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文玲
【摘 要】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高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新引擎。文章運用生態系統理論和PEST分析法分別對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的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我國跨境電商未來發展環境利好,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內部已經形成完整成熟的生態圈,圈內核心群體、關鍵群體、支持群體及寄生群體相互依存、共同發展。外部的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大環境都使我國跨境電商向著規范化、一體化、規模化、科技化方向發展。國際貿易方面掌握先機,優先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對我國國際經濟地位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電子商務;跨境電商;國際貿易;電子商務生態系統;PEST分析
【中圖分類號】F7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20)02-0041-03
0 引言
隨著國民日漸升級的消費觀,當國內產品已無法滿足用戶對于產品質量和產品種類的高要求時,跨境電商市場得到了蓬勃發展,與此同時,《電子商務法》的頒布為行業提供了規范的發展環境。在此背景下,跨境電商2019年的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現在跨境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被稱為“外貿新引擎”。因此,研究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1 跨境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研究現狀
目前,國內外研究影響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因素的文獻大致從宏觀、中觀、微觀3個層面出發。
1.1 宏觀層面
Binggi P等人(2000)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4個角度分析了跨境電商發展的宏觀環境。Gibbs等人(2003)提出了全球大環境和國際貿易策略影響因素。Xu Xiaobo (2008)則從信息基礎設施和人口統計方面出發研究宏觀因素。Cyr等人(2008)也對國際大環境進行分析,提出了國家文化的溝通與交流是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因素。
Zhu(2010)除了表明政策和法律兩個關鍵影響因素外,還提到了文化環境及人均GDP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用。Liu等人(2015)則主要集中在系統、科技和市場環境3個方面分析跨境電商的發展。Kawa&Zdrenka(2016)提出了跨境貿易需要考慮運輸成本、時間及質量,還要考慮語言不通的問題,以及支付的貨幣或商品和買賣雙方簽訂的自由貿易契約等。Kim等人(2017)站在運輸的角度提出地理距離、運輸時間及成本等影響因子。
1.2 中觀層面
Lewis&Cockrill(2002)從中觀層面出發,提出了經濟來源、員工支持與技能。ZHAO等人(2014)提出了互聯網市場、物流、第三方支付及海關清關四大要素。Wang等人(2015)則提出法律法規、跨境支付、電子間隙與技術應用水平3個要點。Ai等人(2016)提出了跨境市場、跨境支付、海關清關和法律法規4個關鍵點。
1.3 微觀層面
目前,關于跨境電商發展的微觀環境分析的文章并不多,Boyd等人(2003)認為消費者責任影響跨境電商發展,Cyr等人(2008)提出信任與網站的可用性是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關鍵因素。Chen等人(2017)擴充了研究范圍,從系統、信息、服務、過程與協作質量等方面分析了跨境電商的發展。
2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現狀分析
“一帶一路”倡議和《電子商務法》的出臺推動了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的快速發展。2019年跨境電商交易突破10萬億元。
2.1 跨境電子商務內部生態圈
電子商務爆發式增長和國際貿易一體化催生了跨境電商的發展。電子商務生態系統分別由核心群體、關鍵群體、支持群體及寄生群體4類群體組成,電子商務生態系統理論同樣適用于跨境電商的生態圈。
2.1.1 核心群體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核心群體主要為跨境電商平臺,負責將供應商和零售商連接起來,為賣家和買家提供交易的平臺及傳遞信息的功能,按交易類型來看,大致分為B2B、B2C、C2C 3種模式。
我國跨境電商平臺的發展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階段一(2010年以前):萌芽期,以C2C代購模式為主。這個時期的跨境電商的模式主要以“人肉代購”為主。代表平臺有淘寶全球購、洋碼頭。階段二(2010—2014年):探索期,品類垂直跨境電商出現。這個時期的跨境電商由“人肉代購”向集貨進口、郵政小包和保稅進口轉變。代表平臺有蜜芽、小紅書。階段三(2014—2016年):發展期,跨境綜合電商平臺出現。這個時期的B2B和C2C、綜合類和垂直類等多種模式并存,代表平臺有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階段四(2016年至今):成熟期,跨境綜合電商高速發展。這個時期的跨境電商多種模式并存,目前市場還以B2B為主,代表平臺有天貓國際、京東全球購、網易考拉海購。
總體上,我國跨境電商目前仍以B2B為主,B2C快速發展,平臺格局基本穩定,自營型百花齊放。
2.1.2 關鍵群體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的關鍵群體主要為供應商品的品牌公司和需求產品的消費者。
目前,我國跨境電商繼續保持高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進入中國市場,供應多種多樣的商品和品牌,以滿足我國1億海淘用戶的需求。年輕一代已成為我國跨境電商發展主力軍,年輕人不拘泥傳統,更愛網購且追求品種多樣化,質量和潮流并重,這也是近兩年小語種國家及歐美潮牌越來越多地進駐平臺的原因。
2.1.3 支持群體
跨境電商生態系統正常運行離不開支持群體,即物流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平臺。跨國物流公司積極開展訂單追蹤服務,跨過支付公司實現了資金在線流動,提升了消費者跨境購物體驗。
物流是跨境電商流程中關鍵一環,高效的物流方式可以節省運營成本,極大地提升了客戶體驗。目前,支撐著我國跨境電商交易正常運作的物流方式大致分為4種:郵政物流、國際商業快遞、專線物流及海外倉模式。郵政物流分布最廣,但郵政小包無法享受出口退稅且速度較慢,對貨物大小有嚴格的要求。DHL、UPS、FedEx、TNT為全球四大國際商業快遞。國際快遞速度快,但成本高。專線物流又稱貨柜專線,一般主要通過海運、航空包倉運送大批量貨物,成本低。海外倉模式是指賣家在銷售目的地建倉,實現本土配送,這不僅提升了整體派送時效,而且方便售后保障,是購物體驗最好的物流模式,用戶滿意度最高。我國順豐速運順勢抓住了跨境電商發展利好時機,加大海外部署,目前已有東歐倉、中歐倉、德國倉和俄羅斯倉四大國際倉。
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擔保服務讓買賣雙方更加放心大膽地交易。2019年,跨境支付巨頭PayPal以8.5億元一舉拿下國付寶支付牌照,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與支付寶和銀聯競爭。
2.1.4 寄生群體
寄生群體,顧名思義就是由本體蓬勃發展而催生的額外增值業務。國內電商巨頭都有自己的增值服務相關部門或自建或通過收購合作等方式構建自己專屬的業務增值服務機構,在自營平臺百花齊放的中國,越來越多的跨境電商服務咨詢公司崛起,它們替商家和平臺分析營銷策略,制定業務標準。
2.2 外部環境PEST分析
(1)從政策上來說,我國跨境電商企業受到國家重點扶持,《電子商務法》的出臺使運營環境越加規范,消費者權益得到保證。2018年在“兩會”上也正式宣布了海關和商檢的合并,這項舉措不僅提升了通關效率,而且節約了資源。近年來,我國出口額度大幅下降,國家政策傾斜,企業可以先發貨再集中報關,并且享受退稅政策。但是,中美貿易大戰致使傳統外貿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而跨境電商賣家參與的是終端零售的價格競爭,終端零售對于關稅稅率變動相對不太敏感,可以忽略不計。
(2)從經濟上來說,中國之所以成為跨境電商產業鏈上賣家爭相進駐的市場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內龐大的消費需求和國民強大的購買力。在人民幣加入SDR之后,全球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納入官方儲備貨幣,這將幫助企業在美聯儲量化寬松、加息及縮表的貨幣政策背景下減少匯兌損失,進而完善國際貨幣體系。
(3)從社會上來說,中國境內語言人才數不勝數,再加上科技的發展,語言障礙已經不是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中國8億多網民規模及網民總體素質不斷提升,都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打好了基礎。
(4)從技術上來看,電子商務基礎技術已經日趨成熟。近幾年,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已滲透電商生態鏈各層各面,不論是信息安全、支付安全、產品運輸、智能倉儲、物流網絡,還是消費者線上線下服務都體現了智能化、科學化、信息化。當人們還在質疑區塊鏈泡沫時,國內電商巨頭都已經有區塊鏈產品出來,如支付寶香港版,已經實現利用比特幣向菲律賓跨境支付,把跨國支付時間的幾分鐘甚至幾天一下子提到3 s。技術的創新升級象征著新的動力和新的機遇。
3 總結
我國跨境電商已經步入成熟期,內部生態圈完整,且各個群體相互依賴、共同發展,缺一不可。外部宏觀環境利好,國家政治大方向傾向于跨境電商貿易的規范化,而且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的物質需求不斷提高,跨境電商運營擴大規模已是大勢所趨,提供支撐的技術不斷創新亦是必然。
參 考 文 獻
[1]劉小軍,張濱.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跨境電商物流的協作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5):115-
120.
[2]本·羅賓遜.技術勝過關稅電子商務以低成本方式推動全球貿易[A].IMI研究動態.2018年第二季度合輯[C].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2018:5.
[3]佚名.跨境電商新生態[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17):
30.
[4]郭四維,張明昂,王慶,等.新常態下的“外貿新引擎”: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傳統外貿轉型升級[J].經濟學家,2018(8):42-49.
[5]Gibbs J,Kraemer K L,Dedrick J.Environment and Policy Factors Shaping Global E-Commerce Diffusion:A Cross-Country Comparison[J].Information Society,2003,19(1):5-18.
[6]Xu Xiaobo.Effects of two natio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e-commerce functionality adoption:a cross-country case study of a global bank[J].Enterprise Information Systems,2008,2(3):325-339.
[7]Zhu L,ThatcherSM B.National information ecology:A new institutionaleconomics perspectiveon global e-commerce adoption[J].Journal of Electro-
nicCommerce Research,2010,11(1):53-72.
[8]Kawa A,Zdrenka W.Conception of Integrator Incr-
oss-Bordere-Commerce[Z].2016,12(121):63-73.
[9]Boyd S L,Hobbs J E,Kerr W A.The impact of customs procedures onbusiness to consumer e‐commerce in food products[J].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3,8(3):195-200.
[10]ZHAO Zhi-tian,YANG Jian-zheng.Capability ofSmall and Medium-sized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ross-border E-commerce:Identification,Validation andComprehensive Evaluation[J].Systems En-gineering,2014,32(10):53-62.
[11]Bingi P,Mir A,Khamalah J N.The Challenges Facing Global E-Commerce[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00,17(4):22-30.
[12]Cyr D,Berthon P,Campbell C,et al.E readinessand trust:macro and microdualities for ecomme-rce in a global environment[J].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2008,25(6):700-714(15).
[13]Chen J V,Chen Y,Capistrano E P S.Process qu-ality and collaboration qualityon B2B ecommerce.Industrial Manag[J].p-0ement & Data Systems,2013,113(6):908-926.
[14]Gomez-Herrera E,Martens B,Turlea G.The dri-vers and impediments forcross-border ecommerce
in the EU[J].Information Economics & Policy,2014,28(1):83-96.
[15]Ai W,Yang J,Wang L.Revelation of cross-border logistics performance for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evelop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Communications,2016,14(6):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