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1世紀以來,流行音樂在國內得到進一步的普及,流行演唱教學也在各大高校逐漸扎根。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對演唱方式產生濃厚興趣,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究。但時至今日,流行演唱的教學仍未形成完善的體系,尤其是關于演唱技巧訓練的文獻較少。因此,本文聚焦流行唱法演唱技巧的訓練,并提出相關建議與想法,以期為流行音樂發展提供相應理論參照。
【關鍵詞】流行音樂;唱法;演唱技巧;訓練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79-01
【本文著錄格式】左子謙.流行唱法中演唱技巧的訓練[J].北方音樂,2020,02(04):79,81.
當下,流行音樂已經成為國內外不同文化的交流途徑,不同文化背景下產生的流行音樂風格也大相徑庭,因此,如何詮釋好作品便成為表演者的首要任務。無論是演奏或演唱,表演者通常會運用多種技巧和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理解及還原作者意圖。在流行演唱方面,演唱技巧和表達方式是呈現作品魅力的前提和手段。不同于傳統聲樂,流行演唱技巧的訓練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改變,從而應用于不同風格的流行歌曲。
一、氣息及基礎訓練
氣息是歌唱的基礎。在演唱過程中氣息就像源源不斷的江水,支撐著聲音穩定的同時又帶有流動性,因此,呼吸的無聲練習格外重要。練習中人的狀態是極其放松的,聳肩、提胸、抬下巴等不好的姿勢均需注意,這些細小的不良習慣都可能會導致“贅力”的產生。
所謂贅力,是歌者在演唱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部位發力,或是發聲方式錯誤導致的用力過度、疲勞等現象。在給呼吸肌肉群減壓的同時,將注意力集中到橫膈膜的運動中。在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式是:吸氣伴隨小腹擴張,橫膈膜向外舒展。呼氣小腹收縮,將氣流向上推送呼出,同時橫膈膜維持狀態。在進行此無聲練習的基礎上,同時可加入張嘴練習,將下巴用手或桌子等平面支撐住,吸氣時張嘴抬頭提上顎,呼氣時恢復。
此外,在這無聲練習中后咽壁和后脖頸的力量支撐是很容易感知的,這也為之后的發聲訓練提供內在肌能幫助。更進一步的練習有吹氣法、“嘶”音練習等。吹氣法是先平緩地吸氣,再在呼氣時采用吹氣的方式吐出。在這一方法練習中,需注意喉部肌肉和面部肌肉的放松以及胸腔的放松,主要發力點在橫膈膜和小腹,大大鍛煉了橫膈膜的肌肉爆發力。“嘶”音練習則是在正常呼吸練習基礎上用舌尖抵住上齒,用腹部慢慢推氣,嘴里發出“嘶嘶”的聲音。反復練習后,氣息會越練越長。
二、“關閉”技巧訓練
在當下的流行音樂作品中,作曲家為了表達某種情緒或氣勢,在很大一部分作品中所涉及的音域較為寬廣,這也給歌者提出了難題。如何突破高音的局限和音色質感的完善是多數歌者面臨的困擾,而聲帶關閉技巧則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所謂聲帶關閉技巧,就是在進行發聲的過程中聲帶主動受力并縮短變薄,在閉合的狀態下通過氣息的推動使振動頻率大大加快,由此產生的聲音效果可以讓歌者輕松突破高音問題,也能很好地解決聲音質感問題。聲帶“關閉”之后,將所發出的聲音集中到眉心處(額竇),通過頭腔共鳴潤色爆發出來,就是“關閉—集中”。
歌者在練習及演唱過程中喉嚨應該打開,保持自然舒展的狀態。在訓練過程中首先采用氣泡音訓練法,放松身體隨著吸氣輕微放下喉頭,聲帶呈松弛狀態,口腔呈打哈欠狀發出低沉“啊”的聲音,音色效果類似于摩托車啟動的聲音,共鳴的位置是貼著后咽壁逐漸上升至鼻咽腔和頭腔。
第二步是唇顫音的練習,提起笑肌和眉心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顫動雙唇發出拍打聲,并打開喉嚨,從個人能力范圍內的最低音一口氣往上唱到最高音。在發聲過程中要保持狀態的一致,尤其是聲帶狀態和喉位的穩定。這項練習能夠很好地磨平換聲點以及維持共鳴腔體的穩定性。
第三步是哼鳴練習,練習重點為閉口哼鳴。首先伴隨著打哈欠找到聲帶著力點并放松喉位,在保持氣息流通的同時進行三度音程的下行。在音程下行的過程中保持高位置哼鳴,利用打哈欠的狀態使上顎積極上提打開喉嚨。需要注意的是練習中不能只從鼻腔共鳴發出,要合理地應用到胸腔和頭腔的共鳴,因此,聲帶的正確使用在這一練習中搭起了橋梁。在唱低聲區時,聲帶的長度和寬度都是輕微的收縮。當唱到中聲區時,聲帶的緊張度增加,厚度減少,振動頻率加快,在此基礎上加入胸腔和鼻腔共鳴。當進入到高聲區時,聲帶變薄,調整杓狀軟骨以縮短聲帶,頭腔共鳴大大增強。
最后是代入練聲音階的訓練,這里列舉一條音階,可在自己音域范圍內進行上下行練習。
由于關閉技術在不同的母音中的運用方式是不同的,因此,訓練分為以“ma”為代表的開口音、以“gou”為代表的半開口音和以“i”為代表的閉口音。此練習的重點在于中聲區和高聲區,聲帶在中聲區呈局部振動且音色較為厚實,在高聲區時聲帶逐漸變為邊緣振動,且喉頭需保持穩定,以拉長通道使得音色更為立體,共鳴在隨著音高的上升逐漸由片狀轉變為點狀,在氣息的支撐下音始終保持在前方,不能掉下。可以理解為音越高共鳴點越高,每個母音像是從眉心開始向前拋出。總而言之,關閉技術是以聲帶技能訓練為基礎,通過調節腔體之間共鳴的平衡來達到中高聲區音色的穩定和高音的突破。
三、其他技巧訓練
隨著時代的發展,流行音樂的風格逐漸多樣化,因此,歌者在不同作品表達處理中所應用到的演唱技巧也隨之不同。怒音是一種較為新穎的演唱技巧,常用做表達情緒的釋放和演唱氣勢的表現。例如歌手王力宏、譚維維合唱的歌曲《緣分一道橋》、譚維維演唱的《華陰老腔一聲喊》等歌曲均不同程度地運用到了怒音的演唱技巧。訓練這一演唱技巧首先應抓住“怒”這一情緒,閉上嘴巴且口腔內部呈打哈欠狀抬高小舌頭,即懸壅垂,略微皺起鼻子模仿小狗生氣時發出的哼鳴聲。在使用方面,怒音常作為點睛之筆和情緒的爆發點,故不建議在歌曲中出現的頻率過高;氣聲技巧在流行歌曲的演繹中常常被使用,代表歌手有徐佳瑩、鄭淳元等。氣聲,顧名思義是聲帶振動發出聲音的同時疊加氣息使得音色發生一定變化。這種演唱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歌曲表達的話語感。在訓練方面需將聲門的“門”打開一絲縫隙,使氣息不斷從中流動,模仿說悄悄話時的情景。需注意確保氣息與聲音做到相互襯托,避免出現太過于虛或過于實的情況。在歌曲演唱過程中保持聲帶的閉合與漏氣在適當的范圍內,從而帶給受眾群體不同的審美感受。
四、結語
流行歌曲的演唱在當下愈發受到青年人的青睞,而進行科學的演唱技巧訓練是必要的環節。但這一訓練過程是循序漸進的,需通過長時間的打磨方可游刃有余。同時,切記無論哪種演唱技巧其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表達歌曲的思想情感而不是炫技。
參考文獻
[1]王韡.“關閉”技術在流行唱法中的運用[J].藝術探索,2012,26(2):76-80.
[2]蘇玥.流行唱法的聲音訓練[J].音樂創作,2015(2):189-190.
[3]侯方.論美聲唱法的聲帶機能的調節與關閉[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08(2):81-83.
[4]馮文鸝.流行唱法的演唱技巧及演唱特征探析[J].藝術研究,2016(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