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邵穎 任春環
摘 要:為適應國家對獸醫學專業人才執業化的發展需求,對獸醫專業相關課程進行了有效改革。該文分析了《獸醫病理學》課程對于獸醫學專業的重要性及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利用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從改善教學模式、優化教學方法及調整實踐教學等3個方面進行了教學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執業獸醫;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S8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6-015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racticing veterinarian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in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effectively some related courses for students majored in veterinary medicine. This paper first emphasized the importance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secondly analyzed som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and finally discussed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veterinary pathology course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model,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the adjustment of practical teaching by digit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Practicing veterinarians; Veterinary pathology; Digit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eaching reform
2009年以來,我國逐步推行與國際接軌的官方獸醫制度,并于2010年在全國范圍開展統一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是對獸醫從業人員的一種準入性考試,其目的是評價獸醫從業人員是否具備執業所必需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1-2]。10年來,政府已為畜牧獸醫行業遴選了大量的優秀獸醫人才,也逐漸成為高校大學生擇業就業的風向標[3],因此,如何適應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制度以及滿足學生就業或繼續深造等需要,已成為高等院校動物醫學專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執業獸醫考試獸醫全科類分基礎、預防、臨床和綜合4個部分,其中獸醫病理學占20分,也是考生失分較多的學科之一。本文以安徽農業大學《獸醫病理學》課程為改革對象,利用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從改善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調整實踐教學等3個方面,總結了《獸醫病理學》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以期在執業獸醫背景下,為進一步改革課程體系提供參考。
1 獸醫病理學課程在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中的重要性
獸醫病理學是通過研究疾病原因、發生機制及患畜機體所呈現的代謝、機能和形態結構的變化,來闡明動物疾病發生、發展和轉歸基本規律的一門學科。獸醫病理學作為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科學,最終目的是為診斷、分析及防治疾病提供理論依據,因此,對此門課程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將直接影響后續臨床課程的學習及今后獸醫臨床工作的開展。
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中獸醫病理學部分題目分值占基礎部分總分值的20%,涉及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中A1、A2、A3、A4、B1等5種題型,均為5選1的客觀選擇題,其考試大綱中羅列的考點基本覆蓋獸醫病理學的全部章節,知識點較細、內容多、難以記憶,且試題不僅有基礎理論,還注重聯系實踐和臨床;不僅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識點,還考察考生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由此可見,完善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體系及提高教學效果,不僅關系到培養合格的獸醫專業人才,對考生能否通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也具有重要影響。
2 獸醫病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校獸醫和動植物檢疫本科專業(均為4年制)開設的《獸醫病理學》課程理論課時分別為40和32課時,實驗均為30課時,由于理論課時不足,教學內容側重基礎理論(總論部分),缺乏各論及綜合應用類型的內容;實驗多以基礎理論點的驗證性實驗為主,而綜合性和實踐性內容不夠。由于理論教學仍以教師授課的方式進行,學生掌握的多為各個章節的知識點,不同知識點之間有效聯系較少,內容單一且分散,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解和宏觀的把握,學生學得快也忘得快。實驗課主要是驗證顯微鏡下組織、細胞的病理變化,內容較為單一,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由于綜合性、實踐性內容較少,學生缺乏畜禽疾病的臨床經驗和感性認識,不能有效識別大體病變和顯微病變,在后續學習其他專業課程或畢業實習時遇到實例,對出現的病理變化往往不能正確描述和判斷,不能用病理學基礎知識進行正確分析,也難以適應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要求。
3 利用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進行獸醫病理學教學改革與實踐
3.1 以課堂教學為主,網絡化教學為輔,改善獸醫病理學教學模式 由于《獸醫病理學》理論課程教學時數有限,課堂教學主要講解總論。為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課堂上老師主要針對重難點進行講解,將相關章節的其他內容和延伸知識通過視頻、課件上傳到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方便學生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其次,建立模擬試題庫,作為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以及章節考核、期終考核復習使用,這樣不僅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課堂上的知識點,同時透徹理解各章節的學習重點和難點,也提高學生學習獸醫病理學課程的自信和興趣。由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題型均為選擇題,因此筆者依據課程大綱,并結合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獸醫病理學內容的大綱要求,針對各章節的每一個知識點建立了由淺到深,難易程度不同的模擬題,題型、出題思路、考核重點盡量貼近執業獸醫資格考題,并在題庫中穿插歷年的考試真題。基于2019年全國執業獸醫資格考試在安徽、江西、山東等17個考區已經試點計算機考試,為適應計算機考試系統答題界面作答,將嘗試利用模擬試題庫進行無紙化考試模式結課,這樣學生不僅可通過網絡教學平臺加深對課堂知識點的理解,也可多次申請考試,通過試題庫的考題便可獲得一定學分,教師也節省出題和改題的時間。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學習掌握獸醫病理學知識,還能有效地檢驗教學質量,真正地反映教學情況,有助于教師根據反饋信息改進教學設計、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上存在的不足,真正做到教學相長,以便獸醫病理學教學體系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真正接軌[5]。
3.2 建立畜禽疾病標本信息共享專欄,提升獸醫病理學教學質量 獸醫病理診斷作為目前獸醫界公認的最可信賴、重復性最強、準確性最高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獸醫臨床治療,也是一個合格執業獸醫師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在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尤其要重視對學生進行獸醫病理診斷環節的訓練。由于課時限制,學生無法在較短的實驗課中得到鍛煉,但可以借助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提供的模擬訓練的機會和條件。隨著獸醫病理診斷技術的發展,數字病理將是未來獸醫病理學診斷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4],因此,筆者將龐大的病理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以網絡模式保存下來,不僅使病理變化圖文并茂,直觀易懂,學生還可利用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自學,幫助學生從立體的動態的角度去觀察和認識事物,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筆者正在進行畜禽病理標本數據庫的建設,大體標本按系統病理學和臨床病理學方法進行分類,每個標本用數碼相機進行三面角度拍照存入計算機;實驗教學病理組織切片和科研病理組織切片通過組織切片掃描儀進行掃描,并分別對標本和切片進行編號,標注名稱和文字說明等[6],然后全部上傳到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中的“畜禽疾病標本信息共享專欄”,后期還建立動物疾病圖庫和病例視頻專欄等,方便學生借助智能移動終端,例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或個人電腦等通過互聯網訪問中心資源數據庫,學生通過該系統能夠便捷地獲取獸醫病理學知識,為獸醫病理學教學提供多元化的教學和學習模式,鞏固和提升獸醫病理學的教學質量。
3.3 線上設計與模擬實驗流程,線下操作,加強學生綜合技能培養 增加綜合性和實踐性實驗是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開設綜合性和實踐性實驗可以實現以學生自我訓練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際動手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開拓的創新意識,以便于學生在將來順利通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手段日益增多,純粹的課堂教學已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學生以5~6人的小組為單位根據實驗內容、實驗目的和實驗材料,自己查閱文獻自行設計實驗流程,在線提交實驗計劃,老師進行指導與評價,并幫助學生確定具體的實驗操作環節,線下學生協助老師準備實驗器材與實驗動物。另一方面,結合課程實習和教學實習,以獸醫病理學為主導,設計綜合性實驗。例如設計利用未知病原微生物進行動物實驗,即在微生物課程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從病原分離培養到生化鑒定;由病理老師指導,進行病理解剖觀察及病理組織切片制作;在藥理老師指導下,通過對實驗動物的發病癥狀及病因分析,合理選擇藥物進行對癥對因治療。實驗過程中讓學生獨立觀察,并隨病程的發展開展臨床病理討論,做出病理診斷報告與分析;然后,綜合微生物檢驗結果,由學生做出最終診斷,提出治療措施并進一步觀察治療效果;最后由教師總結經驗和教訓。通過線上線下的實驗準備過程以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選擇,鍛煉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使教師從純粹的主導者變為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關系,教師初步實現從“演員”到“導演”的轉變[4],從而增強學生綜合技能的培養,使之具備未來職業獸醫師所需的良好素質。
4 結語
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自從“十二五”期間實行以來,每年的通過率并不是太高。大學作為培養高等獸醫人才的主要輸送機構,應該將各門課程教學體系與執業獸醫資格考試接軌。基于執業獸醫背景下的《獸醫病理學》課程教學改革,充分利用獸醫病理學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結合課堂教學,使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學習掌握獸醫病理學知識,認識獸醫病理學的重要性,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獸醫病理診斷的技能,不僅有利于培養符合獸醫專業創新型和復合型應用人才的需要,而且能夠提高學生在執業獸醫資格考試中的應變能力。
參考文獻
[1]董浩.試論國家執業獸醫資格考試與高校獸醫教育面臨的挑戰[J].中獸醫學雜志,2014,209(4):103-104.
[2]劉明江,施麗薇,顧晗,等.獸醫專業實踐教學與建議——以揚州大學獸醫專業實踐教學為例[J].大學教育,2016(6):108-109.
[3]詹建舉,阮謙,王生奎.執業獸醫背景下獸醫臨床診斷學課程教學改革[J].上海畜牧獸醫通訊,2018(1):58-59.
[4]廖曉萍,孫堅,劉雅紅.基于執業獸醫資格考試的獸醫藥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獸醫雜志,2016,52(5):123-125.
[5]王安民.獸醫病理診斷技術在動物疾病診治中的作用探究[J].中獸醫學雜志,2019,211(3):96-98.
[6]張麗君,于金玲.數字化網絡教學平臺在動物病理學教學及考試中的應用[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6(3):196-198.
(責編:張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