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椏利 喬磊


摘要:為增加且豐富室內空間設計形式的多樣性,把中國傳統文化注入設計中,為中國室內設計提供更多的思路和途徑。既分析了極簡主義的特點、設計理念及表現手法,也分析了茶文化的內涵。以設計大師的作品和作者作品為例,對極簡主義與茶文化的融合進行進一步的論證和說明。茶文化和極簡主義完美結合,呈現出有茶文化內涵的極簡室內設計空間在中國室內設計的未來發展上,必須有自己的核心設計特點與內涵,必須創新開拓設計思路,豐富設計形式,為了在優秀的西方設計面前提高中國室內設計的地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探索和理解中國傳統文化,人們不能忘記這一點,做設計也不能忘記自己的根源。
關鍵詞:極簡主義 茶文化 天人合一 融合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J5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 02-0118-02
引言
極簡主義的核心概念是“少即是多”,它倡導使用用簡單樸實的設計技巧來表達設計的內涵。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茶文化的形成具有豐富的思想基礎,它把儒家的“中庸和諧”、道家的“天人合一”、“返璞歸真”,還有人與自然相和諧、心境空靈、回歸寧靜質樸的理念運用到建筑空間中,使人們的審美水平不斷提高,在形式上不斷創新和突破。呈現出建筑空間最原初、最本真的狀態。
一、當下茶文化與極簡主義設計現狀
茶起源于中國,如果要研究與理解我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就一定要深入了解儒釋道三教在我國的發展與思想傳播,因為茶文化形成與發展與儒釋道的發展是互相滲透、不可分割的。茶文化不僅融合了這些思想,并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的茶文化哲學精神。而當前我國室內設計的嚴重問題是缺乏文化傳承,沒有直至內心的特點,習近平主席更是十分重視傳統文化,他說的“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為設計師的不可推卸的歷史使命,設計者目前的當務之急就是盡力融入傳統文化內涵在我們的設計中,而茶文化就是其中的閃光點。近幾年極簡主義盛行,很多酒店、民宿等室內空間設計都追求勒柯布西耶的少即是多的功能主義,極為推崇西方的極簡,喜愛黑白灰的高級組合,目前看此發展態勢漸漸趨于平緩。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為之注入新鮮的血液。
二、茶文化內涵與極簡主義契合重構
(一)“返璞歸真”——簡約之美
茶文化的哲學內涵“返璞歸真”和現在風靡的極簡主義一樣是一種至美的境界,老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告訴我們人們必須在內心時刻提醒自己,看人待物不能停留在表面,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設計師在設計時常常會一味地追求華麗的外表,最終造成裝飾的繁瑣,而失去物品本身的特性,失去了本身最初想傳達的情感。現在人們所希冀的設計保持物質最初的形態、紋路,不加任何多余的裝飾,力求呈現一種寧靜的美感。繁復發展到頂端就會轉向簡單,最終各種各樣復雜繁瑣的藝術形式必將回歸到它的本原。
(二)“天人合一”——自然之美
道家主張“天人合一”、“物我合一”,這是道家把道家精神賦予給茶文化的形式。人們在寧靜、簡潔的茶室中品茗的過程,就是與大自然“無聲”的交流。茶道即人道,茶品即人品,從而人性與自然高度契合,進而打通了,人與自然情感交流的道路,這尤其彰顯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哲學內涵。正是因為道家把“天人合一”與茶文化融合,而且中國茶人非常熱愛大自然,所以在他們郁郁不得志時往往避世山林,這也凸顯了道家“無為”的思想。并且與極簡主義相契合,無需華麗,無需刻意而為,自然而然。極簡主義與茶文化相似的一點就是注重通過建筑材料本身天然的質感反映建筑的美。
三、茶韻在極簡室內設計中的意境營造
(一)茶之韻—原研哉、畏研吾
1.氛圍——文化傳承情感投入
茶的清淡自然、本性自然、機緣彌勒等特質與禪的理念含義在中國的不斷發展與豐富,與儒釋道具有天然的契合點,蔡定益老師在《論<茶經>的儒、釋、道美學思想》中也明確指出“茶禪一味”的內涵就是茶道與禪學是相同的,所以禪與中國茶文化已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滲透了。兩者的共同趣味在于它們都追求返璞歸真、古樸自然的淡泊之美。要營造一個好的茶室空間,不是僅僅從形式上創造空間引入與茶有關的元素,并不是穿著僧衣,戴著佛珠,背后墻上掛一幅“禪”字這樣的形式表演就能體現茶之禪,而是要通過外在環境、自然等元素打造一個有文化傳承,與人有情感交流、與環境相協調的空間,讓人在品茗之間放松自我,感受自然,理解傳統文化,讓逐漸被西化的中國人能時常回想起傳統文化的“根”,形式化的拿來主義只會讓茶文化思想庸俗化。例如,日本設計師畏研吾在北京的透光磚茶室如圖1所示,“皇家”配色的大花地毯、藤編或皮質座墊、木制家具、古風花瓶和字畫……所有布置和窗戶外露出的紫禁城一角顯得十分和諧,這個茶室的整體設計非常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而材料又大膽地采用聚乙烯空心磚,現代感與傳統古典的碰撞,拓寬了室內設計的形式種類,為設計界提供了設計方法創新新思路。
日本建筑大師畏研吾在在北京亮馬橋附近的皓空間如圖2所示,讓我們體會到了日本茶文化與中國茶文化的傳承,簡單的木直欞條,簡單的木質桌椅,把極簡、不加多余裝飾發揮到極致,采用來自浙江安吉竹鄉的竹屏風。在隈研吾很多建筑作品中也很常見。這諸多傳統的元素營造了使人身臨其中感受傳統文化并與這種文化符號進行情感溝通的氛圍。
2.形式—極簡的奢華
室內采用形式簡單的家具,沒有多余的陳設。簡單的家具最能迎合極簡主義,復雜的家具結構不利于創造極簡設計,選擇簡單的家具,使之能與周圍的環境更好地融合,達到一種和諧平衡的狀態。極簡主義主張回歸自然,回歸內心精神,這與茶的“天人合一,返璞歸真”更是不謀而合。日本的茶文化起源于中國,因此在內涵和核心思想上有相似之處例如日本設計大師原研哉設計的茶室“永樂庵”如圖3所示,走入房間就能看到空空蕩蕩的室內和寥寥無幾的家具,仿佛房間就是一個容器承載著窗外的景色、投進來的自然光線還有此時身處于此的你的思緒。原研哉把真正的簡約發揮到了極致,簡單卻不平凡。
3.材質——回歸本原
要體現茶文化精神,室內家具和鋪裝就必須追求整體意境上的感受,提倡典雅、古樸。因而在設計理念上,先從整體再到局部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木質體現自然之美,木材雖不能做到形態多種多樣,但其有著自然的質感和不加掩飾紋路,故其固有的自然屬性可以給室內帶來自然之美。例如皓空間室內空間如圖2所示主要采用了原木色的木材,少部分使用竹、麻、藤等。特別是家具木材上的油漆顏色接近原木色,因此使這個空間的人在冬天感受到溫暖,在夏天感受到爽涼,加上自然光線投射到房間,使光影與家具相互襯托,木材天然的肌理不但讓人感覺親切自然,更默默地傳遞著人與自然、人與茶、茶與水的和諧關系,茶之道就蘊合其中。
(二)茶之韻——貝聿銘
1.照明—寂靜空靈
茶圣陸羽首創“茶道”一詞,中國茶道講究“廉美和敬”,其核心就是“和”,“道法自然”是茶道的基本法則,茶道是“天人合一”最終產物。注重人與自然、人與茶、茶與水的和諧關系。光是自然的,將自然光引入到室內或對光進行折射達到意象不到效果,體現自然對人類空間的打造,照明設計在室內設計中非常重要,尤其在于空間簡約的極簡風格室內設計,不同強度的光線能給處于室內空間的人們帶來豐富的視覺體驗,也是表現茶意境的重要元素,它超越了自己本身的屬性功能,這種體驗是家具陳設和材質表現所無法體現的。例如著名美國華裔建筑師貝聿銘,他的作品中光影是重要的設計元素,他更被稱為“光影魔術師”,他的作品蘇州博物館的大廳是完全沒有人工照明的,天花大面積采用玻璃材質如圖4所示,充分利用來自外在自然環境的光源來增加室內空間的透光度,給人一種回歸自然之感覺。
2.色彩—單一樸素
約翰·洛克曾說“光線與陰影有助于我們對物體的了解—顏色則有助于我們對物體的想象與感情”。為了更好地緩解現在生活在喧囂都市里的人們的緊張和壓力,要盡量避免跳躍、變幻不定的顏色,整體采用統一的色調,但是大面積使用黑色會給人壓抑的感覺,而白色是一種高明度、無色相的色彩,它代表潔凈無瑕與雅致樸素,所以白色和黑色的搭配可以起到完美的平衡。例如蘇州博物館如圖5所示的白色的粉墻、灰色花崗石的坡頂和窗框,把顏色和紋理更好地統—了起來,如同中國畫中濃重的筆墨,描繪著朦朧的江南煙雨。說起黑與白,中國水墨畫也是中國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中國人注重意境留白,可意會不可言傳,這對室內設計氛圍的打造是非常重要的理論來源,讓人們擁有無限的想象力和無限的可能性,并通過黑與白的對比打造莊嚴素雅、干凈的氛圍。
總結
通過“活化傳統”豐富設計形式。首先我國是茶文化大國,設計師要做的不是簡單的元素的導入,重要的是把傳統文化的理念、內涵和價值觀融入其中,既提升其設計水平,讓作品不僅僅是冷冰冰的功利性的東西,同時也通過與新事物的創新與融合,注入鮮活的感情,實現環境藝術設計活動水平的大幅度提升。
“新”與“舊”碰撞開闊設計思路。“新”是指新時代流行的形式,“舊”是指傳統文化,新的流行趨勢代表其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它與老的、舊的傳統結合,可以讓過時的傳統重新出現在大眾的視野,讓傳統不斷地傳承下去。
不同概念結合提供新的設計方法。總之,文章為室內設計創新提供了新的方法,通過兩種設計風格或者兩種設計概念的的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的設計風格形態,兩種新事物總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我認為這種方法可以被廣大室內設計師所應用,以此為我國室內設計注入新鮮血液。西方極簡主義設計理念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是當下在世界室內設計圈中體現中國室內設計特點的重要方式。
參考文獻
1.王云煥.探究茶文化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J].福建茶葉,2017,39 (1),109-110
2.陳鐵軍.論極簡主義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市場2016,(36):239-240
3.劉芮希.禪意空間 “禪”對室內空間意境的塑造[D].重慶大學碩士論文2015 05
4.朱逍榮.色彩與光線在空間環境設計中的視覺心理分析[J].美與時代;中旬,2012 (6):93-94
5.陳嬌.Coffeeholic荷鹿可一杯咖啡的極簡主義[J].城市地理,2017 (11):120-121
6.張珩淺談禪宗美學與極簡主義的對接[J].美術教育研究,2018 (11):76-77
7.邵煒丹.融入茶文化的中華傳統設計元素對古典家具藝術形態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7 (12):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