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要求為方向,立足高師自身實際,通過制定切實可行的音樂課程改革方案,為如何培養高素質、實用技能較強的中小學音樂教師,提供一定的課程教學改革依據與實踐方案。
關鍵詞:高師音樂課程;教學改革:中小學音樂教育
中圖分類號:G434;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 (2020) 03-021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國家、社會、家庭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程度在逐年加強。特別是新課程標準的頒布,為中小學音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中小學音樂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然而高師音樂課程作為培養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的重要支撐,應該以與中小學音樂教育最易對接的課程進行設置,但是實際上卻存在著教學課程模式的固化、教師教學思維模式的固化、學生學習模式的固化等問題,這些固化成了一排排阻擋高師音樂教育改革的圍欄。
一、高師音樂課程現狀分析
作為培養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的主要陣地——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音樂教育,特別是高師音樂課程,出現了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嚴重脫節的尷尬局面。例如培養的師資只會唱不會伴奏,只會合唱不會指揮,只會跳舞不會編舞;培養的師資不會組織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不會巧妙運用奧爾夫、柯達伊、達爾克羅茲等音樂教學法于課堂中;高師音樂教育仍舊沿襲傳統的培養音樂家、演奏家、理論家的思維模式,抄襲音樂專業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案,認識不到高師音樂教育師資特別是高師音樂教育學生的層次與水平,缺少符合自身發展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以至于出現了學生演唱(奏)既達不到專業院校水平,同時又不符合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通才式復合型”師資標準,變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局面。
近十年來,探索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學術論文,散見于有關期刊雜志中。如王文韜的《面向基礎教育改革的高師音樂理論課教學研究》、易秀華的《高師音樂教育課程設置與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的差距分析》、陳曉芳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中小學音樂教育接軌研究》、王生耀的《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對高師音樂教育的啟示》、王遠的《高師音樂教育要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改革》、楊春林的《論高師音樂教育改革中加強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徐婕的《新課標背景下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對接》、王耀華的《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孫作東的《從中小學音樂教育質量現狀看高師音樂教育改革》、楊傳中的《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育脫節現象及對策》、宋沛的《淺談高師音樂教育專業如何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需求》、周怡的《關于高師音樂教育與中小學音樂教學對應的思考》等文章。
這些前期研究成果為本課題提供了較好的研究基礎和成果經驗,但還仍有以下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首先是對中小學音樂教育在新課程標準下師資需求的調查研究。其次是制定一套更加符合培養中小學音樂教育師資的音樂課程體系,從而對所有音樂課程的教學起到較好的指導作用。所以高師音樂教育改革勢在必行,制定符合自身特點的人才培養目標,已然迫在眉睫。
二、高師音樂課程改革方案
(一)教學改革目標
在高師音樂教育中主要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培養目標不明確;二、課程設置不合理;三、教學方法較單一”①。所以,我們需加快音樂學科音樂課程教學結構調整步伐,加強內涵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促進高等師范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的音樂人才培養,提高音樂學科音樂課程教學結構與基礎教學課程標準改革發展的吻合度和優化度,形成完整、規范的課內實戰訓練。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混合式教學法、協作式教學法、翻轉課堂等各種形式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資源整合,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能夠為同類型高校音樂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二)教學改革內容
1.改革人才培養方案,構建中小學音樂教育需要的實用型課程體系
在這個問題上,必須對以下問題做出清楚地判斷:招收的學生在音樂專業領域屬于哪個層次?他們現階段具備什么樣的能力。通過音樂專業音樂課程的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什么樣的能力保障,他們畢業之際是否已具備該有的專業素養和就業本領。因此,應該根據學生的基礎和實際需要,明確制定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重點與核心,調整好教學內容的實踐性。為了更好的加強音樂基礎教育發展趨勢和人才需求研究,形成有效機制,要與相關行業和用人部門共同研究音樂課程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更具實踐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2.改革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加強新教材建設
加強課程之間的橫向聯系,強化人文素養與知識結構的全面化②。音樂課程內容要充分反映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新發展、新要求,摒棄陳舊內容。及時調整和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加大音樂課程優秀教材引進和使用力度,大力提升音樂理論教學的質量。
3.改革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積極推進音樂理論課教師到相關中小學及幼兒園開展教學實踐合作,同時聘請相關中小學音樂教育領域的優秀專家、資深一線教師到學校兼職授課,形成交流培訓、合作講學、兼職任教等形式多樣的學科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長效機制,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高水平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
4.改革實踐教學,推進人才培養與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的結合
建立學生到中學、小學、幼兒園、社會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實習的有效機制,延長實踐實習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實習,充分將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運用到中小學音樂教學中。建立健全完善學校、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
(三)教學改革方案及實施方法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采用“校地”、“校校”合作等方式,吸引相關行業和用人單位共同研究課程計劃,構建“師資型”、“應用型”人才分類培養體系;合理確定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必修課程與選修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形成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實施方法:第一、深入探討中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規律,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第二、建立專業集群式課程體系;第三、完善實踐教學課程設置;第四、加強精品課程建設。打造綜合課程,特色專業,形成核心競爭力。
充分利用中學、小學、社會等第二課堂,通過“校地”、“校校”合作的方式,實施學程分段、學業分流,實現“師資型”、“應用型”的人才分類培養模式,從而培養一批能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需求的音樂專業人才。
2.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堅持以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和就業導向為課程教學內容改革的起點,基于職業分析,落實培養目標,形成以能力為本位的教材體系;基于工作分析,落實職業能力,構建課程內容和知識序列;基于任務分析,落實能力培養,設計教學模式,為學生走向社會打下基礎。
實施方法:第一、將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涉及的歌曲、音樂知識、音樂作品分析引進課堂教學,注重學生分析能力與多科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二、定期組織理論課題組教研活動,加強各科音樂課程之間的聯系。一方面確定各科音樂課程的相關知識點,在教學中予以加強。另一方面加強各科理論知識的交融性,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第三、加大高質量教材引進與編寫力度,積極推進教材、教學視頻等參考資料和教學課件三位一體的立體化教材建設。
打破音樂課程界限,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比如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課程,在鋼琴演奏中對節奏的把握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同時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高師學生提供較好的課堂范本。積極嘗試開展兩門課程并軌教學,例如:“基本樂理與視唱練耳并軌;合唱與指揮并軌;聲樂與即興鋼伴并軌”③。因此加強各學科課程的融合,形成優勢互補,加強教學實例分析的實用性與廣泛性,深化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全面理解。
3.教師培養和使用機制改革
以穩固提升教學質量為宗旨,以全面提高師資綜合素質為核心,通過引進、外聘、在崗培訓等方式,凝聚一批在音樂課程教學領域有一定知名度的拔尖人才,形成結構合理、團結協作、梯次發展的學科專業團隊。
實施方法:第一、完善校內專任教師到地方和中小學音樂教育領域學習交流,以及相關地方和中小學音樂教育的人員到學校兼職授課的制度和機制。第二、建立教師培訓、交流和深造的常規機制。第三、健全人盡其才機制。
安排校內專任教師到優質名校進行觀摩實踐學習,并積極開展聽課、評課機制。聘請著名教育專家和中小學音樂學科一線教師來校授課,通過專題講座提升教師的教學理論問題。通過實踐性課程改變教師教學方法與授課方式。組織一線小學音樂教學名師現場教學和說課示范。優選小學音樂教學經典案例,通過引導、分析,引發教師對中小學音樂教學需求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4.實踐教學改革
以中小學音樂教育實用技能培養為基礎,以學生音樂理論能力訓練為重點,通過建立學生到中學、小學、幼兒園、社會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實習的有效機制,構建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學生技能訓練、知識融合、社會實踐和學科競賽為輔助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理論教學資源最大限度的節約和最高效率的利用。
實施方法:第一、整合音樂課程教學資源,增設基礎性實踐課、專業性實踐課、綜合性實踐課及設計性實踐課,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與知識應用能力。第二、進一步強化實習基地的建設。第三、完善課程設計、校內、外教育實習等常規教育機制。第四、建立完善學生到中學、小學、幼兒園、社會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實習的有效機制。
“音樂是一門技能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④。應在高師音樂教學中逐步形成以“實踐教學一專業實習一畢業論文”為主線的教學模式。并且在音樂課程的教學方面,選取部分中小學音樂課教材中的曲目,使學生熟悉并了解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并將外國民族音樂、中國音樂史、和聲、視唱、合唱、作曲、西方音樂史、奧爾夫音樂教法、民歌模唱、藝術概論、曲式分析等音樂課程所學知識與中小學音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師音樂教育應通過課程教學改革,加強學生在中小學音樂教學能力方面的提升。打破音樂課程界限,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長期建立學生到中學、小學,社會等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實習的有效機制。培養一批能真正適應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需求的音樂專業人才。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河南省教育廳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高師以培養中小學音樂教師實用技能為目標的音樂課程教學改革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 -JSJYYB -051)。
注釋:
①黃耀文,對高師音樂教育改革幾點思考[J].中國音樂,2008 (03):131.
②孫作東,王輝,從中小學音樂教師教育質量現狀看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現代教育科學.2011(05):149.
③劉麗英.21世紀高師音樂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模式思考[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1(05):14-15.
④陳曉芳,袁平,高師音樂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與中小學音樂教育接軌研究[J].樂府新聲,2003 (04):65.
作者簡介:趙靜(1985-).河南商丘人,碩士,商丘師范學院音樂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藝術學理論、音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