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海麗
摘 要: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需要會產(chǎn)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從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求知氛圍。本文,結合本人問題情境教學的實際案例,希望能運用于六年級語文教學。
關鍵詞:問題情境;教學法;語文;運用
我覺得,六年級語文教學運用問題情境教學有很大的意義,以下是我對情境教學的一點認識。在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有一個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在課堂上,學生的好奇心越強,提出的問題就越多,學習興趣就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學生也就從一個接受者的角色轉(zhuǎn)化為一個探究者,學習亦變得其樂無窮。良好的問題情境,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需要會產(chǎn)生有效的激勵作用,從而營造出一種強烈的課堂求知氛圍。那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從課題入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總是善于抓住文章的情感因素,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的熱情,尤其是在課堂伊始,從課題入手,就能用帶有激情的語言,巧設問題情境,起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效,促使學生快速學習與思考。
如:教學《草原》一文時,我給學生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一個問題情境:讀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話音剛落,孩子們就紛紛舉起了小手,有的說:“我似乎看到了一望無際的草原。”有的說:“我似乎看到了成群的牛羊在草原上悠閑的吃草。”有的說:“我想知道草原的人是怎么生活的?”有的說:“我想知道作者去草原干什么?”有的說:“我想知道作者為什么要寫草原?”……我看到學生的求知欲很強,便用激勵的口吻對學生說:“同學們想象力真豐富,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找答案吧!”學生有了想要解決的問題,學習興趣格外濃厚,都捧起了書,專心致志地讀了起來。經(jīng)過學習,學生紛紛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學生說:“老師,我通過學習,知道了我剛才提出的問題,這篇課文……”也有的說:“老師,我通過讀書,不僅解決了我自己提出的問題,還知道某某同學提出的問題……”由此,我深刻的體會到以往的教學,課堂上的問題是教師提出來的。老師的提問都是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來設計的,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方式中,學生失去了提問的權利,也失去了質(zhì)疑和深層次思考的機會,最終失去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這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主提問,自主學習,以學定教,學生學習的氣氛很濃厚,積極性很高,使學生能自主探究學習,知識掌握得就更加牢固了。
2 在文中看似矛盾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活躍語文課堂的教學氣氛
法國心理學家瓦龍說:“思維者,克服矛盾之過程也。”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中,課文內(nèi)部有些地方看起來是前后矛盾的因素,抓住這些矛盾,學生會感到奇怪、迷惑,會有濃厚的興趣主動去探究原因,而理解了這些矛盾,更能促進對課文的理解,作為撥動學生思維琴弦的老師,就要在課堂中巧設疑問,激發(fā)學生去思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如:《宇宙生命之謎》文中提到:“可以猜測,地球絕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是,人類至今沒有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文中為什么說地球絕不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天體,但又說人類至今還沒有找到另外一顆存在生命的星球?這個問題,看似矛盾其實不矛盾。對于這點,學生肯定會產(chǎn)生疑惑。教學時,我抓住這個問題讓孩子展開討論。
又如:在教學《窮人》一文時,桑娜聽了漁夫的話,“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本來桑娜聽了漁夫的話應該高興才對,可是為什么卻坐在那里一動不動呢?課堂上,孩子們各抒己見,整個課堂仿佛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是如此的充滿活力。環(huán)境背景的設置,將語文課本里的知識生動地展現(xiàn)到課堂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的情景展現(xiàn),擺脫了傳統(tǒng)教學的沉悶和單調(diào),讓課堂氣氛整個活躍起來,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3 在學生提出疑問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如:在教學《盼》時,當同學們讀到“我開始盼著變天”。有個同學就說為什么要盼著變天啊?雖然這個問題很簡單,卻是我們班成績最差的同學提出來的,這說明這個同學也在跟著學習,試著思考了。針對這個問題,我問學生:“課文中的蕾蕾為什么盼著變天呀?”其它同學很快就回答出來了,因為蕾蕾有了一件新雨衣,她盼著下雨能穿新雨衣。這樣,成績差的同學理解知識就相對比較容易,更能從情景環(huán)境中體會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思維的發(fā)展是從問題開始的,老師要讓一一個個“?”像一個個小鉤子一樣鉤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機會,讓學生充分地閱讀、討論、理解,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間和學習主動權,并鼓勵學生獨立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主動探究的實踐過程中掌握新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與人合作,學會與人交往。
總之,課堂教學活動就是一種情境創(chuàng)設,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興趣和經(jīng)驗,在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問題欲望的各種情境,使這一教學情境就像那春風一樣,使這一教學情境就像那春風一樣,“細無聲”地“潤”入學生心田,學生在這春意般的教學情境中快樂而急切地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會隨之悄然得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徐敏.淺析情景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作文(語文教學研究),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