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吉星
摘??要:識字是低年級小學生語文教學中的主要內容,也是小學生們學習其他學科知識的前提條件,就此,為引領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快樂識字,本文主要從創設故事情境、開展游戲活動、聯系實際生活三方面入手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低年級;小學生;語文;快樂識字
識字是語文教學中比較枯燥的內容,尤其是對于剛剛從幼兒園過渡過來的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從語言的聽說學習到文字學習轉換是一個比較有難度的過程,容易讓他們產生對識字學習的抵觸心理,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趣味性的提升,使學生們能夠快樂識字、快樂學習,進而提升識字學習效率。
一、創設故事情境,提升識字教學趣味性
低年級小學語文中要求學生們掌握的漢字比較基礎,也比較簡單,但是學生們由于剛剛接觸沒有掌握識字技巧,所以學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學習效率不佳。基于此,我們可以立足小學生們喜歡聽故事的特點,在教學中為學生們引入漢字故事,使學生們在專注于聽故事的同時,加深對漢字的記憶,從而有助于我們識字教學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帶領學生們學習“家”這個字時,我先讓學生們學習了甲骨文的“家”,甲骨文中這個字很形象,上面的寶蓋頭就像是房子的屋檐,下面很像一頭站立的豬,帶領學生們形象感知“家”的本義就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著豬的房屋,是人們食宿生活的地方。而且,我還給學生們講了關于“家”的小故事:在古代的時候,社會生產力低下,養殖業對當時人們來說非常重要,基本家家戶戶都飼養牲畜,尤其是“豬”,而且為了防止豬被偷或者豬被別的動物襲擊,一般都把豬養在家里,而且一般的房子都是上層住著人,下層養豬,沒有養豬的家庭是令人驚訝的。進而通過象形字的感知和漢字故事的引導,小學生們不僅認識了“家”這個字,還對這個字印象深刻,更是通過故事的引領,知道了這個字的意思。
二、開展游戲活動,提升學生識字主動性
小學生們愛玩,對游戲沒有任何的抵抗力,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作為教師就可以適時地將游戲融入到識字教學當中,借助游戲來活躍學生們的思維,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傳統的教師主導轉變成學生主體,使學生們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享受漢字游戲帶來的樂趣,真正實現在“玩中學”,有效提升學生們的識字主動性。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們復習帶“木”字旁的字時,提前給學生們準備了若干個字卡,并讓學生們貼在身上,并邀請一名學生手里拿著“木”字旁字卡,游戲開始后,讓這名拿著“木”字旁字卡的學生去尋找自己的“好朋友”(帶“木”字旁的字,或者可以和“木”字旁組合成另一個漢字的字)。還要邊走邊說:“找找找朋友,誰是我的好朋友,見面握握手!”比如,走到某名學生面前,他身上的字是“林”,則對這名學生說:“你是‘林,帶‘木字,你是我的好朋友。”說完就和這名同學握握手,然后繼續去尋找其他的朋友。但是如果找錯了,那被找的學生就要說:“我不帶‘木,也不能和‘木組成其他的字,不是你的朋友。”說完就坐下。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控全局,同時還要幫助學生們做判斷,看他們找的“朋友”是不是真的正確。這樣的游戲方式很好地吸引了學生們的參與積極性,還很好地幫助學生們復習了漢字知識。
三、聯系實際生活,提升識字教學有效性
我們各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來源于生活,也終將運用于生活。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也是一樣,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們通過漢字學習來提升交際能力,幫助學生們更好地認識世界。對此,在教學中我們教師就要充分發掘生活與漢字的聯系,借助生活來拓展漢字教學,引導學生們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感知漢字的用途,進而提升學生們對語文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們認識“顏”這個字時,這個字拆分之后是“彥”和“頁”,其中的“彥”字學生們也不是很熟悉,所以用拆分法記憶這個字效果不理想。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引導學生們回憶生活:“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的這個‘顏字,你們在生活中見過它嗎?”問題一出,學生們都開始思考起來,過了一會兒,有同學舉手說:“教音樂的顏老師,好像就是姓這個‘顏。”“老師我見過,水彩筆的盒子上有。”“在美術課本上也有,上面有認識顏色這一課!”學生們回答得都非常精彩,不僅加深了對這個字的印象,還了解了這個字在生活中的用途,借助這樣的聯想,我相信在漢字的實際運用中,學生們也會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注重優化教學策略,以提升學生們對識字的興趣,提升其識字主動性,進而促成我們語文識字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們在感受學習樂趣的同時收獲知識,為更好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韓曉蕓.巧用多媒體提高低年級小學生識字能力[J].吉林教育,2017,(2):63-63.
[2]杜蘊.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模式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