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英磊
(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第三幼兒園 廣東 廣州 511458)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孩子在幼兒園內生活和成長的真實反饋。幼兒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幼兒形成時間觀念,培養其獨立自主的意識。幼兒要試著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培養自己的行為習慣等。良好習慣的養成不能缺少正向反饋,只有得到鼓勵,孩子才有信心和動力將良好的習慣堅持下去。以下是作者針對一日活動中幼兒自主性培養提出的策略。
幼兒教育與游戲密不可分,教師可以通過游戲設計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娛樂的同時培養良好的習慣。3~6歲是幼兒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培養其生活和學習效率將幼兒日后的生活帶來諸多益處。通過小游戲的設置,讓幼兒感受到時間的珍貴,需要盡快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事情。幼兒教師需要形成較為穩定的活動日程,為幼兒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建立模板,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幼兒學會管理時間合理安排日常活動。
例如:教師可以設計“看誰做的快又好”的游戲,在一分鐘的時間內,給孩子布置一些任務,比如讓其通過障礙拿到蘋果,或者是穿衣服、裝書包、寫字等一系列任務,在規定時間之后,檢查孩子的完成情況。通過競技類游戲讓幼兒感受到時間是有限的,從而引導孩子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教師也可以設計一些團體活動,例如讓幼兒將繩子系成結,每個人需要系五個,在規定時間內效率高的小組獲勝。這個活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動手能力,更培養其團隊協作精神,在培養自主能力的同時提升綜合素質。教師還需要讓幼兒有時間管理的觀念和意識。例如在一些動手活動中設置時間限制,在關鍵的時間點進行提醒,幫助幼兒養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的習慣,例如設計“在兩分鐘之內疊好被子”或是“在兩分鐘之內將圖書放在原位”等簡單的活動。在周末布置“記錄周末時光”的活動,鼓勵幼兒參與室外活動,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讓幼兒試著安排自己的閑暇時光,幼兒講師給出相應的建議,讓孩子對日程安排和時間管理有初步的概念。
幼兒年級較小,與園內其他幼兒產生的矛盾通常依靠依靠家長和老師解決。這種模式長期進行,會使得幼兒有“打小報告”的習慣。幼兒教師需要有意培養孩子自主解決生活中與他人發生的小矛盾。
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情景演練的游戲,為幼兒處理日常矛盾給出正確的解決思路。教師通過“森林幼兒園”的情景設計沖突,例如爭搶玩具,借書本,和玩游戲時的肢體碰撞。幼兒可以自行想出解決辦法,建議故事中的“動物”主人公如何解決矛盾,對于自己的錯誤要真誠道歉等。通過孩子回答,老師點評兩個環節,有效幫助老師在輕松、歡快的情況下引導孩子學會解決問題,學會自主處理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情境交際活動的設置,一方面可以很好地將生活總的問題指出,幫助幼兒規避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困難,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日常交際的能力,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學會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養成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而非過分依賴家長和老師的心態。
本文中上述兩種策略是基于游戲或者活動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教師更需要在日常生活的養成中多花時間引導幼兒。從生活點滴中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才能幫助其真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老師可以在日常使用口頭獎勵,在長期堅持的習慣和突出的表現中用物質獎勵,及時給予幼兒正向反饋,鼓勵孩子養成自主性。
例如:將傳統的點名方式改成幼兒自主簽到的方式,幼兒可以在自己名字一欄用特殊符號來代替,培養幼兒集體生活意識。還可以設置“水杯管理員”讓孩子輪流擔任,監督其他幼兒在喝完水后水杯是否歸回原位,整齊排列好。在游戲過后,也可以選出“玩具收納”員,將課上玩過的玩具整齊地擺放好。這樣不僅能培養幼兒的責任感,更能夠幫助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幼兒良好表現的鼓勵和獎勵也不可或缺,陳贊和表揚有利于幼兒保持良好的習慣,并且使其產生自信心,對日后獨立自主性格養成起到關鍵作用。教師設置一些積分的參數,幼兒每完成一項相應的人物便可積分,積分到一定的數額便可兌換獎品。讓孩子有意識地提高效率,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人物,這些獎品對孩子是一種正向激勵,幫助其逐漸向良好的習慣靠攏。據實驗表明,將人物和獎品相聯系,幼兒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獨立自主性都有明顯的提升。
幼兒階段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習慣對其成長大有裨益。在游戲中讓孩子意識到效率的重要性,在情景較集中幫助幼兒初步樹立解決人機矛盾的意識,在日常生活中用獎勵促進其習慣的養成,這些策略都可以運用在一日活動的設計中。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探索,合理安排教學和活動的時間,才能真正幫助幼兒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