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宜彬
【摘? 要】? 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班級活動的策劃者,也是一個班集體管理策略的實施者和落實者。班集體工作開展得好與壞、成與敗,直接影響到良好班風的形成,以及學校立德樹人任務的落實。因而班主任是否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富于變化的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和教育藝術在班集體的管理上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民主;垂范;平等;關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樂和美的滿足的東西,都具有一種奇特的教育力量。”這句話充分揭示了班主任的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藝術、教育機智等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綜合多年的工作實踐經驗和體會,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班集體管理的水平。
一、發揚民主,健全組織
新學期伊始,不論是新成立的班集體,還是原來的班集體,班主任都要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健全班組織。讓學生自己推選有魄力,有威信,有能力,德才兼備、品學兼優的學生當班長。一方面可以協助班主任做好日常工作和學習管理,減輕班主任的工作負擔,讓班主任有更多的時間、精力投入到教學研究中;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目的。
選出各科學習能力較突出的學生擔任課代表,讓其特長得以淋漓盡致地發揮和展現。行政小組的劃分要考慮到學習、品德、勞動、體育等諸多方面,力求均衡,偏頗不能太大,讓學生們在平等的條件下公平競爭、公平進步、公平發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參與性和合作性,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效仿性。工作中,班主任要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做學生的表率,決不言而無信,失信于“民”。
如:要求學生對人說話有禮貌,教師要帶頭用禮貌用語“請問”“請坐”“請不要”“對不起”“沒關系”等;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要求同學們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班主任就要做出表率,不管何時何地,教室內還是教室外,只要看到地面上有垃圾,就主動彎腰撿起來;要求學生熱愛勞動,具有吃苦耐勞的精神,班主任更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三、和諧相處,樹立平等
俗話說“小人有小心”“小人有大志”。教師對待學生要像對待朋友一樣,以誠相待,尊重他們的人格、個性、思想,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個性差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出色地完成各項任務,師生之間建立一種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關系,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產生,正效應就會顯現。“親其師,信其道,厭其師,背其道”說的也就是這個道理。
在學習、衛生、紀律管理等方面,班主任不能總是抬出制度壓人,開口閉口“學校規定”“班規規定”,這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還會促成學生當面一套,背后一套,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敵對情緒。
班主任應該多向學生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持之以恒,導之以行,把各種規章制度和學生的自我發展聯系起來,使他們懂得學校制定規則的必要性,促進學生自覺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日常管理,常抓不懈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是學生求知接受教育的地方,是學生快樂成長的地方,也是學生生命律動的地方。在這一陣地,還需要孩子們遵守必要的行為規范和紀律。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波蘭著名作家萊蒙特曾指出:“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規矩秩序各就各位。”夸美紐斯也曾指出:“學校沒有紀律,便如磨坊沒有水!”
小學生年齡偏小,僅懂得一些簡單的道理,對事物的認識、分辨和判斷還不夠全面、深刻,處于朦朦朧朧的狀態。因此,一學期一次的常規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何做到尊敬師長;怎樣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怎樣和同學和睦相處;上課、下課該做些什么;站隊、集隊時應該遵守哪些規則;看書、寫字、放課本、擺文具、拿書包等細節都應作明確要求。一個周期內,對做得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并讓他們演示給其他的同學看。這既是對表現優秀同學的肯定,也是對其他同學的引領。
法國有一位教育家說過:“啟事在教誨,成事在榜樣。”塞·約翰遜也說過:“榜樣具有良好的感染力。”通過演示、示范、榜樣的說服教育,使學生們逐步懂得了遵規守紀的道理和遵規守紀的重要性、嚴肅性和必須性。
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利用晨會、班會、板報、櫥窗等時間和空間認真貫徹《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及時指正學生出現的違規行為,不留后患,促進學生提高認識,爭當文明守紀的小衛士。
五、有聲表揚,無聲批評
拉羅什夫科說:“表揚是一種精明、隱秘和巧妙的奉承,它從不同的方面滿足給予表揚和得到表揚的人們。”愛聽表揚是兒童的特點,表揚運用得恰當,學生的積極因素就會像原子裂變一樣發生連鎖反應。
上課鈴響了,大部分學生在嚷嚷,沒有做好上課的準備,如果泛泛批評,收效甚微;如果點名批評,往往會有幸災樂禍者;倘若從亂哄哄中找出個坐得好,不說話,準備好認真上課的同學進行表揚,其他的學生便會仿效,秩序井然。
表揚還有批評的作用,更是一種不傷害學生自尊的批評。班主任應多表揚少批評,寓批評于表揚之中,利用表揚產生的積極因素去影響后進生。如有的學生不愛勞動,不愿意打掃衛生區;有的學生不認真學習,不遵守紀律,班主任就表揚那些熱愛勞動,刻苦學習,遵守紀律的學生,把有聲的表揚和無聲的批評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受到表揚的同學獲得成功的快樂,沒有受到表揚的同學從中受到啟發。這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了解,做到取長補短,揚長避短,發揚優點,摒棄缺點。
針對犯了錯誤的同學,單獨談話時也應先肯定優點,再指出不足,這樣會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平易、和藹的一面,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建立一種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這種關系會給班主任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收獲。
六、轉化后進,關愛為先
優秀班主任任小艾曾說過:“真愛是能夠讓人有智慧的。當你沒有任何私心的愛你的學生的時候,你的智慧會層出不窮的。”所以,對后進生的轉化要突出一個“愛”字。
后進生也是教育的資源。轉化后進生是每個班主任都必須重視的問題,因為它對班風的形成,班集體總體成績的提高等,都至關重要。后進生的類型有所不同,有成績差的,有品行差的,有言語差的,有體質差的。但不管怎樣,除了極少數孩子因先天智力低下反應遲鈍之外,絕大多數的后進生都是后天形成的。要教育轉化后進生,首先要了解后進生。他們有的受社會環境影響,有的是受家庭環境影響,有的則是教育方法不當所致,班主任千萬不能因其差異而放任自流,更不可鄙視他們,打擊他們。其次,應滿腔熱情地去關愛他們,呵護他們,接近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真誠的關愛,感受到集體的無比溫暖,使之融入班集體,成為班集體中的一員。
班主任的工作任重而繁瑣,管理的策略也靈活多樣,不同的班集體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差異。班主任應選擇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建立一個民主平等、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班集體,為促進每位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創造良好的班集體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