發生變化時,民營企業能第一時間采取措施調動創新資源實行變革創新。工信部在2019年9月20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市場上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是由民營企業創造的。人們所熟知的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移動互聯網、電商、智能制造等都是由民營企業引領的創新活動,大大提高了社會的運行效率,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3.民營企業可以有效解決勞動力就業問題
民營企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是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企業是自己人”,習近平總書記這句話極大肯定了民營企業的地位。民營企業數量從少變多,規模從小變大,實力從弱變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民營企業中來。2018年,廊坊市民營企業提供了全市95%以上的城鎮就業崗位,93%以上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經濟新常態下,就業才是最大的民生,只有就業穩住了,民心才能穩住,社會才能穩定。
三、廊坊市民營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境
1.產業結構低端、產品附加值低、競爭力不強
廊坊市雖然在近些年引進了一些技術含量高的產業,但是總體而言,廊坊的高端產業占比相對較低。霸州鋼木家具、香河木質家具、大城保溫建材、文安膠合板等重點產業集群的產業層次比較低、小散民營企業比較多,產品技術含量不高、產品附加值較低,缺乏核心競爭優勢,產品總體競爭力不強,產品帶來的利潤微薄,發展前景不大。雖然民營企業在廊坊經濟發展過程中貢獻了自身的力量,但是主要產業未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格局,急需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
2.民營企業面臨嚴峻的環保壓力
民營企業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以資源環境成本為代價,帶來了嚴重的生態壓力。尤其近幾年,大氣污染問題非常嚴峻,整個京津冀城市群的空氣質量排名在全國都比較落后。2019年廊坊市的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是這是政府鐵腕治理的結果。伴隨著空氣質量的改善,廊坊市民營企業背后所做出的努力和犧牲非常大。2017年廊坊市有453家規模企業因為大氣污染治理而停產或者減產,直接導致產值減少370多億元。另外,企業錯峰生產也造成了企業的經濟效益下降,市場占有率下降。為了環境保護事業,廊坊市積極響應河北省壓減鋼鐵產能的號召,部分鋼鐵企業關停,這直接影響了廊坊市經濟增長速度。總之,嚴峻的環保壓力倒逼民營企業不得不尋求新的發展思路。
3.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顯著
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環節。近些年雖然民營企業融資狀況有所改善,但是未從根本上緩解民營企業的困境。民營企業從銀行等正規渠道獲得貸款,需要層層審批手續,不僅程序繁瑣而且耗費時間長,很多中小民營企業的貸款額度也受到很大限制。據不完全統計,民營企業貸款僅占銀行貸款業務的25%。加上經濟處于轉型期,民營企業信貸不良率攀升、債券違約等問題頻出,使民營企業的融資難上加難。
四、廊坊市民營企業的發展路徑
1.政府支持、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廊坊市各級政府相關部門積極召開民營企業座談會,通過實地走訪、深度調查了解民營企業的各項困難及需求,出臺了各項有利于民營企業發展的政策,為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如:《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意見》在民營企業市場準入、融資、用地、轉型升級、稅費負擔等九個方面大力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關于進一步促進實體企業發展的措施》、《金融支持實體企業發展意見》等政策,更加細化了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的政策,助力民營企業提質增效。除了政策外,政府對民營企業的鼓勵還體現在“真金白銀”的獎勵方面。2018年,廊坊市撥款1.1億元對有突出貢獻的392家民營企業進行了獎勵。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這四家民營企業的納稅額占廊坊市全部稅收收入的22%,因此榮獲了“市長特別獎”,每家企業獲得1000萬元獎勵。此外,廊坊市還設置了民營企業突出貢獻獎、技改項目投資獎、產值增效獎、工業新建入統獎、工業規下轉規上獎、建筑業新增入統獎等獎項,大大激勵了民營企業,調動了其積極性。
2.扶持龍頭企業,樹立品牌意識
推動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需要經過長期的努力。扶持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品牌是廊坊政府的決心。民營企業要抓住時代機遇,找準定位,發揮優勢,把企業做強做大。要樹立品牌意識,走品牌發展之路,打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知名品牌。2019年,廊坊的新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榮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進入河北民營企業前100強。這些知名的龍頭企業要發揮帶頭作用,以創新驅動發展,引領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聚集民營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政府相關部門要持續為民營企業做好服務工作,進一步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傾聽企業心聲,不斷完善和細化有關政策措施,為民營企業發展破解瓶頸、紓解難題。
3.加快民營企業轉型升級
針對高污染、高耗能、低產出的民營企業堅決取締,對于污染環境的企業責令其整改。針對民營企業技術落后的問題,可以建立技術創新中心,利用京津兩地豐富的科技創新資源,強化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引導創新資源向廊坊市特色產業聚集,加快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大對科技型中小民營企業的扶持力度,創新其融資方式,加快推進針對民營企業的減稅降費措施,減輕民營企業負擔。
五、結束語
總之,民營企業是廊坊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廊坊市由于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民營經濟具有良好的發展契機。民營企業必須緊跟時代潮流,搶抓機遇,借助政策東風,不斷創新,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樹立品牌意識,獲得更高質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謝廣英.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廊坊民企在產業轉型升級中的主體作用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19):211-212.
[2]周春輝,李易,張義剛.關于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J].河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9(02):54-59.
[3]劉潔,汪存華.借力雄安新區發展加速廊坊南三縣傳統產業轉型升級[J].時代經貿,2018(30):47-48.
[4]劉玉,陳璽同,武長君.廊坊市系列舉措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J].共產黨員(河北),2019(05):20-21.
[5]胡朝舉.中小微企業融資困境破解的一體化路徑[J].金融理論探索,2016(2):68-72.
作者簡介:張娜(1985.05- ),女,漢族,河北省廊坊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