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惠 李志英 肖永瑞
摘 要:根據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要求和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構建“一主三學”教學模式,具體表述為: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并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全面便捷的導學、助學、促學支持服務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型。
關鍵詞:教學模式構建,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型
21世紀是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時代,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為時代對新型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這一要求也為我們提出了創新教學模式的課題。
一、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內涵
根據教學模式構建的理論要求和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構建“一主三學”教學模式,具體表述為: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并圍繞學生自主學習開展全面便捷的導學、助學、促學支持服務的一種教育教學模型。“一主”指學習者的自主學習。我們規定學習者的“自主學習”主要包括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三個方面。以上三個方面體現了學習者“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三學”即在自主學習基礎上教學的導學、助學、促學支持服務。
在“一主三學”教學模式中,全部教學活動以學習者的自主學習為中心,“導學”“助學”“促學”是教學提供的支持服務,它圍繞學習者自主學習而展開,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和教學的各個環節?!皩W”是基礎,它對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具有引導性,“助學”是關鍵,學習者對助學的各項支持服務具有選擇性,“促學”是保證,是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的基本手段,具有一定的強制性?!耙恢鳌焙汀叭龑W”相互結合,互動交融,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瑞士認知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了建構主義理論。建構主義教學觀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該教學理論認為,知識不能簡單地通過教學傳授得到,而是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學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相互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地加以意義建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核心可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二)主體性教育理論
教育的主體性,是指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始終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為受教育的主體”,即確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是認識的主體和發展的主體,是具有獨立的地位和極大的認識潛能的實踐者。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實實在在的體現,就要把教學的科學教育與指導和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參與真正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個體技能的發展、世界觀的形成得到最有效地實現。
(三)綜合性學習理論
綜合性學習理論是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之后形成的一種新的學習理論。它的內涵,因在實踐上具有復雜的形態,從而表現出操作上的多樣性。其基本要義是指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如自主學習與互助學習的綜合、網絡學習與傳統學習的綜合、結構化和非結構化學習的綜合等,以及學習者自身的綜合、學習內容的綜合、學習方法的綜合、學習環境的綜合、學習評價的綜合等。綜合性學習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復歸,同時有利于教學作用的全面發揮。
三、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主三學”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將為教學的細化、深化、活化提供施展的空間和條件。在課堂教學中,其操作程序為目標導學——主動自學——小組互學——選擇助學——評價促學共五個環節。
(一)目標導學
這是課堂教學的起始環節?!澳繕藢W”主要指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前對學生學習的具體指導,是學生自主學習必要的準備過程。目標導學的關鍵是教學要精心編制學案,使學案成為目標導學的基本載體和路徑。通過目標導學,把學生的學習引入準備狀態。
(二)主動自學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在“目標導學”的基礎上,通過創設情景使學生自覺進入“主動自學”狀態。這一環節要求學生注重獨立鉆研,進行自主探究。學生通過通讀教材,掌握基礎知識,總結提煉問題等,對教材形成自我體驗。在“主動自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學提供的助學服務主要體現在教給學生整體把握學習內容的思路和方法等。
(三)小組互學
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小組互學”,不僅展示“主動自學”的學習成果和經驗,而且通過展開討論與交流,進行互動答疑,辯駁質疑,初步解決“主動自學”環節中學生自己解決不了或拿不準的各種疑難問題,使學生學習向縱深發展。這一環節教學的助學服務主要表現在教學一定要及時參與到合作小組中去,和學生共同探討、交流,并通過提出有意義的問題,激發引導學生深入展開討論,營造良好和諧的互動交流氛圍。
(四)選擇助學
這是課堂教學的創新環節。“小組互學”環節遺留的各種問題和疑惑都要在這一環節進行解決。選擇助學主要指學習者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自由選擇可提供的幫助服務形式,傾向于幫助解決學習者在“小組瓦學”環節中遇到的難和疑問。在這一環節中,學習者可自主選擇教學支持服務的類型,選擇并利用教學提供的充足的學習資源和各種條件,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選擇并利用各種資源和服務進行學習的過程,也是自主甄別、篩選、創新的過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決策能力。
作者簡介:
王建惠,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青云雙語學校,
李志英,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凌河鎮凌河初級中學,
肖永瑞,山東省濰坊市,安丘市明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