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樺潔
【摘要】我國政府惠農力度的不斷加大,新三板農業上市公司也隨之不斷涌現,但由于我國的新
三板管理制度不成熟,上市公司財務造假行為時常出現。為此,本文把鑫秋財務造假作為例子,對
本文將對我國農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的分析,給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鑫秋農業,內部控制制度,上市公司,財務造假
一、案例總述
2015年,鑫秋農業成功進入新三板,股票代碼832268,其實在成掛牌新三板前,鑫秋農業已經取得了矚目的成就,是行業內著名的公司,公司的資產規模,建筑面積,產量和質量及其所占份額都在山東省棉花行業排第一,在2018年4月,山東相關部門,宣布了對鑫秋農業以及張友秋、賀杰等鑫秋高管的處罰決定。
經查明,鑫秋農業轉讓說明書和2014年度報表、2015年半年度報表、2015年年度報表收入多有虛假記錄,同時,披露的財務負責人不準確。披露公司與關聯方之間的關聯交易不明確
二、財務造假情況
(一)《公開轉讓說明書》、年度報告中營業收入有虛
鑫秋農業披露的《公開轉讓說明書》和一系列年報中營業收入存在虛假記載。鑫秋農業在時期披露的前五大客戶中,有四家客戶確認銷售收入是全部虛假的。
其中,上海芳娜瑞商貿有限公司系2014年年報、2015年半年報、2015年年報披露的相應期間的前五大客戶,公司虛構與芳娜瑞的交易,并分別確認收入2526萬元、999萬元、1997萬元,導致公開的2014年全年、2015年上半年以及2015年全年營業收入分別虛增2526萬元、999萬元、1997萬元。
(二)關聯交易未按規定在披露
鑫秋農業與關聯方德州新泉農林牧有限公司、德州鑫秋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的關聯交易未在《公開轉讓說明書》年度報告中披露,也未以根據需要發布臨時公告。鑫秋農業和關聯方新泉農業,新秋苗木積累了1.91億元人民幣的關聯交易,未按照相關規定公開。
(三)年報財務總監不準確
2011年1月,鑫秋農業決定任楊寶華為公司財務總監,且楊寶華實際履行著部分財務總監職責。但是《公開轉讓說明書》披露賀杰自2014年10月起擔任財務負責人,2014年年報披露賀杰為財務總監。公司聘任賀杰為公司財務總監(財務負責人)無董事會決定,不符合《公司法》、《公司章程》規定。鑫秋農業在《公開轉讓說明書》和2014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財務總監(財務負責人)不準確。
三、鑫秋企業造假問題的嚴重性
(一)市場監管樣板
鑫秋農業是新三板歷史上主辦券商否認掛牌公司年報第一案,目前山東省證監局已進公司核查,這是新三板歷史上非常極端的財務造假案,所以警示意義非常大,而監管層處理結果,也將成為未來市場監管的樣板。
(二)牽扯眾多機構投資者
據了解,鑫秋農業掛牌前,有7家投資機構曾在2011年以后入股。而2016年后,公司增發了兩千多萬股,10家機構投資者相繼入場。對于機構投資者來說,鑫秋農業的財務欺詐是最不情愿看到的。
(三)拖欠銀行貸款很多、互相擔保嚴重
鑫秋農業資產不到1億元,而欠銀行貸款就達到近2億元,這家公司年內已因無法歸還部分貸款被法院查封資產,涉及很多知名金融機構
四、鑫秋農業內部控制存在的漏洞
(一)不完善的內部控制
公司作為一個新三板,規模相對較小,由于規模的限制,在發展過程中企業整個身體
內部控制不等于大企業的重視程度,追求利潤比該公司為基礎的整體系統來尋求本文不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可能導致一些風險較大的公司。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約束自身活動的重要手段。內控制度的薄弱會影響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因此,在審計過程中,企業是否建立了一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二)高級管理通常與內部控制的效力有限有關
了解企業的基本情況,是了解企業管理和組織結構的關鍵任務之一。鑫秋農業主要以農業合作的形式發展,主要在家族產業。在這種情況下,經營權的公司,將專注于公司的權益作出重大決策,即使公司建立了較為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在實施過程中,效果很可能會大打折扣,最終內部控制制度是開銷我們不能在提高審計過程的重大錯報風險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高素質人才的缺乏不利于內控制度的實施
從審計報告中可以看出,截止2015年報告期末,公司共有133名員工,其中只有12%是管理人員。公司擁有大量的生產、銷售和家紡人員。管理者寥寥無幾,不利于企業文化的培育和發展。公司只注重生產,大量招聘技術人員和銷售人員,只看到提高效率的直接途徑,但實際上,作為一個農業企業,需要更系統的管理才能真正實現發展。
五、相關建議
(一)完善審計控制制度,加強懲治力度
完善審計制度,加強第三方審計,有效的監督、反映財務報告,以及保證財務報告的真實和合法,及時揭露上市公司的財務造假行為。財務造假經常發生,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欺詐成本低,處罰少。因此,限制農業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懲罰必須加強努力提高違法,農業上市公司的成本敢造假,從而減少金融欺詐事件的概率
(二)完善組織框架治理結構
造成鑫秋農業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其內部組織架構不完善。鑫秋農業的決策權和控制權掌握在以張友秋為代表的少數大股東手里,張友秋本人更是大權獨攬,中小股東的利益得不到體現。在這種情況下,財務欺詐是理所當然的。此外,不完善的監管機制也為金融欺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結果是,中國的農業上市公司應該從鑫秋農業,優化公司治理結構的教訓,要發揮股東大會,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監事會的有效性。在選擇獨立董事時,也要注意那些能夠真正體現小股東利益的人。改善內部組織架構還要求在公司內部職位之間進行制衡,以避免財務欺詐。
(三)完善內部控制系統
鑫秋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沒有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農業上市公司應該學習,建立和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內部制衡,由危機所確定的內部控制系統的作用體現出來。最重要的是要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真正運行,不要僅僅是紙上談兵,充分發揮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避免財務舞弊
參考文獻:
[1]周繼春.中、小企業內控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財經界(學術版),2019(21):59-60.
[2]倪猛.財務風險防范環境下的企業內控管理問題探析[J].財經界,2019(11):170.
[3]劉思彤.新三板企業審計風險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9.
[4]林映雯.新三板農業類公司審計風險控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5]姜瑤.注冊會計師對鑫秋公司重大錯報風險識別和評估案例研究[D].遼寧大學,2019.
[6]黃珊.鑫秋農業企業審計風險案例研究[D].遼寧大學,2019.
[7]李菲.農業企業財務舞弊動因及防范研究[D].河南財經政法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