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婭 吳昊 沈云飛
關鍵詞:科研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 ?管理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過1年(不含1年),單位價值在規定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包括房屋及構筑物、專用設備、通用設備等。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超過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當作為固定資產核算。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單位正常運轉、進行各項科學研究和取得各項科研成果的重要物質保障,是單位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近年來,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科研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也逐漸增加,越來越呈現出分散性、專業性、多樣性、復雜性、價值大等特點。雖然國家及單位已日益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但依舊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固定資產仍是農業科研事業單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一)制度執行不到位,績效管理觀念淡薄
雖然隨著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清查工作的開展,科研事業單位已越來越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各單位也相繼出臺了固定資產管理方面的相關制度規范,但是制度的出臺只是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第一步。在開展資產清查工作時,很多單位都暴露出或多或少的問題,這就說明后續的制度執行還不到位,對資產管理無論是資產使用人還是領導層都重視不夠,“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
(二)人員參與意識薄弱,執行監管力度不夠
部分科研事業單位各部門雖然確定了資產管理人員,但由于資產管理員一般都是科研人員兼顧的,平時忙于科研工作而忽略了對部門固定資產的監督管理,參與意識薄弱,存在資產管理員對自己部門的資產配置情況并不了解,到清查盤點時再逐一核對、問題不斷的現象。
另外,部門固定資產出借時,無論是責任人還是資產管理員對及時履行出借手續必要性的重視程度都不夠,潛意識里認為都是單位內部部門間借用,并沒有外流,不會出現丟失等問題,但這樣日積月累,很容易造成管理混亂、責任人模糊等問題。
(三)固定資產清查不定期,移交、報廢不及時
由于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或資產管理人員配備不足等原因,部分科研事業單位沒有對固定資產進行定期盤點,或盤點間隔時間太長,依然留于形式化。定期盤點固定資產沒有有效落實到位,這就導致單位難以及時發現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造成問題處理滯后,可能將原本簡單清晰的問題復雜化。如發生人員崗位變動或者退休、調離時,屬于單位的固定資產無法及時收回、使用人沒有及時變更,這樣日積月累,必然會造成賬實不符,歷史遺留問題越來越多、難以解決,甚至會發生相互扯皮的情況。
另外,缺乏固定資產定期盤點,需要報廢報損的固定資產也得不到及時處理,時間一長,很容易造成固定資產的丟失,這既不利于固定資產的管理,也會影響單位正常工作的開展。
(四)固定資產使用效率低,缺乏共享調劑機制
隨著國家不斷加大對科學研究的投入力度,科研事業單位爭取的項目數量和經費也逐漸增加,項目預算中都會安排設備費,但在制定設備費預算時往往缺乏計劃性,缺少前期的統計與核算。因此有些科研事業單位在項目執行過程中,購置固定資產不是從科研需求出發,而是為了達到項目檢查對于預算執行的要求,這就導致了盲目購置現象嚴重,固定資產使用率低,有些儀器設備只為項目本身使用一兩次后閑置多年不用,甚至還未拆封,沒有做到物盡其用,造成了浪費。
此外,科研事業單位缺乏固定資產共享調劑機制,普遍存在固定資產“私有化”現象。各個項目組都按照各自項目預算采購儀器設備,研究相同或相近的項目組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這樣既重復購置了固定資產又造成了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既違背了國有資產的有效配置和節約原則又浪費了人力物力。
(五)固定資產存放地分散,不便于管理
根據科研事業單位自身的特點,單位都會有自己的園區或者研究基地,而有些單位的辦公區和研究基地不在同一地點且距離較遠或者研究基地位置比較分散,但大多數科研需要的儀器設備都會存放在各研究基地和實驗室,而且這些資產普遍呈現出類型多、專業性強、價值大的特點,一般人員不易辨別,盤點時需要科研人員在場協助資產管理人員進行辨認核對,這就不便于對固定資產的及時統一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形成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首先,科研事業單位需要建立健全固定資產管理的相關制度,完善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督 及考核制度,用制度約束行為,做到“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物盡其用、責任到人”。
其次,成立固定資產管理領導小組,明確資產管理部門和各部門資產管理人員,合理分工,明確職責,互相監督,形成由上而下的良好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對于固定資產數量多、價值大的科研事業單位應成立專門的資產管理部門,與財務部門定期進行固定資產盤點,做到賬實相符,確保固定資產的完整安全和保值增值。
(二)提升固定資產管理參與意識,加強執行監管力度
提升科研事業單位全員參與固定資產管理的意識,提高科研事業單位人員對固定資產管理與維護的自覺性,把固定資產的管理理念深入到每一個科技人員。一是個人要加強對自己作為責任人的固定資產的責任意識,從使用保管到移交出借,再到報廢報損。二是各部門資產管理人員要各司其職,摸清部門資產“家底”,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移交、出借的固定資產及時辦好相關手續。尤其是科研部門固定資產數量多、價值大、專業性強,科研人員在忙于業務工作的同時也要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三是單位資產管理部門要嚴格監管固定資產的日常管理及處置更新工作,加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宣傳培訓,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三)落實固定資產定期盤點工作
科研事業單位要認真落實固定資產定期盤點清查工作,不能流于形式,避免“重購置輕管理”的現象。盤點工作結束后,結合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對已移交的資產及時更新責任人等信息并在系統中實行痕跡管理,對需要報廢的固定資產嚴格審核、及時上報。這樣既能及時有效更新資產信息,也能第一時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此外,科研事業單位可以對部分類別的固定資產實行歸口管理、統一配置,如空調、電腦等固定資產實行集中采購,根據房屋面積、人員數量統一配置,集中管理。
(四)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建立科研儀器設備內部共享機制
首先,科研事業單位在編制預算時,應綜合考慮各部門、各項目組的實際工作需求及當前單位整體的固定資產存量情況,統籌規劃,做到合理、科學地配置資源,避免盲目、重復購置,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
其次,由于科研項目可能存在共通性,科研事業單位可以加強員工共享使用固定資產資源的意識,建立科研儀器設備內部共享機制。資產管理部門中由專人負責固定資產管理資源共享工作,以信息化手段為依托,借助資產管理信息系統,實施動態監管。項目組有采購需要時,不盲目的急于購買設備,而是由資產管理部門對科研儀器設備進行合理調控,實現資源共享,并嚴格按照使用責任制及時更新信息。這樣既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益,又能節約購買時間,盡早為項目所用。
總之,固定資產是科研事業單位開展各項工作的基礎條件,固定資產管理又是一項系統繁雜的工作,加強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這就要求各部門通力合作,提升參與意識,完善機制,合理配置,促進共享,加強監督,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資產使用效益,從而保障科研事業單位科學研發、科技服務等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馬永強,金瀾,姚麗影,蘇斯瑤.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如何實現資源共享[J].現代經濟信息,2017(07):239.
[2]賈敏.基于內部控制視角的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創新科技,2016(08):77-79.
[3]孫琪光.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02):35-36.
[4]張英麗.農業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經濟,2013(09):120-121.
[5]李鵬.科研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問題及建議[J].現代物業(中旬刊),2012,11(08):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