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轉型,全國各地相繼建設了一批城市公益書屋,這種新生事物以其人文性、空間性、便捷化、信息化的特點和良好的運行優勢展示了城市公共閱讀服務的新面貌,對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從建設和發展城市公益書屋的現實意義入手,分析了當前城市公益書屋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提出了相應對策及建議,以期能為全面推廣建設城市公益書屋起到積極的探索和啟示作用。
【關鍵詞】城市公益書屋;建設;思考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城市經濟與社會的轉型發展,人民群眾對閱讀服務要求也隨之提高。近年來,全國各地城市公益書屋的相繼誕生,滿足了現代人所追求的閱讀體驗與文化精神享受,也為廣大市民提供了一個學習和閱讀的平臺。理解和認識城市公益書屋建設的重要性,充分發揮好城市公益書屋的作用,促進全民閱讀的深入開展,打造書香社會,已成為當前城市公益書屋發展建設的重要課題。
一、建設城市公益書屋的現實意義
隨著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城市公益書屋的建設逐漸成為承載知識共享、信息交流能力的“大書房”,代表著現代都市人群向往的公共文化品味與文化體驗,是全民閱讀推廣活動過程中一顆耀眼的新星。
(一)為促進全民閱讀推廣探索出了新型閱讀服務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浪潮滾滾而來,城市公益書屋建設應用而生,正逢其時。一些地方成功建設城市公益書屋的實踐表明,她秉承了平等、開放、共享、公益理念,精心打造了“15 分鐘都市文化圈”,成為一座城市現代文化標志重要的發展元素。
(二)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與運行實現效能最大化
城市公益書屋的建設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優越、屋內優雅的環境、操作方式的簡單,充分堅持了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原則,讓廣大市民足不出戶就近可以輕松享受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首先,城市書屋的公益屬性明顯區別于常規的書店,內設的24小時自助借還書機和電子圖書下載機,可以向讀者提供無限制時間服務,延伸了公共文化服務的觸角;其次,城市公益書屋在整體構想與設計建造方面有所創新,優化升級閱讀環境,充分融合創意、特色、傳承等文化元素,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三)為大力建設“書香社會”破解難題
城市公益書屋的建設,一方面使廣大市民學習閱讀場所面積擴大,空間增大,讓普通百姓、社區居民、進城務工人員、城市流動人口閱讀有書屋、學習有圖書、交流有場所,這也是城市公益書屋在大家心目中與眾不同的地方;另一方面,從本質上講,城市公益書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既不是書店也不是圖書館,它就是一個公益性的閱讀場所,沒有任何門檻。它存在于城市每一條街道、醫院、車站、超市、公園、社區,敞開大門主動迎接往來人流。除此之外,一些地方還依托城市公益書屋開展了各類閱讀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文化沙龍、詩歌朗誦賽、人文大講座、教育培訓等,增強了全體市民的閱讀興趣,也倡導了“人人有書讀,書為人人讀”的全民閱讀理念。
二、城市公益書屋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書屋利用率不高
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一些城市公益書屋建設只是立足當前,沒有著眼長遠,也沒有適度考慮書屋的服務半徑、覆蓋面積,加之建設布局和組織施工方面做得不夠精細,使城市公益書屋建設與發展“打了折扣,縮了水分”,成了市民眼里表面流光的“形象工程”和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
(二)缺乏管理
城市公益書屋的建設是解決好公共閱讀設施、公共閱讀服務和公共閱讀活動“最后一公里”的積極有益探索和積極嘗試。城市公益書屋效應的發揮是長期惠民的關鍵,但一些城市公益書屋缺乏精準服務的措施和辦法,致使一些書屋內涵不夠,對市民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強。比如,圖書期刊資源配備不盡合理,書屋內所提供的圖書報刊種類較少,內容覆蓋面較窄,文化品味不高,不能滿足各類各層級市民的閱讀需求,對城市居民缺乏持續的吸引力。這些問題既影響了公益書屋的公信力,也制約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
(三)整體聯動效應不佳
一些部門和基層單位主觀上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在城市公益書屋建設上沒想法、沒辦法、沒方法,不大會也不愿意開動腦筋“借雞生蛋,借船出海”,完全依靠政府投入建書屋,發揮主觀能動性不佳。
三、推進城市公益書屋建設的建議
(一)堅持政府和社會化眾籌共建
城市公益書屋建設作為一項公益性文化事業,在政府主導的前提下,要充分體現“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助其發展壯大;還可采用“多元化發展模式”,即地方政府模式、公共圖書館的總分館模式、“1+X”模式、民辦模式、單位資源社會化模式等,引入這種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和運行模式,就會使城市書屋建設與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1]。
(1)政府要把城市公益書屋建設列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列入政府每年所辦的民生實事中。相關業務部門要加強指導,精心組織實施,無論是謀篇布局、選址設計、文獻調撥,還是標準化管理、日常維護運營等,都要統籌指導、協調運作,確保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形成上下左右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為城市公益書屋的建設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如2017年12月,北京市朝陽區通過政府部門與社會力量共建共治的形式,已建成開放4座城市書屋,投入圖書近3萬冊,并納入北京市公共圖書館服務系統,實現了免費借閱,通借通還,很受市民歡迎[2]。
(2)堅持多元化建設思路,國營民營一起上,鼓勵動員社會力量、民間資本進入公益書屋建設領域。如,2011年7月,江陰市由企業家創辦的香山書屋,每年免費服務市民6萬余人次,到目前為止,這間書屋已有3個實體書店、7個24小時閱讀書棚以及58個漂流書箱,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促進、雙豐收,同時也帶動了城市文明不斷延伸和發展[3]。這種社會眾籌合作、多方參與共建的模式符合城市公益書屋走向社會化運作之路的趨勢。
(二)在抓管理強服務上下功夫
為使城市公益書屋的發展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必須在抓好管理,提高服務水平上做文章。
(1)公益書屋的設計理念要圍繞服務對象的需求,創造愉悅、溫馨的閱讀環境。屋內講究布置整潔、環境優雅,打造時尚精致的風格,營造家居式、無拘無束的閱讀環境,處處充滿著家的溫馨感;也可在公益書屋內設置咖啡茶吧、工藝展區等,提供便民物品箱等基本服務設備,使城市公益書屋充分發揮文化展示、文化教育、文化交流、文化休閑等職能。
(2)公益書屋的日常管理要體現精細化。城市公益書屋要納入到公共圖書館管理范疇,實行標準化統一管理模式。強化動態管理,每年組織評星定級、達標晉級,使管理落后的書屋盡快改進提高,確保書屋規范有序運行;積極發動熱心群眾加入公益書屋的建設和管理,將公益書屋打造成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公益性文化項目。
(3)惠民還需知民心,通過加強對市民的閱讀需求分析工作,調動居民的閱讀積極性。根據城市公益書屋的具體位置狀況及服務區域內的居民生活、休閑娛樂等習慣,充分了解受眾讀者的閱讀喜好,選擇與讀者需求相適應的圖書。
(4)加快公益書屋數字化服務。近年來,網絡化、信息化及數字化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閱讀方法,這就要求城市公益書屋要與時俱進,把握人們的時代需求,利用數字化形式的閱讀,更好地提高全民閱讀的興趣。在現有公益書屋建設的基礎上結合數字技術,添置24小時自助借還書機、電子圖書下載機和電子閱報機等,將書屋建設成為具有多媒體數字化信息書屋。
(三)采取豐富靈活的方式,不斷擴大城市公益書屋的影響力
(1)要加大宣傳力度。城市公益書屋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必須借助媒體宣傳建設城市公益書屋的意義和作用,各城市公益書屋還可以建立屬于自己的官網、微信公眾號等互動平臺,與讀者進行交流互動,吸引更多的人來公益書屋享受知識的樂趣,不斷擴大城市公益書屋的影響力,提高群眾的參與率、知曉率和滿意度。
(2)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公益書屋要充分發揮閱讀推廣活動的作用,以大型節慶活動、世界讀書日為依托,將特色文化活動延伸到各鄉鎮、街道、社區、學校和企業中去,吸引市民積極參與和融入到全民閱讀的新生活中來,增強城市公益書屋的后續發展能力,保持其長效運轉。
(3)有效拓展公益書屋的服務功能。城市公益書屋的公益屬性需要其擴大公共文化服務范圍,進一步延伸公益書屋的服務功能,使其最大程度滿足社會各階層及不同群體的文化需求。如在城市公益書屋內設置“四點半課堂”,為放學回家的孩子提供學習、閱讀的空間;組織手工繪畫、閱讀比賽等閱讀服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
參考文獻:
[1]金愛順.我國社區圖書館建設及發展模式研究[J]黑河學刊2013(12):174-175,177.
[2]魯暢.北京朝陽開放8座“城市書屋”共建共治把公共閱讀帶到城市中間[OL].中國政府網,2017-12-20.
[3]李瑋瑋.企業家辦公益書屋成了城市文化招牌[N].中山日報,2017-07-11(A2).
作者簡介:王靜(1975-),女,漢族,寧夏石嘴山,大學,中級館員,研究方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圖書館管理與創新服務,數字圖書館建設、并且趨向于圖書館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