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生
摘 要:信息化已經成為統計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利用信息化技術,有效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和效率,對后續數據整理、數據分析及數據匯總等工作開展有著現實性意義。但是,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給統計工作發展提出了考驗,對傳統統計方式和流程提出新的要求。本文就結合信息時代下統計工作面臨的挑戰,重點探究信息時代統計工作的優化對策。
關鍵詞:信息時代? 統計工作? 挑戰? 對策
一、信息時代下統計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對統計手段和分析方法帶來的挑戰
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統計工作高效發展與信息時代發展節奏不能做到充分協調,具體展現在統計過程中統計方式和信息時代發展節奏不統一。在數據統計和處理過程中,時常會出現數據統計不及時,數據管理不規范等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嚴重影響數據統計工作效率,無法保證數據自身質量,給統計發展決策制定帶來直接影響。所以,結合時代發展要求,應采取合理的統計工作方式,全面處理統計工作中工作方式和信息時代發展脫節的狀況。在統計工作過程中,通過應用計算機設備,實現計算機設備輔助調查,對原有報表進行取代,有效擴充統計工作范疇,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在減少統計成本支出情況下,保證統計工作質量。利用網絡技術實現數據采集和保存,便于實現數據高速度平行處理,擴充數據處理容量,讓信息記錄成本得到減少,保證數據傳遞的持續性和相互性。
(二)對統計業務管理流程帶來的挑戰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來臨,傳統統計方式在數據處理流程上發生了一些改變,手工匯總和紙質報表的單機作戰方式等傳統業務流程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統計工作要求,這種管理模式在統計信息化背景下,逐漸發展為網絡協同作業模式。特別是在網絡背景下,統計數據業務流程更具有高效性和實效性特點,滿足統計信息全過程服務要求,應實現數據采集、數據審核、數據處理及數據分析等內容的整合,真正做到集中管理,并逐步朝著報表制度分發匯總和分析處理等由上至下擴展。
(三)對統計的執行過程帶來的挑戰
在信息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信息統計工作面臨重大改變和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更新效率增快,導致信息統計過程難度增大,并在某種程度上造成數據丟失、數據結果不精準等問題。這些問題使得政府政策實施難度大,給后續統計工作開展造成直接影響,阻礙工作效率提升,影響信息更新效率。只有將這些問題處理以后,才能促進統計工作效率和質量的提升。如果要轉變統計工作方式和流程,提高統計工作質量,急需要強化統計人才隊伍建設。在管理實踐中,我國統計人才良莠不齊,既懂計算機信息技術又懂統計業務的高素質、復合型統計人才比較匱乏,不能有效適應信息化環境下統計工作轉變的要求。
二、信息時代統計工作的優化對策
(一)完善和改進統計方法
在統計信息化模式下,帶動傳統統計工作模式改革創新,給統計工作效率和質量帶來直接提升。結合信息時代背景和信息化管理要求得知,在統計信息化建設中,不但要注重技術問題,還要對統計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創新。在技術上進行創新,并在統計管理中,引入創新理念,在管理模式上,提升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結合信息技術和系統要求,給統計工作開展提供支持,真正實現統計工作的規范化和信息化,切實提升統計工作水平。
(二)優化統計管理方式
在信息時代高速發展的環境下,優化并改革傳統統計方式,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對促進信息統計工作長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強化統計工作信息化建設,同時結合統計信息工作要求,建設完善的信息管理平臺,制定合理的信息收集體系,建立數據管理、數據整合、數據分析等一體化數據管理系統,提升數據采集、整合、管理水平。和傳統抽樣調查方式比較,兩者在工作理念上存在一定差異,信息背景下數據統計對各個數據進行采集和歸納,由單一數據采集變化成綜合數據管理,有效提升數據處理工作水平,讓數據信息更加完善和精準。在信息技術帶動下,促進統計工作方式改革,以更好滿足信息時代背景要求。
(三)轉變統計職能 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從事統計工作的人員應突破傳統思維模式帶來的束縛,把服務需求當作導向,將其延伸到統計服務范疇中,提升統計服務水平,增加統計工作的影響力和專業性,充分展現統計工作價值。統計信息化可以在網絡信息化背景下,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和效率,在保證統計數據質量的同時,結合統計數據整理分析結果制定工作決策,保證決策的合理性和規范性。確保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可以給統計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支持。基于網絡背景下,信息則預示著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政府統計部門作為信息收集者和使用者,應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和應用,提升信息服務水平。為了實現統計信息化,給社會群眾提供專業、便捷的信息服務,要求統計工作人員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可行性統計方案,嚴格按照方案要求作業,提升統計部門工作水平,更好滿足社會信息服務要求。同時,利用統計信息化,轉變統計職責,逐步從管理型朝著管理服務型職能轉變,提升統計社會效益,實現統計工作更好發展。此外,結合統計信息化工作需求,對統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在提高統計工作人員網絡操作水平和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基礎上,增強統計工作人員信息化意識,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切實打造一支熱愛統計事業同時兼顧統計業務和計算機業務的高素質、復合型統計人才隊伍,為有效適應信息化環境下統計工作的轉變,提高統計信息化的質量和效率提供支持保障。
(四)規范統計工作的標準化和規劃化
為了實現統計工作信息化,需要對統計工作標準和流程進行梳理,特別是保證統計信息系統建設是設立在信息制度標準化和規范化的基礎上,通過對統計工作進行標準化管理,提升統計業務管理水平,真正做到統計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為了保證統計工作順利進行,在相關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要求保證體系具備前瞻性特點,實現統計標準的常規化和現代化,利用信息化技術和網絡化技術,統一統計工作標準,利用統計信息系統進行深入改革,提升統計工作水平和效率,增強統計管理效力,提高統計管理質量。對于統計信息化中存在的標準化和規范化問題,應優化并實施統計標準體系,促進統計信息和國際標準的對接,這樣不但可以保證統計對內對外數據格式的統一性,同時也能保障各子系統之間充分合作,順暢運行。通過對統計工作模式的改革,保證統計工作質量,提升統計工作效益。
三、結束語
在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促進了我國社會的更好發展。互聯網及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條件,并成為重要部分之一。基于信息時代背景下,給統計工作開展提出更高要求,必須設立新的工作標準,才能讓統計工作滿足新時代發展要求,實現統計工作的穩定發展。所以,相關人員應結合信息時代給統計工作提出的考驗,對統計工作模式進行改革創新,讓統計工作更滿足時代發展要求,成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從而帶動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鄭燕.探究信息時代企業經濟統計工作中的問題與應對策略[J].中國商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