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偉
摘 要:人工成本與勞動生產率是關系到企業運營效益以及市場競爭力的兩個重要指標,在企業運行與發展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闡述人工成本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著重分析并討論人工成本對企業運行的影響和勞動生產率對企業運行的影響,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策略。
關鍵詞:人工成本;勞動生產率;企業運行;控制策略;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F27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01-0023-02
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個企業的發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國際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我國中小型企業以人工成本低、薪資體制多變的特點,得到了較高的經濟效益。大型企業在我國經濟市場中占有主要地位,是促進國民發展的主要推動力,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必須以創新的思路才能拓展出快速發展的道路。
一、人工成本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
在企業運營的過程中,人工成本的定義主要包括了兩個層面:第一層面是指企業職員以自己的勞動得到相應的報酬,其中含有企業為職員繳納的各種保險;第二層面是指企業運行中不可避免地為培訓員工所花費的資金。傳統思想下,大部分人認為企業成本只包括職員獲得的薪資,但其實針對培訓所花費的資金也在企業成本中占有著很大比重。勞動生產率也可稱為勞動者的生產能力,能力的高低以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同一產品的數量多少為標準來衡量,對企業的企業運營效益以及市場競爭力有著直接的作用。
1.控制人工成本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必然前提。控制人工成本以及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的最終目的都是要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快速且穩定發展。企業投入人工成本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提高企業職員的工作積極性,端正其工作態度,另一方面還需要職員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能力,并結合實際情況創造出更多的價值。企業發展進程中,其生產制造產品的價格與成本都隨著市場波動而發生一定變化,同時產品數量以及質量決定著企業經營效益,而勞動生產率與產品數量以及質量息息相關。新時代背景下,現代企業追求“低成本,高收益”,都希望以較低的人工成本以及高質量的生產率來推動本企業的快速發展。控制人工成本是指企業以某種措施實現自我控制,在此前提下保證企業“不超載,不空載”,并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同時也使企業員工獲得一定的益處。
2.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控制人工成本的最佳途徑。提高勞動生產率是指單位時間內某一產品的生產速度和質量得到了提升,獲得了更多、更優質的產品,但其生產成本卻是固定不變的,因此該產品的利益得到了增加。利益的增加一方面可以加快企業的運行與發展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員工的生活水平。控制人工成本也是為了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益,可從絕對與相對兩個方面進行深度分析。絕對控制人工成本就是指企業以職工總量以及薪資調整來進行控制,如某一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采取了裁員的方式;再如某一企業的薪資多年來不增反降,這種方式在表面來看是達到了控制的目的,但對職工的工作態度以及積極性產生了負面的影響。相對控制人工成本是指將企業員工的薪酬與其勞動能力關聯到一起,經過各方面的努力使員工能夠產生多倍效益,也就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二、人工成本對企業運行的影響以及控制策略
企業職員是推動企業快速發展的核心力量,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工成本在企業運行中的應用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人的能力有著潛在性、爆發性的特點,只要能夠最大程度地加以利用,就可以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我國大部分企業都處于勞動力密集的狀況,而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在逐步地提升,企業職工對薪資增長的渴求也日益增強。為了降低職員流動性、保證企業的正常運行,必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職員需求,越來越高的人工成本一方面限制著企業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也對企業的創新行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企業創新行為是一種豐富的知識生產活動,創新行為的作用以及活動的開展不僅需要一定的成本,而且也需要高質量、高素養、高水平專業人才的加入。對于大型企業來說,職工的創新思維以及創新行為極其重要,而對職工來說,提升薪酬與加強培訓則是思維發展的動力與關鍵途徑。因此,應合理增加資金投入,使得人工成本上升的同時企業創新行為得到進一步拓展。從廣義上來講,人工成本的變化對企業運行的影響能夠直接通過人力資本力量以及相對價值體現出來,對企業的快速發展有著雙重的影響作用。
企業運行中人工成本的控制策略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實施:第一,從企業職員的角度出發,大部分職員對待崗位的態度以及積極性與薪酬有著必然聯系,大型企業中都是根據職位大小來決定薪資高低的,這種情況下不可避免地會出現高層管理者與企業一般職員薪資相差過大、職員心理不平衡的問題。為了進一步解決此類問題,首先,將以職位設定薪資的影響控制在職員普遍接受的范圍之內,根據各個部門、各個崗位的職責進行合理的調整,同時以工作性質與工作年限為準,對在企業擔任高強度崗位以及特殊崗位的職員和工作年限達到一定標準的職員給予相應的福利與提升空間。其次,要結合當地薪酬的綜合水平,盡可能地避免出現不合理補貼的問題,從各個角度進行評估,考慮每個崗位的市場價值,并以此為參考物,合理調整薪資。再次,企業還需要根據職員的工作情況制定相應的考核措施,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則,實行“論功行賞,軟硬并施,獎罰分明”的政策,使企業職員感受到公平對待,進一步增加職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勞動生產率,推進企業的快速發展。第二,從企業培訓投入的角度出發,培訓投入是人工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通常是針對新入職的員工來說的,新入職的員工對崗位職責、崗位需求方面的認識不足,其專業能力與崗位匹配度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企業需要在各個方面展開綜合性的培訓。為了有效地控制投入成本,可以采取“一帶一”的培訓方式,主要是借助老員工的能力來帶動新員工正確認識自己的職責,并在帶動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能力,這種方式對老員工的需求較高。因此,企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其提供外出學習的機會,老員工的吸收能力與應用能力較強,可以更加高效地實現培訓目標。除此以外,企業還應當重視企業文化以及企業發展方向的培訓,使得每一名員工都能夠正確認識崗位的進步空間,進而有效地降低人員流失對企業運行造成的影響。
三、勞動生產率對企業運行的影響以及提高策略
勞動生產率是企業利潤的來源,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勞動生產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經濟效益以及運行發展。在企業實行固定薪酬的情況下,主要利潤就來源于勞動生產率,在實行“計件式”不穩定薪酬的情況下,勞動生產率越高企業所獲得的利潤就越高。現如今,決定某一企業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因素包括企業的規模以及企業的勞動生產率,而企業的規模也與勞動生產率的高低息息相關。因此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勞動生產力是決定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勞動生產率高,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也高,企業就能夠得到快速的發展;勞動生產率低,企業所獲得的利潤也低,企業的快速發展與穩定運行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
企業運行過程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策略:首先,不管是對中小企業還是大型企業來說,技術含量以及職員素質是決定勞動生產率的主要因素,只有各項生產要素以及生產技術達到了一定的標準,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企業職員的作用。例如,根據某一企業經營現狀進行分析,可發現因其在人力資源上的經濟投入過多導致企業經營效益降低,也影響了企業的穩定運行。而另一企業不重視人力資源,從而導致多數崗位失職、生產停滯的問題。因此,需要結合市場需求以及企業的實際需求展開合理的人員配備以及資金投入,實現“余則分流,缺則彌補”,盡可能地避免出現人手不足或者人才浪費的問題。其次,企業經營活動的參與者是企業中的每個部門以及每名職工,所以必須要在企業生產運行過程中重點抓住各個部分之間的平衡、配合以及管理。如果某一部門人員缺乏,且與其他部門之間配合不足,則會直接影響生產效益,甚至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行。例如,某一大型生產加工企業,將一線操作崗位、行政崗位以及后勤崗位合并到了一起,但卻沒有抓住職員之間的配合以及管理,導致在夜班崗位出現三班倒換人中斷的問題,多數員工心里不平衡,在實際生產過程中不能盡職盡責,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以及勞動生產率的提升。由此可見,各部門分工明確、相互配合以及相互管理是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加快企業運行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再次,企業運行過程中對職員的激勵也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手段,這里的激勵要求指的是激勵水平,不僅是薪資的提升,更多的是為職工提供可以將知識轉換為資本的機會。如某一項目的研發可以鼓勵有能力的人才進行競爭,通過激勵的競爭選取更可靠的方案,并在研發成功后將該項目中的專利置于相應職工的名下,促使企業員工始終保持著干勁與激情進行創新,并在各自的崗位中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通過自己的努力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人工成本與勞動生產率在企業運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想進一步推動企業的快速發展,就應當正確認識人工成本與勞動生產率之間的關系,并認識到其對企業運行的影響,從控制人工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兩大方面做起,提升企業的運營效益以及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龍小兵.全面預算管理與對標結合以可持續成本管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J].中國鹽業,2014,(9):4-7.
[2]? 解立峰.合理調控企業人工成本服務我省實體經濟發展[J].山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2017,(12):39-41.
[3]? 姚先國,曾國華.勞動力成本對地區勞動生產率的影響研究[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5):135-143.
[4]? 周念利,田默,林珊.中國服務業開放對現代制造企業勞動生產率的影響——以北京市為例[J].亞太經濟,2016,(1):63-69.
[5]? 陳國強,羅楚亮.勞動生產率與工資決定的性別差距——來自我國工業企業數據的經驗研究[J].經濟學動態,2016,(8):3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