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莉
摘 要:科研與教學是現代大學高校教師的兩大重要職能,而青年教師作為高校教學與科研的主力軍和新生力量,怎樣平衡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成為了現在高校青年教師所需要直面的重要矛盾。然而高校青年教師由于入職時間短,對于科研與教學這二者之間的關系理解尚不明確。只有清晰地理解了科研與教學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做到不偏不倚,成為高等院校師資團隊中的中堅力量。
關鍵詞:科研與教學;高校;青年教師;人才培養
高等院校教育作為教育界的領頭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教學和科研,則是高等院校中同時存在而又有些對立的兩個主體,同時高校教師作為這兩個主體的主要承擔者,自然是有責任也有義務做好科研和教學這兩項日常工作。其中青年教師作為高等院校教育的結實中堅力量,有著思維創新、觀點先進等等教學特點。而由于青年教師的入職時間短,教學與科研的經驗不是非常豐富,因此在科研與教學之間很難做好平衡。而諸多青年教師往往又想盡力做好這兩方面的工作,卻又不知道如何進行取舍,最終顧此失彼。這對于教師個人的發展以及高等院校教育與科研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怎樣做好科研與教學的平衡,讓高等院校進入一個和諧發展的狀態,這是每個高等院校都急需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1 教學和科研的關系
高校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應是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的關系。而努力成為教學科研型大學,也是每個高等院校一直以來的長遠發展目標。要想做到教學與科研的和諧統一,高校青年教師就必須明確理解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我認為,從某種方面來看,教學與科研的關系是一種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二者并非兩個完全獨立的個體。但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教學與科研其實又是兩個對立的矛盾個體,因為教學與科研都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而青年教師剛剛上任,經驗不足,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師這兩個角色的來回轉換很容易讓教師產生疲憊感,壓力隨之而來。特別是教學內容和所從事的科研方向偏差較大時, 很可能疲于雙線作戰, 教學與科研之間如果協調不好, 這種矛盾沖突將更加明顯。
2 高校青年教師現狀
高校青年教師對于教學和科研的關系,有三個特點:
2.1 重科研、輕教學
重科研、輕教育似乎成為諸多高校青年教師的常態。許多青年教師剛剛入職,很積極地想要投身到偉大的科研事業當中。并且對日常的教學工作有種懈怠、消極的情緒,認為教學工作是無意義的工作。但是高等院校作為學校,教學是其最基本的職能,而科研則是應當作為教學的升華層面。韓愈在《師說》中談到:“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因此高校青年教師們只有做好了最基礎的教學,完成教師所應做的本職工作,再去做科研,才是合理的。部分高校青年教師帶著一股對科研的沖勁入職,本質上是非常好的,但因此本末倒置,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而消極備課講課,是對上課的學生的一種不負責任。然而這種科研遠大于教學的現象和教師的評價機制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現在評價高校實力的綜合指標中,科研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因素,這也間接導致了高等院校非常重視科研。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學校對于教師的評價機制也變得有些不合理,一心投入科研的教師雖然發表了非常多高質量的SCI論文,但是本質教學工作做得非常差,備課時間非常短甚至不備課,上課就照著PPT念,沒有深入淺出的講解,也沒有帶領學生從入門到深入學習這門課程。學生苦不堪言,對老師的評價不高。但是這種科研導向的教師往往晉升職稱非常快。而另外一種教學導向的教師,文章雖發表的少,卻精心備課,上課出勤率非常高,學生評價非常好。這種老師往往工作了幾年卻還是沒有晉升的機會。所以我認為不合理的教師評價與晉升機制對目前重科研的高校風向有著非常大的影響。
2.2 青年教師缺乏基礎的教育知識與素養
由于高校青年教師并非是專業教師出身,大多數都是搞學術研究的,沒有經過專業系統的培訓,自然而然的上課效果不好,上課效果不好,學生反饋不佳,也會對教師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造成傷害。這是一種非常消極的負反饋循環。但是高等院校卻很少會有積極地舉辦教職工培訓,多數只是為了充充樣子,并沒有未青年教師帶來什么實質性的幫助。而青年教師一方面又要絞盡腦汁思考怎樣讓課堂變得有趣、生動。另一方面又要思考怎樣搞好科研、發好論文,這對于他們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壓力。
2.3 科研與教學資源的不平衡
在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大多數高校對科研不僅僅有政策傾斜, 還加大了扶持力度, 所以高校的科研資源和科研平臺可以得到不斷地配套和完善。然而, 由于國家和高校對于教學資源的投入有限, 并且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使得學校的資源嚴重像科研方向傾斜而忽略了教學資源的投入。政府的多數撥款都用與項目的經費、實驗室的擴建等等。而教學資源的補給相比于科研資源較少,因而也會導致許多實踐性的課程學生無法很好地體驗、參與到整個實踐的過程當中。
3 促進教學科研和諧統一的策略
3.1 高等院校及青年教師思想方面的轉變
現在的高等院校作為教學科研型大學, 首先在指導思想上必須樹立教學和科研并重, 并在制度上進行改革。教學是科研的基礎, 指導和推進科研的發展, 是科研后備力量儲備的必要途徑。科研是教學的目的, 對教學具有反饋作用。科研有助于完善教學系統, 推動教學改革, 提高教學質量;有助于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科學。科學合理地把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努力實現以教學推動科研, 以科研促進教學, 形成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關系, 促進二者共同發展, 對于提高教師總體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校知名度、培養新世紀合格人才。
3.2 建立合理的評職稱機制,教學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一視同仁
對于高等院校中的不同導向的青年教師人才,學校在政策以及晉升方面上要一視同仁,在評判職稱方面要做到二者兼顧。不可僅對科研方面有建樹的青年教師作出嘉獎、晉升的鼓勵行為。高等院校對于教學導向型教師也要有著一套合理的晉升和評職稱體系。這樣合理公正的評價體系才能夠讓青年教師從心中同樣重視科研與教學,而非僅僅只是流于表面,這樣也是對在高等院校學習的學生的一種負責任行為。
3.3 教學與科研方向齊頭并進,相互包容
對于高校青年教師來說,科研和教學不應該是兩個完全分開的獨立個體,而是處于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狀態。因此高等院校對于青年教師的教學任務分配應當緊密聯系青年教師的科研項目,這樣一來青年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正是其所熟悉的,青年教師的教學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想法和思考,同時也可以傳授給學生。二來青年教師不用花費過多的時間在備課、熟悉課程內容上,也能減輕青年教師的工作量。其次青年教師在像學生授課的過程中,也能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來,不同的思想和想法進行碰撞,能夠讓學生養成優秀的思考和學習能力,同時學生的一些優秀想法也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科研項目的工作。是一種雙贏的行為。
3.4 青年教師自身素質仍需提高
對于青年教師來說,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摒去浮躁的心理。不可急于求成,無論是對于科研或者是教學來說,不可因為急于求成的心理造成兩項工作都沒有做好。其次就是本身的教學能力的加強,在教學方面怎樣做到深入淺出、營造有趣、和諧的課堂氛圍是青年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同時高等院校也要對教師進行培訓,挑選一批口碑好、教學質量高的教師向青年教師傳授教學經驗。
綜上所述, 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客觀規律, 但在貫徹落實這一原則時卻困難重重。對青年教師而言, 既是教學的主力軍, 也是科研的新生力量。面對高校中越來越復雜的教學與科研的關系, 如何協調好這二者之間的關系,還需要教師們的持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璟,李順,王建方.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與科研的矛盾及解決途徑[J].科教文匯,2012,(8):3-4.
[2]楊小榮,陳紅梅,趙欣,等.高校青年教師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12):1225-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