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山東 東營 257000)
從游戲教學開展出發,教師的游戲化教學能力是推廣游戲教學模式的首要前提,所以教師要在開展游戲活動前不斷分析游戲教學內涵,依據幼兒實際特點來設置游戲環節。在開展活動前,教師要整合游戲主題所需的材料,并依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特點來為分配幼兒園大中小班的游戲任務。在游戲活動中,教師不僅扮演著引導者角色,更要參與到活動中,在協作中實時觀察幼兒的情感態度、游戲言行與能力等,并時刻注意幼兒的游戲行為反饋,及時作出活動調整與修正,增強游戲活動的體驗效果。
在當前新型文化交流環境中,教師要避免對幼兒強制性的指導與訓練,將指導方式轉化為以興趣為導向,使得符合幼兒個體意識的趣味游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這就能有效的調動起幼兒的主動合作意識,他們也能夠在游戲活動中給教師行為與言語上的反饋,形成師生間平等交流的合作關系。教師也可預先與詢問幼兒對游戲活動主題、形式、活動等方面的意見,使幼兒們在愉快的人文環境中群策群力、快樂成長、全面發展。首先游戲活動的設定要符合不同幼兒年齡段的特點,教師要關注到幼兒的個體意識,使得游戲活動充滿游戲趣味性,通過游戲展示來引起幼兒興趣,讓他們的注意力直接能集中到游戲中,實現幼兒游戲活動的教育目的。在音樂教學中,可巧妙地融入游戲活動,教師要做好場景設定、環境布置與材料投放等工作,在學習歌曲《拔蘿卜》,教師要將預先準備的小兔子頭飾與蘿卜毛絨玩具,鼓勵幼兒自主選擇幼兒角色,讓全班幼兒參與到角色競爭中,并帶領他們在活動中互相協作,在幼兒享受玩的樂趣過程中,增強教育指導效果,在引導他們參與戶外活動時,也要讓幼兒們共同哼唱“拔蘿卜,拔蘿卜,嗨吆嗨吆拔蘿卜……”,在教師創設的游戲活動中,要結合課程與幼兒個體來選定游戲活動主題,并將游戲該主題貫穿于整個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在游戲中獲得成長。
教師在游戲前后要扮演起游戲活動的發起者與參與者角色,運用自身指導能力來使游戲流程規范化,為游戲活動的順利開展保駕護航。在每次游戲活動前,教師要講明具體游戲規則、游戲程序以及相關的材料注意事項,并聯合其他教師為幼兒演示具體游戲流程。在劃游戲小組后,按照既定比例來分配游戲材料與設備,這時要注意選出每組的小組長,引導組長樹立游戲榜樣的同時,使其負責好游戲材料的保管與保護工作。針對幼兒年齡特點,教師可選取操作簡單、易于創設的游戲活動,讓幼兒們結合生活經驗來獲取新的樂趣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具體而言,教師可在區域活動中創設蹺蹺板、老鷹捉小雞、丟手絹、打沙包等適合幼兒的游戲,通過呈現游戲場景、活動材料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既能夠讓他們盡情享受合作的快樂,還能使得他們體驗到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學、共同成長的美好,讓他們在游戲中不知不覺愉悅了身心,健全了他們的人格,促進了幼兒健康全面的發展。
教師要悉心關注幼兒在游戲互動中體現出的行為、言語、性格、情感等方面,并利用師生互動方式來讓他們意識到自身做法的優點與缺陷,使得游戲活動開展更具個性化。同時,教師要在互動中開發幼兒的天賦與內在潛力,發掘出不同幼兒的特長與才藝,并引通過歌唱、舞蹈、繪畫、剪紙、講述等方式來鼓勵他們分享自身的游戲感受,使得幼兒間的快樂情緒得到傳遞,不良的情緒得到發泄。多種游戲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增強幼兒對社會的認識,還能培養他們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可將安全演示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在講解關于地震、消防逃生演練知識時,教師可扮演消防員叔叔角色,借助視頻演示、活動演示方式來親身告知幼兒逃生原因、正確逃生方法,撥打119的方式以及正確的同伴保護方式,使游戲課堂更具特色,既能夠激發他們的游戲興趣,幫助他們獲得長遠的發展。
基于以上闡述可得,游戲活動是每一名幼兒所向往的教學活動方式,教師可利用游戲活動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享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在游戲實踐中獲得身心健康的發展,達到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幼兒教學游戲化能夠通過設定具有趣味性與實踐價值的游戲規則與活動來促進幼兒教學,讓幼兒在教師指導下獲得新的游戲樂趣與知識,使他們獲得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