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波
摘??要:足球運功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在我國也是如此。足球運動也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運動。如何開展小學足球教學是一項非常值得研究的問題。本文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總結了幾種小學足球教學的策略,包括注重基本功的訓練;要經常性地利用競賽教學法;結合技術卓越循環圖,提升足球技能。
關鍵詞:小學足球;教學策略;基本功;比賽教學法;師資
足球是一項對抗性強、爭奪激烈、時間長、觀眾多、賽地大,是其他運動所不能比擬的一種球類運動,更關鍵的是足球能夠提升學生自身的體能,培養團隊合作能力,提升學生的拼搏精神,這就是我們足球的精髓所在。足球學習要從小開始抓起,培養學生對足球的興趣,夯實其足球基本功。筆者既是一名小學體育教師,也是一名足球運動的愛好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個人心得,現歸納如下,還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
一、注重基本功的訓練
出色的足球運動員一定有著扎實的基本功,小學階段是足球基本功訓練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決不能忽視基本功的訓練,要在小學階段始終堅實基本功的練習,幫助學生真正將基礎夯實,這樣學生未來的足球之路才能走得更遠。
拿近距離控球來說,當我們看世界上最優秀的球員帶球時感覺他們似乎球不離腳,那是因為他們掌握了近距離控球的藝術。這一基本功的訓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身體姿勢,我們要讓自己靈活且能保持平衡,這樣才能完全控制足球,如果我們只是直戳戳站著,膝蓋不打彎,那么我們就不會那么靈活或者腳底下不夠輕巧。所以我們需要降低重心,膝蓋微微彎曲,踮起腳尖,這樣可以讓我們更加靈活地操控球,同時還能保持平衡,在需要的情況下,向各個方向靈活變向。其次是在狹小區域腳控球的最佳觸球部位,最佳區域是腳內側靠近腳尖的位置、腳外側相對應的地方以及腳底,這些區域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近距離控球。我們一定要讓學生習慣用這些區域控球,多用腳內側腳外側觸球,同時還要保持正確的身體姿勢,降低重心,膝蓋彎曲,腳尖著地,然后用腳內側腳外側快速向前向后觸球,習慣了以后,便可以到更大的空間練習了。最后是帶球,帶球時身體要略微前傾,仍然踮起腳尖,身體前傾,因為我們要向前,身體略微前傾有助于快速帶球。另外,最好一步一帶,觸球的力度可能需要一點點時間練習,不要讓球離開身體太遠,也不要過分粘腳?;竟﹄m然是基礎的訓練,但是細節也很多,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落實這些細節內容,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基本功訓練。
二、要經常性地利用競賽教學法
我們在高中體育課堂上的一切有關足球的訓練,控球、腳內側傳球、過頂球、停球、射門等等,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應用到實戰對抗中,也就是足球比賽中。足球比賽是檢驗學生足球技術的一個重要方式。在比賽中,對于各方面足球技巧的靈活運用是最重要的一點。之前的訓練都是單一的技術的練習,如何將這些真正通匯貫通,應用于實戰中才是最重要的,而通過比賽則恰能促成這一點。我們要正確認識比賽,根據足球的特點規定項目,給學生的訓練有一個指導作用,把運球、停球、傳球等基本動作都要運用到比賽中去,特別是動作三人比賽制的比賽,老師可以進行指導。通過比賽,讓隊員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縮小他們之間的距離,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明顯進步,每次比賽都會有收獲。
三、結合技術卓越循環圖,提升足球技能
小學生年紀尚淺,對于一些復雜的足球技能、技術動作,難以很快掌握。教師在課堂中需要進行重復的示范,大大浪費了課堂教學時間,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而且,很多學生在下一節體育課上,已經把之前學到的技術忘了,教師又需要進行重復的指導,可謂是費時、費心、又費力。筆者建議,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一些技術動作的動圖,或者在網絡上搜索一些這方面的動圖,讓學生結合這些圖片進行自學,既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足球技術的領悟能力,也省去了很多麻煩,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比如,筆者親自錄過這樣一個技術動作——克魯伊夫轉身,是一種實用的擺脫側后方緊逼防守的過人動作,是假動作、速度與柔韌性的完美結合。首先,小范圍帶球,然后將球輕輕推出,支撐腳(右腳)一大步跨到球旁,腳掌向右偏斜(方便轉身)。同時左腳微向后抬,假裝要射門的樣子。然后重心下沉,身體順勢右轉,順勢將左腳踩跨到球前,左腳內側再將球往回扣。所有這些細節,都在動圖中清晰地呈現,方便學生反復觀摩與學習。
總而言之,在筆者看來,在小學足球教學中注重基本功的訓練,經常性地利用競賽教學法,結合技術卓越循環圖都有利于小學校園足球教學更好地開展,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希望我們一同努力,不斷探索,使小學校園足球教學越來越好,使越來越多的人愛上數學這門學科。
參考文獻:
[1]王照鑫.農村小學足球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改革的實驗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6(14).
[2]劉鋒.中國足球改革背景下中小學足球教學策略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