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玲
[摘 要] 初中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難點,無論是從應試的角度考慮還是從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面考慮,我們都必須重視初中作文教學。講、讀、思、寫是有效提升學生作文水平的途徑,這四步還要日常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只有堅持不懈地訓練,學生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妙筆生花。
[關鍵詞] 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講讀思寫;有機結合
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是重難點,但是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寫作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導致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舉步維艱,教學效果不顯著。究其原因,可歸納為三點:一是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和作文教學是分離的,每周只有在作文課上才講解作文或者講評作文,其他時間重在理解課文內容和思想主題;二是學生閱讀量不達標,或者即使閱讀也是看看熱鬧,很少有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結合自身生活實際去思考和感悟;三是懶,很多學生都是懶得寫作文,實在不行就隨便“借鑒”或者拼湊一篇來完成任務。這也是導致初中生作文水平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我認為,需要對癥下藥,消除病根。
一、日常教學講解是寫好作文的旗幟
初中語文課本中選編的篇目都是很經典或者具有很深教育意義的文章,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引導學生把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加以積累,熟練掌握文章出現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以及寫作手法的妙用。同時要求學生在課內或者課外針對課文中的某一段或者某個修辭手法、寫作手法等進行模仿訓練。只有把作文教學日常化,每節課都提醒學生,引導學生,通過堅持不懈的積累和應用,學生才能在自己的作文中恰如其分地靈活應用這些修辭、表達、寫作手法。如果只憑作文課的四十分鐘,枯燥的說教,緊張的突擊,學生的作文是無法得到改善的。
二、課內外閱讀與寫作結合是作文的基礎
閱讀是作文的基礎,大量的閱讀可以積累許多寫作素材,也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拓寬學生的思維和視野,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說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這樣就可以彌補我們的作文空洞無內容,說理無依據,抒情無好句的尷尬問題。古人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也在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千萬不要只動眼,不動手。讀書時做好圈點勾畫,做好讀書筆記,寫好讀后感,這些都是閱讀所不能少的。持之以恒的閱讀和積累,在經典文學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們的“三觀”會逐步趨于正確,我們的作文水平就會逐步提升。
三、學會思考和感悟作文的靈魂所在
學習的最佳境界就是把思考和感悟結合起來,作文也是如此。我們經常聽學生說,我看了很多書,上課也認真聽講,也認真完成老師的作業,可是作文水平總是停滯不前。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學生在讀書和觀察社會的時候沒有思考,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語文的外延很大,可以說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就有多廣。換言之,我們每天的一言一行,看見的一花一草,聽見的一聲一音,接觸到的一人一物都是我們寫作的好素材,就看我們有沒有一顆善于感悟的心。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就必須養成思考和感悟的習慣,或許面對同一事物時會因為環境或心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是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當然,這種思考和感悟的訓練也是由淺入深的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在教師的引導下,一定會成為學生作文的靈魂所在。
四、勤寫是提升寫作水平的關鍵
平時我們都說“寫作文”,沒錯,作文最關鍵的還是要“寫”,所以說無論是課堂上老師通過講解進行引導,還是學生進行課內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還是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積極地進行思考與感悟,最終都要學生自己“寫出來”。通過“寫”表情達意,通過“寫”積累素材,通過“寫”來提升自己思考的高度和感悟的深度。所以說“勤寫”是提升作文水平的關鍵。只要多寫、勤寫、好寫,我們的作文水平才可以有突飛猛進的變化。
初中作文教學需要把日常的課文寫作手法講解、課內外閱讀、對社會生活的思考與感悟與勤寫有機地結合起來,把閱讀、思考、寫作日常化,持之以恒的訓練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妙筆生花,才可以有效地提升作文的高度和效率。
參考文獻:
[1]雷泥.高中語文“讀寫體驗”教學實踐策略探討[J].學周刊,2019(10).
[2]白天云.基于“核心素養”背景下的高中語文閱讀、寫作創新教學[J].漢字文化,2019(11).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