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 要:中國進入新時代,教育公平被賦予新的內容,新時代背景下推進教育公平,對國家和個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本文從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期盼、培養一流人才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角度分析了在新時代為什么要實現教育公平,從保障受教育的機會、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全面發展的結果公平的角度回答了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教育公平,從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探索新時代怎么樣實現教育公平,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時代;教育公平;意義;
一、新時代為什么要實現教育公平
在結合國內外發展形勢的背景下,本文對新時代為什么實現教育公平的原因做出了具體分析。
(一)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期盼
現階段,人們都希望孩子去教育水平較高的學校就讀,對教育發展的要求越來越高,都希望享受優質的教育,人民對這種美好教育的需求造成了擇校熱、大班額現象,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1]。”“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1]。”基于此,奮斗的目標就是滿足人民對更好教育的期盼,那就是解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滿足人民對美好教育的期盼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原因。
(二)培養一流人才提高國際競爭力
目前,國際的競爭主要是科技和經濟的競爭,國家的綜合實力要靠科技和經濟支撐,科技和經濟的協調發展要靠一流人才的團結合作,一流人才有強烈的創造創新意識,有利于產出一流成果,有利于促進科技、經濟的繁榮發展,有利于提高國際競爭力。想要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位置,就必須重視培養一流人才,就要創建公平的教育環境,就要保障受教育機會,均衡教育資源配置,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2]。由此可以看出,我國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實現教育公平。
(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新時代教育發展立足于中國現實,明確了教育的使命,堅持把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教育的重要使命[3]。依據教育發展實際,對教育發展做出了重要部署,擴大教育對外開放,通過教育與各國人民互動交流,提升教育的國際水平,建設教育強國,培養高質量人才,為民族偉大復興助力。實現民族復興必須依靠國家富強,實現國家富強必須依靠科技的創新發展,科技的創新發展必須依靠人才的質量,如可培養高質量的人才呢?要依靠教育,公平有質量的教育,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儲備。因此,教育公平有利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二、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教育公平
本文從以人民為中心的觀點出發,對新時代實現什么樣的教育公平這一問題進行了解答。
(一)保障受教育的機會
教育機會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起點,是指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新時代教育發展格外重視教育機會公平,努力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4]。在報告、訪談中多次提到保障鄉村、貧困、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機會公平,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健全教育資助體系,讓他們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不斷提升自己,都能走出大山,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環境帶來的不利影響,去創造美好未來,推進教育精準扶貧,特別重視農村、民族、貧窮地區的職業教育,讓這些地區的孩子有受教育的機會,通過創新職業教育模式提高就業能力,讓他們都有實現夢想的機會。
(二)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共享優質教育資源就是指在教育的過程中人人受到公平的對待,都可以享受公平的教育資源,高度重視教育資源的公平配置,“要以信息化為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5]。”加強教育與科技的協同發展,搭建教育資源平臺,打破城鄉二元制結構,解決城鄉間教育發展水平差距的問題,推動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均衡城鄉師資配置,提高鄉村教師待遇,提升鄉村教育質量,補齊教育發展的短板,實現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通過教育信息化促進教育公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6]。”
(三)全面發展的結果公平
全面發展的結果公平是教育公平的追求和目標。全面發展的結果公平就是提升學生的素質,使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重視全面發展的教育結果公平,“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3]。”明確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提升道德素養,培養學生明德守德,明禮誠信。全面推進勞動教育,弘揚勞動精神,樹立勞動理念,把勞動教育融入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提高勞動素質,促進身心發展,達到德才兼備,推進德智體美勞協調發展,讓學生們都能享受全面發展的教育結果公平。
三、新時代怎么樣實現教育公平
本文從教育公平理論和實踐的角度出發,對怎么樣實現教育公平這一問題做出了解讀。
(一)堅持黨的領導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2]。”黨的領導對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為教育事業的公平發展指明了具體方向,解決教育發展過程中遇到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持黨對教育的領導,就是要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和廉政建設,發揮監督作用,保障貧困地區薄弱學校的經費、質量,縮小區域間差距,依法嚴懲教師隊伍中存在的違法違紀問題,落實教育領域的全面從嚴治黨。黨的教育方針就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通過教育改革,實現教育公平,使全體人民都能享受教育發展的成果,都有實現抱負的機會。
(二)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2]。”無論是科教興國戰略,還是人才強國戰略,都需要教育的支撐,教育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應明確教育的地位,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對教育發展做出全面部署,以加大投入力度保障教育向著更好更公平的方向發展,保障教學經費,促進貧困地區教育發展,深化教育領域改革,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教育信息化,創新職業教育發展模式,讓學生能享有公平的教育,滿足人民對上好學的需求。
(三)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在教育領域的延伸,問題倒逼產生改革,教育領域存在著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選拔水平[7]。”首先,改革考試招生制度,達到科學選才的目的,創設培養創新人才的環境,實現教育公平,提高人才質量。其次,重視和關心廣大教師,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弘揚尊師重教風尚,推進城市農村教師交流學習,均衡教師資源配置。最后,加強同各國教育交流,通過教育對外開放,提升我國教育水平,推動教育公平發展,提高培養人才質量。
四、新時代推進教育公平的意義
推進教育公平為解決教育發展矛盾指明了方向,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方向決定前途,道路決定命運[8]。”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擺脫貧困,通過教育公平提升貧困地區的文化水平,使教育不公平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促進了社會公平,推進了社會和諧,使義務教育穩定發展,職業教育廣泛發展,高等教育充分發展,創新人才培養選拔模式,提高勞動者的整體素質,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從根源上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因此,教育公平能夠為我國建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實現教育發展轉換成經濟和科技發展,推進教育科技經濟協同發展,進一步滿足了國家發展的需求,緩解了教育發展矛盾,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3]新華網.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2019-12-10].www.xinhuanet.com.
[4]人民網.習近平就加快發展職業教育作出重要指示[EB/OL].(2014-06-24)[2019-12-10].www.people.com.
[5]新華網.習近平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EB/OL].(2015-05-23)[2019-12-10].www.xinhuanet.com.
[6]新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市八一學校考察時的講話引起熱烈反響[EB/OL].(2016-09-10)[2019-12-10].www.xinhuanet.com.
[7]央視網.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強調 加強領導科學統籌狠抓落實 把改革重點放到解決實際問題上來[EB/OL].(2018-09-20)[2019-12-10].http://news.cnr.cn/native/gd/20180920/t20180920_524366081.shtml.
[8]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13-12-27)[2019-12-10].www.peopl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