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來水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福建 漳州 363300)
小學是義務教育的初級階段,也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啟蒙階段,近些年來,國家加大了基礎教育建設的力度,數學無論在教學方法上還是在教學理念上,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將分層教學方法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能力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習小組,從而圍繞著教學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小組進行不同形式的教學,從而使能力較強的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度拓展,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充分掌握知識,從而實現高效課堂的理念,讓每位學生都可以在能力、知識以及素質等各個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2]。
小學數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課程,也是一門基礎課。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當代小學數學教學。同時受到各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況很不理想,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發展,目前需要探究更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進而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1.1 教學觀念落后。教學觀念是教學實踐中的具體理論指導,在教學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很多教師由于受到落后的教育觀念影響,主要的表現為很多教師認為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為了成績,很少對學生進行全面發展,一味地填鴨式教學,忽略學生的感受,而不注重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生的實踐的提升,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很少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這樣不但使教師覺得教學徒勞無功,也會使學生對數學興趣逐漸降低。
1.2 教學主體性錯誤。在當前的課堂上,很多老師都以自己為中心,學生很少參與其中,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只是被動的接受老師的灌輸,一味地填鴨式學習,只是簡單的記住了結論,這種教學模式是不正確的。課堂上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老師應積極引導者學生,而不是占據著主導地位。很多老師忽視了學生主體性地位,過于注重課堂教學的外在形式,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1.3 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數學對于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影響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小學生具有年齡小,對新鮮事物具有好奇心,因此當學生對于數學有了興趣時,學生才會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并沒有表現出對于數學課有著足夠的興趣,產生學生對于數學興趣低的主要原因,主要體現在教師并沒有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師應不斷探究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層化教學是一種面向全體,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了教師要適應學生的學,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提高,要讓尖子生冒出來,使多數大步往前邁,叫后進生不落伍,從而達到班級整體優化[3]。分層化教學是根據學生實際的能力水平、知識和各方面潛力把學生科學地分組進行教學,正視學生的個體性差異,使學生在不同基礎上得到發展,享受每節課成功獲得知識的喜悅,從而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得到全面的發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數學教育教學要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都得到不同的發展[4]。由于學生的基礎情況、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家庭環境等方面存在的差異,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學習情況也就不同,分層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的劃分等級,而是用不同的方式來幫助同學提高學習成績,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很大程度上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
3.1 教學目標分層。教學目標分層這是第一步,在進行數學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全方位、全角度的把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興趣愛好、知識水平、性格特征以及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面,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綜合情況進行合理化的分層,這樣老師再進行小學數學教學時,就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他們的教學目標是不一樣的,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助于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要,從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很大程度上發揮他們的潛力,從而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有助加強學生的學習。
例如,在進行《位置與方向》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組,針對學生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例如基礎組的學生需要了解位置和方向的基礎知識,優秀組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家庭住址與學校的方向進行聯系起來,進行一定的學習,最后老師在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得到進步。
3.2 教學過程分層。在傳統的教學數學課堂中,教學為了使學生都能理解所講的知識,因此在一個班級中采取通俗易懂的教學方式,然而這樣仍存在著很多問題,一方面這種教學方式教師沒有考慮到學困生的在學習上的問題,另一方面基礎較好的學生無法得到拓展。分層上課是分層教學中最中心的環節,教師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合理的要求,對于較差的學生,應先讓學生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并要積極鼓勵學生,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要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要有所提高學習。
例如,在進行兩位數的乘法計算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測試多個內容,并對學生的計算結果進行匯總分析,然后根據學生的情況分為基礎、普通和提高組三類,對于基礎組由于學生基礎能力弱,因此應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對于擴展組教師應提高數學速度以及知識點難度,教師你還可以增加數學競賽知識,從而為學生參加競賽做準備,教師還應在課堂上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和課堂表現情況,不斷地進行調整成員,來提高課堂上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從而達到優化班級整體。
3.3 分層進行考核。分層考核是分層教學的最后一個教學環節,然而在目前的考核制度,對于學生的能力基本上都是通過考試分數來判斷,試卷都是統一固定的,因此這種判斷方式缺乏了客觀性,無法對學生進行綜合的考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
例如,教師編寫試卷時,可以將難度大的題目設置成附加題,做對加分,做錯不加分,這樣能力強的學生有思考的余地和樂趣,能力較弱的學生不會因為分數低而失去信心。
總而言之,分層教學對于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用的教學方法,對此廣大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教學目標分層、教學過程分層、教學考核分層的思路推進小學數學分層教學,進而更好的促進全體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