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據史料記載,箏起源于秦,也就是現在的陜西地區,所以又被稱為“秦箏”。近年來,人們對古典文化的重視程度日益增長,陜西箏派也提出了有關復興和發揚秦箏的口號,涌現出了大量的優秀箏曲作品。《秦土情》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這首箏曲的創作體裁較為新穎,蘊含著婉轉動人的旋律線條,采取細膩而又獨特的演奏技巧,受到了廣大聽眾的喜愛[1]。本文圍繞箏曲《秦土情》的演奏特征和方式,分析其中的技巧運用。
【關鍵詞】陜西;箏曲;秦土情;演奏技巧;表現形式;運用策略;措施
【中圖分類號】J63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095-01
【本文著錄格式】林芷羽.箏曲《秦土情》技巧運用[J].北方音樂,2020,02(04):95,97.
古箏距今已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古老的民族樂器,蘊涵了深厚且豐富的文化底蘊。箏的應用和發展,帶動了箏曲的創作和發展,同時促進了古箏演奏技巧的創新和優化。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不同的文化和技術得到了磨合和革新,古箏的發展和箏曲的創作也跟隨著時代而不斷進步。眾多的古箏音樂家們為創作更具特色的箏曲而采取了多種表現形式和新穎的演奏技巧。近年來,我國陜西地區復興了一個流派,即陜西箏派,作曲家們所創作的箏曲,均以當地的民間音樂作為創作素材和底蘊,并結合現代化的演奏技巧,創作出了富有生機和活力的箏曲作品,其中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秦土情》[2]。
引子
引子屬于散板,是箏曲的開始部分,作用就是提示內容和醞釀情緒。在《秦土情》這首箏曲中,引子的演奏能夠將作者心中故土的形象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從而描繪出一幅西北地區壯麗山川和美好湖海的美麗景色,深刻刻畫出了陜西地區的風土人情和民間習俗。
在《秦土情》的1到6小節,都運用到了撮音的技巧進行演奏,這種演奏技巧的優勢在于能夠表現出大氣磅礴的氣勢。在《秦土情》這首箏曲中,雖然撮音的出現頻率并不高,但是對箏曲的演奏和氣勢的凸顯都起到了較大的推動作用。箏曲演奏者們在演奏撮音時,首先要注意的是穩定手型,在自身呼吸的同時帶動手掌和身體的韻動,并加以協調[3]。
搖指這種演奏技巧在現代的箏曲演奏中較為常見,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演奏技巧,優勢在于對長線條的表達,能夠對長線條之間的密度和箏曲中的情感進行強調和細膩性的表現。在《秦土情》的7至14小節,大量運用了搖指技巧,不僅對樂曲的演奏起到了推動作用,還能夠起到收尾的重要作用。在演奏這部分時,推動搖指首先要注意把握重音,依靠慣性并結合一定的臂力,將手指慢慢放下,以重音作為搖指的開始部分,由強到弱,直至達到一個最低點,再持續演奏,這能夠對后續的演奏起到鋪墊作用,在最后再強起來,以強到弱收尾。搖指的收尾部分,表現的是樂句的結束部分,在演奏這部分時,需要注意自然地由強轉弱。與此同時,演奏者還要注意左手的上滑音、按音、下滑音和顫音之間的配合,并時刻保持搖指的連貫[4]。
一、慢板
在秦箏中,多采取抒情的表達方式,所創作的箏曲。大多用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其中的慢板就是抒情的重要途徑之一。慢板能夠細膩地表現出作者對于家人的思念及對故鄉的懷念,給聽眾一種慢慢訴說的情感體驗,飽涵了豐富深厚的情感,既婉轉又纏綿。慢板采取的手法是變化且重復的,在反復的演奏和表現中給聽眾一種記憶深刻的感覺,加深聽眾對主題的印象,將聽眾的感情線牢牢抓住,并一層層推進,跌宕起伏,時刻牽引著聽眾的內心世界,由哀傷的音樂情緒逐漸轉變為激憤的音樂情緒,最后收尾時再采取強有力的搖指和刮奏,增強了聽眾的情感體驗和感官體驗。通常來說,慢板可以被分為四個部分,而每個部分都是圍繞著同一個主題進行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因此在演奏時,必須要注意對樂句和樂段之間的詳細劃分,從而確保每個部分主題之間的層次感[5]。
第一部分也就是《秦土情》的15至22小節,圍繞的主題是音樂,所運用的旋律走向是上行跳進和下行級進的方式,運用了多種演奏技法對這部分進行演奏,例如勾搖技法和雙托技法等。在樂曲的15至16小節中,下行級進的旋律走向讓聽眾感受到了慢慢訴說和娓娓道來的奇妙感覺;在樂曲的17至18小節中,上行跳進的旋律走向又給樂曲帶來了激動的感情色彩,將兩者結合起來,能夠讓樂曲涵蓋婉轉、哀傷和激動等多種情緒,給聽眾帶來豐富的聽覺體驗。在演奏雙托時,需要注意左手連續的上滑,動作要干脆利落,以平和的心態進行演奏,確保滑音的音質整齊而干凈;第二部分也就是《秦土情》的23小節至29小節,將音樂的主題進行二次呈現,采取了三指輪的技法,在演奏時,必須注意上滑的速度,確保快速上滑,而下滑則相反,需要盡可能地慢,這樣才能體現出跌宕起伏的感覺。在搖指顫音中,需要注意左手顫動的頻率,必須對音符的上下起伏進行有效的控制,并保持音符起伏的連續性;第三部分也就是《秦土情》的30至38小節,再一次強調了音樂的主題,其中的特色部分是31至34小節,在演奏時必須注意對節奏的把握,確保其穩定;第四部分也就是《秦土情》的39至53小節,這部分主要進行抒情,在演奏時要注意細致和仔細,右手搖指要確保細膩和流暢,左手的和弦分解要保持穩定[6]。
二、快板
箏曲中的快板主要結合了快速演奏的技巧和緊拉慢唱的抒情方式,旋律走向十分跳躍,具有豐富的律動感,將作者對故鄉的贊美之情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而在演奏快板時,所采取的技法主要包括快速指序、點音、掃搖、短搖和大關節托劈等。其中快速指序的演奏技法適用于演奏較為急促的樂曲片段,能夠充分體現出激動的情緒,在《秦土情》的快板演奏當中,快速指序是最為主要的一種演奏技巧;點音指的就是右手在彈奏之后,左手進行一次短暫而快速的按弦,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正點音,另一種是后點音。短搖能夠使樂曲更富節奏感,讓樂曲的起伏變得更為鮮明,使音色更為飽滿;掃搖在《秦土情》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這種技法主要依靠的就是掃指的力度,通過對力度進行把控,將力度按照由弱到強和由強轉弱的變化方式,時刻牽動著聽眾的情緒和情感變化,扣人心弦[7]。
三、廣板與尾聲
廣板又被稱之為再現慢板,與慢板有著較大的區別。在演奏這部分時,要注意右手搖指與左手刮奏之間的密切配合,當樂曲進入到廣板部分時,音樂的情緒最為飽滿,并在短時間內達到最高峰。《秦土情》的尾聲以快板的掃搖為主,將音樂情緒推向高潮,并以宣泄式的音樂旋律收尾,給聽眾帶來氣勢磅礴的聽覺盛宴。
綜上所述,《秦土情》這首箏曲包含了豐富的秦韻,既涵蓋了古典音樂又涉及到了現代曲風,是傳統與現代創新有效結合的具體表現,呈現出的是古老而又樸實的音樂形式,使“秦箏”散發出了獨特的魅力,給箏曲創作帶來了無限的啟示。
參考文獻
[1]王潔瑩.鋼琴藝術指導在古箏曲《秦土情》中的實踐與啟示[D].開封:河南大學,2019.
[2]張競怡.陜西箏曲音樂創作與演奏技法特征分析[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19.
[3]王成,何瑋婧.傳統與現代的對話——箏曲《秦土情》的創作思路探析[J].藝海,2018(7):54-56.
[4]李娜.箏曲《秦土情》中陜西戲曲音樂元素的運用[D].南京:江蘇師范大學,2018.
[5]歐陽慧.探析陜西箏曲《秦土情》在古箏演奏中的氣與韻[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8.
[6]王潔.莼鱸之思——淺析古箏協奏曲《秦土情》[J].北方音樂,2017,37(17):91.
[7]黨偉.論現代陜西箏曲<秦土情>中演奏技法的傳承與創新[D].長春:吉林藝術學院,2017.
作者簡介:林芷羽(1998—),女,2017級本科生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古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