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 寅
(江蘇省鎮江市呂叔湘中學 江蘇 鎮江 212300)
高考自恢復以來就是一場人才角逐的考試,現今高考的選拔標準、考試科目與內容都與剛恢復時有較大的差別,高考制度更加注重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進一步貼合當前的人才培養需求,將以往僵化的應試教學模式徹底打破,使得高效科學的物理教育融入高中課堂的研究得以推廣和落實,最終實現學生理性思維水平的有效提升,進而為學生在大學中的專業學習保駕護航。
高中物理實際上脫胎于判斷推理和理性思維的能力,這就對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由此顯示出教師的一項物理教學任務便是培養學生由初步模仿思維過渡到深層次的高階物理思維的能力,在本質上注重學生物理學科思維的養成和發展,形成面對新高考新形勢的有效教學體系,為當前我國高中物理教學設計領域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同時也為學生的備考目標的達成提供了重要的方式,兼具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相關研究顯示,得出“物理遇冷”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首先是學生自身缺乏物理學習興趣,解題過程中既需要抽象的思維,又需要扎實的計算能力,進而主觀上認為物理很難而將物理拒之門外,其次是考生和家長對于物理科目的重要性認知不到位,目前多數理工類、醫學類、農業類等重點專業都要求物理為必考科目,選考物理很大程度上能緩解文科相對帶來的競爭力,隨著學生學習思維不斷進步,物理降溫必將常態化,然而由于物理對于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意義我們仍需引導學生選擇物理。
3.1 以學生為本發展教學。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注意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物理能力的發展,促進學生適應高中物理教學模式。在新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課上表現加以關注,需要將課堂打造為教師和學生共同學習的平臺,注重學生自主學習,適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實驗課上可以引導學生動手自制實驗器材,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同時讓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養成良好的合作意識。除此之外,在講解習題的解題技巧之后,教師可以將課堂時間給予給學生,每一道題中都可能衍生出多方面的物理知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開展思考交流,并且將自己的發散聯想告訴老師和同學們,這樣不僅能尊重學生自身的學習探索能力,更有助于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和加深記憶,有利于教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上的指導和建議。
3.2 明確物理思維能力培養重要性。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的措施要貫穿物理學習始終,教師從高中低年級就應當有意識地加以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這就非常需要物理教師有意識地設置階段性思維教學,引導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實際觀察、思考,逐步地進行物理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如果不注意教師的引導,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從一開始就已經有可能不自覺地使學生的關注點引向對比之前的記憶,創新思維的啟蒙就大打折扣,學生更難以對知識融匯貫通。除此之外,教師的引導作用還要逐步細化到貫穿在每一節物理課的各個環節中。不論教師是從一開始的預習,教學新的知識還是逐步地組織引導學生的練習,都非常需要注意結合一定的教學內容有一定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維引領。
3.3 注意物理與學科知識銜接,協助學生查漏補缺。高中物理知識特點是層層疊進,條理清晰,知識點通過公式互相有機關聯。很多時候一部分內容掌握不好,會直接影響其他知識點的學習。例如,在進行功的計算或一定條件下受力分析時常常會穿插有數學中三角函數相關知識,但三角函數的內容在高一數學下半學期才會講解,由此在學生解題過程中容易造成問題,給學生造成理解困難,需要物理教師對這部分內容提前講解補充。教師在每節課跟進理論上教學安排的同時,在物理難點教學方面應該重點設計反饋機制,在教學過程中增強互動意識,把思維的引導由老師獨自傳達變為多向流動。
3.4 多種方式并舉,巧用多媒體營造課堂氛圍。在之前的傳統教學環節中,課程課堂大多以教師的講述為主,學生聽講然后再練習,學習處于被動地位,教師也無法充分顧及到接受能力不同、理解層次有差異的同學。在這種背景下,教師如何滿足學生有效性學習需求是優化課程設置的一個難題。當前信息時代飛速發展,網絡已成為輔助教師教學、幫助學生學習的良好工具,教師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要確保不會受到傳統思維的限制,注重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可以利用多元信息化教學手段,舉辦如“微課進課堂”、“虛擬仿真物理實驗平臺”等教學活動豐富教學方法,提升教師教學能力,明確學生的學習動機,以尊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為學生打開物理殿堂的大門,感受物理知識的極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