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課堂教學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和課堂主角,要將數學課堂還給學生。建構“激趣導入—合作探究—達標檢測—拓展延伸—多元評價”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推動小學新課改,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創建和實施高效課堂,導學單的使用至關重要,依據導學單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高學生合作探究能力。
關鍵詞:和諧課堂;策略;教學模式;導學;評價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和教育信息化發展,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刻不容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學生發展成長的需求,課堂教學出現學生成績低下,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等現象,重要的是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升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要重視用教學策略調控課堂,不能一味強調技能而忽視學生學習能力培養。提升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益不能加重學生學習負擔。
新課程理念倡導創新課堂教學策略,教學有效才能打造高效課堂。“先學后導,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有效促進了數學課堂教學革新,為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益夯實基礎,提升學生學習成績。依托課堂教學實踐和探索,我校的“先學后導,當堂訓練”高效課堂已形成有效模式,高效課堂教學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該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導學單為載體,以自主學習為核心,以導、學、測、評為課堂教學基本方法,使學生主體地位和教師主導地位和諧統一,發揮最大效益,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終極目標,是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見圖1)
一、 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不同、課堂教學實際和學情分析,創設有效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自主探究學習、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對教師講解依賴性較多,能動學習意識欠缺。因此數學課堂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要有效管控課堂。教師在課前要深入鉆研課標和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合理設計教學流程,預設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想好應對措施。課堂教學實施中教師要注重引導,把控課堂教學節奏,及時有效處理課堂突發情況。課后教師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有效調整教學內容,形成特色技巧。
比如在“圓的認識”一課教學中,我是這樣創設情境的:用多媒體動畫出示羊拴在草地上正大口吃草,教師提問:“羊能吃到草的面積有多大?你能用數學知識說明為什么會是這樣嗎?”在這種情境下,學生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為他們進一步探索圓的知識做好了準備。
《小數乘整數》教學時,用復習舊知鋪墊課堂,創設情境導入新知教學。引導學生學習新知前,設置一些鮮明的針對性練習,培養學生技能和思維,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多樣化教學手段穿插使用,如口算訓練,提問等,促使學生學習與內容相關的定義法則等,幫助學生做好知識間的遷移。
二、 依單自學,合作發現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有效借助數學導學案將學習內容問題化,引導學生依托導學案預習新知并梳理知識重難點。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明確學習方向,也能加深對即將學習的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性格特點有效激趣,采取多樣化方法激發學生思考和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動”起來。如分組討論、角色扮演、辯論、材料分析等,促使學生在交流合作中自主解決問題。
(一)課中自學
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搭建學生展示個性平臺,幫助學生用自己的獨立見解去和他人交流,在溝通中碰撞和感悟。如《百分數的認識》教學時,教師要巧用學生知識遷移,讓學生自主探索。教師要充分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分析新舊知識間的相同點,讓學生抓住新舊知識的鏈接。比較和區別新舊知識,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新知。
(二)課中互學
在學生對新知理解的基礎上,教師再巧借講解點撥,引導學生再認知新知,夯實學生知識內化基礎。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引導學生發現如何測算圓周長,教師重在引導歸納,點撥學生自主發現。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經歷了分析、綜合、概括和理解的過程,多樣化算法讓課堂精彩紛呈。若學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學再補充,教師歸納總結圓周長計算方法。
(三)課中交流
學生展示學習成果,交流學習困惑,借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組組之間恰如其分的互動點評,教師有效提煉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實現觸類旁通。依托互動點評有效引導學生歸納,幫助學生提煉學習重點,總結規律技巧等,促使學生及時解決學習中易錯、易混和易漏的薄弱環節。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展示交流是主體,是課堂教學的亮點環節,學生經歷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通過成果展示和教師點評進一步完善學習成果,最大限度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創設情景增強學生體驗。傳統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師講學生練,數學知識本就枯燥易使學生產生距離感,難以產生有效的體驗。創設情景就是要還原數學場景,把學生置于有效課堂教學中,幫助學生產生真實體驗,促使學生準確理解所學。
三、 新知應用,達標檢測
學生經過自學探究,嘗試解決了一些問題,能夠掌握學習內容的重難點,有效的課中鞏固必不可少。新知應用與達標檢測環節,教師要設置分層測試,充分運用變式訓練,讓學生“聽”得更有針對性,發展不同層次學生能力,讓所有學生都獲得相應的收獲和發展。通過達標檢測有效鞏固所學,引導學生多角度解題,有效實現學生思維訓練,幫助學生掌握解題技能與技巧。教師通過“新知應用,達標檢測”訓練發現問題,查缺補漏,讓課堂流光溢彩。
四、 拓展延伸,效果反饋
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果,運用閱讀、練習、欣賞等多樣化方式挖掘內涵,幫助學生真正消化知識,在吸收中創新延伸。如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引導學生畫線段圖幫助理清題意,學生自主尋找等量關系,拓展延伸所學知識,深化學生練習,優化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緊扣學習目標,精心設計多樣化習題,讓學生自主完成當堂檢測,教師巡視及時指導,矯正補缺。拓展延伸所學知識,培養學生思維和發展學生能力。
任務驅動高效教學。教師課前可布置探究性任務,讓學生緊扣學習任務和問題自主探究,有效構建特色知識體系,促使學生主動學習,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學生要根據教師安排的任務結合教材內容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嘗試解決問題。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教師及時恰如其分評價學生,倡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有效激發學生求知欲望,提高學習主動性。
五、 課堂總結,多元評價
善抓課堂教學中學生閃光點,學生評價及時跟進,運用多樣化評價,讓學生經歷體驗,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引導學生有效梳理知識,掌握課堂所學內容,明確學習困惑,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系統化。如教學《百分數應用》時,讓學生總結回顧,自我評價。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系統回顧全課,在知識回顧中明確知識重難點和學習關鍵點,讓學生系統掌握知識。落實課堂教學中的學生自我評價,“我學會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醒學生留意細節問題。巧借課堂總結,妙用教學反思,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益。
“先學后導,當堂訓練”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預設知識過程,也要關注生成知識過程,夯實學生基礎知識,注重培養學生基本技能,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課堂教學中先學后導,當堂訓練,有效促進教師革新課堂理念,打造智慧高效課堂,幫助教師走向專業成長之路。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教師要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引導學生多角度對比和反思,培養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有效探索創新課堂教學手段,善于激勵學生,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主體。高效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切實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全面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與學習能力。讓課堂教學因優質高效而精彩、讓課堂教學因優質高效而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張文婧.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淺談[J].學苑教育,2018(3).
[2]高瑞蘭.小學數學“先學后教”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6(14).
[3]李澤民.奏響小學數學有效課堂“三步曲”:例談“先學后教”教學模式在小學高年級教學的嘗試[J].考試周刊,2017(23).
作者簡介:李桂花,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靖遠縣烏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