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雪蓮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高板中學校 四川 金堂 610400)
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但在現實中,很多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語文,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何在?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教材編寫的文章大多比較經典,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時代色彩。然而,有些文本文化內涵不豐富,學習價值不高。第二,許多教師對教材的精髓不了解,導致課堂上大量耗時低效。鑒于以上原因,如何科學有效地使用新教材?
與舊教材相比,《高中語文新教材》具有以下新特點:既強調工具性又強調人文性;突出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我發展意識;注重選文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內涵,突出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充分發揮新教材的作用,就必須在新教材的應用中樹立新觀念、新方法。不同的教學對象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根據教材的特點,靈活有效地運用教材。
眾所周知,高中語文新教材貫徹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的新理念。高中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主要由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六個部分構成。其內涵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它強調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
然而,長期以來,語文教育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即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師”本位原則,即教師只守紀律,學生只會學習,而教師的“授人以魚”卻沒有“授人以漁”。葉圣陶曾說過:“最重要的是觀察學生,而不僅僅是教學。”教師的角色是教學生如何思考和學習。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體特點,教給學生不同的閱讀方法,并注重對不同類型文本的閱讀指導。在閱讀說明文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把握觀點與材料的關系,注意思想的深刻性和科學性。對于文學文本來說,要注意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在古詩文閱讀中,應引導學生學習如何使用相關的參考書,解決自己閱讀中的障礙。文言文教學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閱讀能力,要求學生閱讀一定數量的優秀古文詞作品。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探究能力。
《高中語文》新課程結構相對穩定,實施機制靈活,使教師能夠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選擇地、創造性地設計和實施課程。教師要準確把握實驗教材的特點,以人文主題引導課題,整體把握課題的學習板塊,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根據教學實際情況大膽選擇。
比如高中語文必修一號包括四個主題,每個主題有2-3節。第一個主題由《吟誦青春》、《體悟人生》和《未來規劃》三部分組成。在講授《吟誦青春》專題時,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不同時期的青年詩歌,然后引導學生集中學習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讓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從意境出發,我們可以學會欣賞詩歌。在第二個專題《體悟人生》的教學中,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十八歲與他人》中兩代人矛盾產生的原因,使學生學會如何處理兩代人之間的矛盾。解決他們和父母之間的代溝。
第二個主題是《獲得教養》的方式,集中在《勸學》和《師說》兩篇文章中。第三個話題是《月是故鄉明》。首先,學生要能夠閱讀課文,理解家園的文化內涵,理解家鄉對一個人成長的意義,激發對家鄉的熱愛。在教學中,我們應該關注老舍的想北平和韓少功的《我心歸去》。本文著重論述了作者老舍對北平的真摯感情和韓少功對國家的思念。同時,也要注意這兩篇文章的寫作技巧,如襯托、對比,以及通過描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表達遺憾的藝術手法。
第四個主題是“像山那樣思考”,包括《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線上》、《赤壁賦》是教學重點。至于課后學生可以閱讀的其他章節,教師給予適當的指導。
另外,與新教材配套的《語文讀本》是必修本的補充和延伸,不應視之為可有可無。我們知道只有一本教科書是不可能培養語文能力的。“語文讀本”就是要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閱讀方法轉化為課外閱讀,舉一反三,進行類比,養成閱讀習慣,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在學期開始時,組織學生討論并制定閱讀計劃。在執行過程中,要監督檢查,力求方式多樣,做到趣味性強、實用性強、實效性強,避免空談具體任務。效果相當明顯。它不僅是拓展閱讀教學的內涵和外延,更注重和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習慣乃至閱讀意識和能力。
得法在課堂上和課外。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月是故鄉明”專題后,應引導學生閱讀中文讀物中的相關文章,如“故鄉的榕樹”、“故鄉的山梨”、“故鄉的食物”等。進一步強化學生思想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在學習《月是故鄉明》專題后,教師應在寫作課上安排關于家鄉風俗特產或思念故鄉的情感體驗的寫作,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大多數學生相信通過寫作可以取得好成績。比如,有同學在寫關于思鄉之情這方面的作文中寫道:“每天放學后,家里可愛的小狗來接我。院子里的梨樹上開滿了雪白的梨花,好像在向我微笑,歡迎我回家。而媽媽做的美味佳肴,讓我更加感到溫馨和幸福……”通過對日常生活場景的描述,同學們深切地表達了思念家鄉和親人的真摯感情。在學習完《江南的冬景》和《西地平線上》兩篇課文后,在指導學生結合《關于如何寫景》的寫作訓練時,讓學生投入自然的懷抱,選擇最能震撼心靈的自然畫面,寫出兩篇清新雋永的散文。許多學生把風景描述得具體而細致。比如,有的學生在描述天空中的云時,抓住了云的特點:有的像羽毛,在空中輕輕飄浮,有的像魚鱗,一個個排列整齊;有的像山川,像獅子、奔騰的馬,描寫得淋漓盡致。
當然,以上都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在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隨著新教材的實施和新教材的充分運用,為了更好甚至更好地完成這一任務,每一位教師都必須牢固地樹立和保持積極的思維和探究意識。總之,要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性地理解和運用新教材,使學生獲得更全面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