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利
摘 要:隨著我國稅費體制的不斷完善,事業單位在進行個人所得稅處理時,也應當順應新形勢的變化,積極進行改革和探索,以此提升個人所得稅處理的水平,保證各種問題能夠有效解決。基于此,本文就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處理中存在的問題,探討提升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處理水平的策略。
關鍵詞:事業單位? 個人所得稅? 處理水平? 提升策略
一、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處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 納稅意識較薄弱
依法納稅是每個人都要履行的義務,就事業單位的員工而言,個人所得稅的繳納,一定程度上會降低其工資的整體收入,所以員工主動納稅的意識并不強,而且對于相關的法律政策的了解也不足。隨著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發展的規模也越來越大,伴隨著事業單位的員工工資水平也在提高,如果達到了個稅的起征點,則需要嚴格按照國家稅收政策要求進行依法納稅。從整體的情況來看,相比較與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員工相比,事業單位大部分員工的工資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在繳納所得稅之后,大部分員工會因為實際的收入較低而導致工作熱情降低。
(二) 員工收入掌握不清晰
個人所得稅的繳納,是依據員工的薪酬待遇來進行。由于事業單位員工的工資結構相對復雜,而且具有多樣化的收入形勢,有的員工會通過其他的收入形式獲得兼職收入,甚至有的收入項目并不在實際的工資表中有所體現,這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業單位稅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難度,對于員工的全面收入情況難以全面了解,使得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系統也存在較多的漏洞。
(三)個人所得稅核算和申報工作水平較低
從事業單位的整體收入的情況來看,由于收入形式多樣化,加上事業單位的性質比較復雜,存在全額撥款、差額撥款以及自收自支的不同性質,所以增加了事業單位的稅務管理工作難度,財務人員在進行審核工作時,核算數據并不全面,而且缺乏真實性,不利于事業單位的發展。此外,部分事業單位的財務人員責任意識較薄弱,不認真對待日常的統計工作,使得應納稅額出現許多問題,尤其是在進行個人所得稅的代扣代繳時,不能正確地核查個人所有收入,出現不上報的情況,而且財務人員在計算個稅時,往往只是將員工的工資作為統計的內容,加班補助等費用忽略不計,同時對于自身的監督要求也不嚴格,出現數額造假的行為,這些都嚴重影響了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處理工作有序進行,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的稅收工作。
二、提升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處理水平的策略
(一)強化依法納稅的意識
事業單位要加大稅收政策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新興媒體形式進行政策的宣傳,同時根據國家最新頒布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政策,不斷完善配套的實施細則,以此提高依法納稅的意識;其次,事業單位要重視個人所得的征繳工作,重視單位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和能力,使他們能夠清楚地認識到納稅收入的范疇并進行合理的稅額扣除,以此提高單位員工的依法納稅意識,促進稅費工作的有序開展。
(二) 完善稅制管理制度
由于收入形式的多樣化,相應的計稅標準和要求也不同,所以事業單位在進行個人所得稅的核算工作時,應當對不同形式的收入進行分類,然后進行一一核算。首先,事業單位在進行個稅核算工作時,要充分體現勞務報酬所得的綜合情況,依法、全面地將所有需要納入計算的事項進行核算,并采用同等超額累進稅率進行核算分析,以此進行個稅的繳納。此外,在個人所得稅事項的扣除方面,對于屬于減免事項要相應進行個稅的扣除,并完善服務指導細則。
(三) 加強稅費監督職能作用
首先,依據個人所得稅相關的法律和政策規定進行個人所得稅全額扣繳申報工作,將當期員工的所有收入納入個人所得稅計算范疇中,包括工資、津貼、獎金等收入;其次,嚴格控制個人工資卡的發放,要求每個職工只能擁有一張對公工資卡,員工的所有收入都在一張卡上體現,以此方便進行監督和統計;最后,加強個人所得扣繳的審計,采取預算外收支跟蹤審計、核查賬面數據與業務結合的方法進行,對事業單位的各項收入明細進行一一核查,避免出現賬實不符、偷稅漏稅的情況發生。
參考文獻:
[1]李濤.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扣繳個人所得稅[J].納稅,2018(14):25.
[2]席紅建.論事業單位個人所得稅納稅業務的會計處理[J].財會學習,2017(21):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