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紅歡
(江西省樂平市第一中學 江西 樂平 333300)
我國教育部在當前新課改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可謂是十分重視。而高中階段是培養青少年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語文作為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基礎學科,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高中語文教學也要抓住學生的核心素養來展開。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既要做課堂的領軍者,同時也要將學生放在首位,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必須切合學生實際,并在此基礎之上積極尋找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于我個人而言,對這句話的理解大致如下,教師走入課堂,面對的是一個個有著自己思想的學生,對于課堂、老師,他們也有自己的理解,而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傳授知識是一方面,更多的應是掌握其中的教育之“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2017年版新課標中首次明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即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積累與構建起來,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能力及其品質;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從中可以看出語文這門學科與時代的發展密切相連,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甚至與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緊密相連。現當代教師也應突破思想桎梏,真正體會“大語文”的內涵與外延。“大語文”強調既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缺一不可。想要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及理解能力光靠四十分鐘的課堂與基礎教材也許還不夠,教師要從多方面去拓寬學生的思維,積極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助探究能力。基于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筆者將從以下幾個角度對高中語文教學展開論述。
2.1 課堂上要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其思維能力。教學并非教師的“一言堂”,而是在教師與學生的雙方互動中完成的。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不能忘記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生擁有質疑與提問的權利,教師要做的應當是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而并非傳統的“填鴨式教育”。荀子說“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要想讓學生更加優秀,就必須讓學生對知識有自己的理解,這樣,學生才能將知識內化于心。例如,筆者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會適當給學生幾分鐘時間自由討論,再進行質疑。這樣既能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也能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2.2 以教材為基準,適度展開語文活動課。著名心理學皮亞杰提出“個體只有投身于各種活動之中,其主體性才能得到良好發展。”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適度展開課堂或課外活動都可以成為語文教學的輔助手段。高中階段對于文言文的要求較之初中而言可以說是更高了,所以在必修系列教材中摘取了古代大量的優秀作品。而學生對于文言文則一副“愛”不起來的態度。為了改變學生的這種態度,筆者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第二單元《荊軻刺秦王》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首次嘗試了課本劇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帶領學生一起讀懂并賞析課文,接著要求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自行創作劇本,并且選擇演員,利用晚自習的時間呈現給師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既能掌握基礎的文言知識,同時也在表演過程中加入了自己對“荊軻”、“秦舞陽”等人物的理解。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其理解能力,讓他們對文章有了自身獨特的理解。
2.3 改革傳統的以考試為導向的評價方式。我國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十一五”事業發展規劃中提出“探索開發個性化、多樣化考試評價服務。”從中可以看出,傳統的以考試分數為唯一衡量基準的評價方式已經跟不上如今的時代步伐。以往的教學評價模式單一,且內容死板,完全忽略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智力培養及創新思維能力培養。“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語文尤為注重學生個人的閱讀體驗。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知識點的傳授過程中,也要注意到學生的個人差異及其閱讀感受。例如,筆者在教授《蘇武傳》這篇課文時,學生對“蘇武持節牧羊十九年”的事跡爭論不已。有的學生說蘇武不顧個人利益成就國家大義值得肯定,又有的學生說蘇武放棄了自己與家人相聚的數十載時光,過于固執。其實雙方理解各有其道,這時教師亦不能單一的判定對錯,而應在肯定學生個人思考的同時結合當時漢與匈奴的局勢引導學生對人物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樣既能培養學生的主動性,也能激發其思考熱情。
2.4 適當拓展學生課外閱讀面,培養其自主思考能力。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優秀文化可謂是數不勝數,而教材的編者也只取其中最典型的文化代表摘錄書中。所以,學生要想學好語文,尤其是對于高中生而言,課本更是遠遠不夠。在對待外國文學的態度上,也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在大量的閱讀中,學生才能更好的認識社會生活,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正確的價值觀。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多讀多想多寫,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方面地增進語文積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并提出高中生在必修階段各類文本的閱讀量不低于150萬字。教師應適給予學生指導,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鼓勵其自我探索。
以上是筆者對于如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個人淺見,但教師想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絕非一日之功。語文課堂尤為如此,學生的語言能力,審美能力及創造能力需要教師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取得成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地提高自身基本功與綜合素養,為教學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