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鳴霞
(遼寧省本溪市第四高級中學 遼寧 本溪 117000)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活動中是對比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教師為幫其解決問題提供的關于教學內容知識點的框架概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及教師有效的引導,能夠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完整的高中思想政治知識體系,幫助學生將各個知識點有效的連接在一起,形成知識條理,繼而形成知識脈絡,增加學生對相關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對哲學發展規律進行探索,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整理相關教學資料。為學生設計課前預習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教材內容,然后在腦海中自己先形成初步的知識框架。在正式上課過程中,教師圍繞學習主題,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如生活情境、問題情境、多媒體情境等讓學生展開想象與聯想設身處地的思考相關知識點,同時正式為學生搭建支架,在搭建支架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使用的教學語言和支架搭建的方式,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還要滿足教學目標。充分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極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學角色,由傳統的主導者改變成引導者,引導學生的思路對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從而鍛煉學生哲學思維。比如,在學習《政府的權力依法行使》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通過多媒體播放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多媒體情境,讓學生理解什么是釣魚式執法?依法行政的概念具體是什么?具體做法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依法行政相關概念和抽象知識點的理解。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普遍采取灌輸式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學重點直接劃下來,為學生整理之后讓學生死記硬背下來,采用題海戰術,通過大量做題,結合練習題提高學生分析時事政治和哲學原理的能力,提高學生考試能力,提高考試成績。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由傳統的主導者角色,變成引導者的角色,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執行能力,為學生設計教學問題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探究,為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比如,在學習《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為學生設計問題,什么是按勞分配?我國為什么實行按勞分配?在我國分配中按勞分配是處于什么地位?教師不要著急把答案直接給學生,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中的定義和相關案例思考問題的答案,鍛煉學生思想政治思維,為學生搭建支架。
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出問題之后,學生普遍積極性不高,因為學生知道一會兒教師就會給自己答案,自己不需要再動腦去思考,直接等著記筆記就可以。導致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學內容中的深刻含義理解能力較差,在政治考試中經常會出現無法正確的總結問題中想要回答的問題點,無法判斷出題者的意圖。為了解決上述中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理解和總結能力,教師應結合生活場景為學生設計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對思想政治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思想政治學習的框架。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由于教學內容比較繁雜,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單靠學生一個人思考問題,經常會出現問題回答不全面的現象,這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成績和政治思想水平不同,為學生劃分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比如,在學習《權利和義務,參與政治生活的準則》相關教學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探究我國公民都具備哪些基本的權利,以及作為祖國公民的一份子,我們都應具有哪些義務?通過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將討論之后的結果以知識框架的形式羅列出來,鍛煉學生發現信息、分析信息、總結信息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使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應積極轉變政治觀念,勇于接受新的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充分重視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所有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中心來安排和設計。然后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為學生設計知識框架,提高學生對知識點應用理解。從而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思考問題的方式和習慣,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