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冰冰 應燕燕
摘 要:醫院作為重資產產業,具有投資大、回收時間長的特點,固定資產作為民營醫院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固定資產的精細化管理,對于民營醫院尤其重要。筆者從管理意識、制度建設、信息化投入、職責劃分等方面分析當前民營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關鍵詞:民營醫院? 固定資產? 管理
一、民營醫院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
近年來,民營醫院蓬勃發展,國內新建民營醫院較多,但從建設初期,由于“重醫輕管”思想,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資產重視度不高,資產閑置、賬實不符等問題普遍存在。
(二)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
很多民營醫院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不健全,從資產采購到處置,缺少相關制度和細則,實際執行時缺乏相關依據。比如在資產驗收時,未建立健全固定資產驗收制度,收貨手續不完善;在日常管理中未建立有效的資產盤點機制,對于閑置資產未做到有效管理,造成資源浪費。
(三)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醫院是信息化復雜度最高的企業之一,多種信息系統間的數據交互,數據運行傳輸效率的高速需求,使醫院對信息化需求很高。但由于“重醫輕管”思想,再加上民營醫院投資預算緊張,往往在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上的投入相對不足。
(三)固定資產管理部門與使用部門職責不清晰
多數民營醫院,由于職責劃分不清晰,在資產使用、轉移、盤點等過程中,信息不對稱、職責不清晰,導致資產重復配置、資產閑置、管理混亂等現象。
二、建議
(一)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意識
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體現了醫院的資源利用效率及其管理水平,民營醫院應強化從院長到科室、員工的資產管理意識,沒有良好的資產管理意識,好的資產管理方法就得不到推動和落實。
(二)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
孟子曰:“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固定資產管理是企業的一項日常工作,必須建立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才能確保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有據可依。全生命周期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包括:采購前,需對投資可行性進行分析;采購時,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和招投標制度;驗收時,建立細致的操作規范,確保采購部門、使用部門、歸口管理部門、財務部門信息一致,賬實相符;資產維修時,建立維修保養制度;資產轉移、報廢、轉讓時,制定固定資產轉移、出讓管理制度。
為確保制度有效執行,操作規范、獎懲措施和培訓宣貫是三個最重要手段。因此,在每項制度里,需要明確獎懲制度,對管理好、效益高的部門要獎勵,對管理混亂、效益差的部門要懲罰。
(三)提高固定資產信息化水平
醫院需要提高固定資產管理信息化水平,通過信息化的手段,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對稱及透明化,提升固定資產管理的效益,讓醫療人員有更多精力進行醫療服務,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如對資產盤點,可配置手持式PAD或者RFID等方式實現自動化,提高盤點效率。針對通用、流動性大的資產,可建立通用資產管理庫,實現資產共享;隨著醫院的成熟運營,可搭建固定資產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以期在實現固定資產從投入-采購招投標-驗收-使用-維修-處置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同時,實現可行性分析-日常維修維護-產出分析等全生命周期投入產出經濟效益分析。
(四)明確固定資產管理相關部門職責
各部門的固定資產實行“誰使用、誰保管、誰負責”的原則,科室資產要指定專人管理,明確使用責任人 ,定期清點實物。如使用部門應建立固定資產信息表并根據資產變動情況及時更新;設備科負責醫療設備的計劃、采購、驗收、安裝調試、科學論證、內部調劑、維修保養、清查盤點及辦理調撥、變價、報損、報廢等有關審批手續;財務部負責固定資產制度的擬訂、日常管理工作的組織、管理過程的監督、固定資產的效益分析和結果的績效考核工作。
三、結束語
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項復雜繁瑣的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信息化的投入、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設置都需要得到管理層的強力支持才能進行,但若管理層意識不強,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也較難得到改善。另外,也需要資產管理部門付出長期持續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陳海量,淺析CG民營醫院固定資產管理,中國集體經濟,2017年31期(11月):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