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生只有持續性感知音樂知識,才能領悟音樂之美。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存在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高、音樂課參與感弱等問題。因此,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個人魅力對學生的引導、帶動作用做出分析。以此提高音樂教學質量,為教師完成美育培養任務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音樂教師;個人魅力;課堂教學;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951?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5-0160-01
【本文著錄格式】朱少華.初中音樂教師“個人魅力”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分析[J].北方音樂,2020,03(05):160,166.
引言
新課程改革中,時代給予音樂教師新的教學任務,要求將學生培養為全面、多能的新型人才。所以在教師專業化發展中,在提升自身專業技能的同時,還應學會利用自身品質與個人魅力,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融入音樂教學中。因此,本文對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個人魅力的作用進行分析,對促進音樂教育事業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一、教師個人魅力概述
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音樂課堂的主要構成部分。教師個人魅力影響著音樂課堂效果,學生學習態度、課堂活力;教師個人魅力,是教師才能、性感、學識、人品、專業等集合,共同對學生產生的良性影響。它是教師教學、生活態度的外在展現。教師人格魅力,主要由教師優良品格、專業知識、敬業精神,以及教師對音樂學科、對學生的熱愛所構成。在人類人格因素中,教師課堂言論、行為展現著教師個人品格。所以教師應懂得用自身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讓學生在教師人格、修養引導中,實現自身理想。在社會發展、教育進步歷程中,教師角色定位已經改變,固有的“傳道”“授業”“解惑”難以滿足新課改對教師的素質要求。因此,教師應重視“魅力教學”的作用,懂得利用現有教育資源,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喚醒音樂課堂活力,為我國素質教育發展奠定基礎。
二、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音樂是音樂家利用作品和外界進行思想交流的途徑,音樂屬于聽覺藝術,是人利用感覺、思維、意識和情感感受歌曲魅力的抽象化形態。在時代發展中,音樂教育在進步的同時,有著自身獨特的藝術魅力,對學生審美感知、藝術經驗產生較大影響。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在具體實踐中,旨在調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興趣引導中,提高自身能力,完善自我,并具有初步美育能力。新課改下的音樂教學要求教師應將學生音樂審美作為核心,將學習主動學習意識視為課堂動力。在音樂實踐中,突出音樂傳播價值,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但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活動中,仍存在較多現實性問題。
第一,音樂教學方式刻板。受固有教學模式影響,教師在音樂課中,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對學生綜合發展的積極影響[1]。在實際教學中,仍采用照本宣科的程式化教學方法。音樂屬于感染力強、情感內容豐富的學科類型,需要學生在參與中體會音樂魅力。教師應用固有的教學模式,不能讓學生融入學習環境中,阻礙了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第二,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不高。音樂課在學生眼中,屬于“休閑課”,所以學生在課堂中,會出現“敷衍”“不主動”等懈怠情緒。這類音樂學習心態,讓教師對音樂課失去希望,未能體會崗位幸福感;第三,教師課堂定位不準確。新時期的初中音樂課堂,學生應為課堂主體,對此教師應發揮自身啟發、引導作用,提高學生音樂課參與感,但部分教師因課堂主體認識不足,在課堂上沒有重視良好師生互動、教師魅力展現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明確音樂教學方向,發揮自身言行、專業性,對學生課堂活力的帶動、啟發功能。以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水平,保障音樂教學質量。
三、初中音樂教師"個人魅力"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喚醒課堂活力
教師在音樂課堂中,會使用自身言行吸引學生注意,為學生講授相關音樂知識。富有魅力的音樂教師,會通過自身幽默、親和、尊重的教學語言,拉近師生距離。同時在專業的教學展現環節,讓學生感知音樂魅力。繼而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喚醒音樂課堂活力。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用各類方式展現自身魅力,以此吸引學生音樂課堂關注度。教師人格魅力,主要和自身性格、教學態度、對待音樂作品的情感息息相關。教師利用自身性格魅力,讓學生在舒適、平等課堂交流中,對音樂學習產生興趣,融入音樂課堂中。在音樂教學態度中體現自己對音樂教學的認可與重視,轉變學生學習態度。教師在自身專業基礎上,歌唱、表演音樂作品,用自身情感渲染作用,引起學生共情心理,幫助學生進一步感知音樂魅力。
音樂本身是富有靈性的存在,其獨特魅力在于人心靈對音樂的感受。教師利用自身專業演唱能力,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給予學生震撼性視覺、聽覺享受。使得學生在音樂魅力、教師魅力的深度展現中,對音樂產生興趣,在課堂中保持活力。例如某中學音樂教師,在《魅力歌劇》這節課中,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音樂世界,并在歌劇欣賞環節。教師自唱自演,引發學生情感共鳴,音樂之美不斷展現。該教師應用自己個人魅力、演唱感染力,以及扎實的音樂功底,將學生帶動到音樂教學中。利用鋼琴伴奏,優秀歌劇欣賞,激發學生興趣,強化學生演唱水準,讓整節歌劇欣賞課,保持著活力與律動感。因此,在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應在個人魅力和音樂知識的相互滲透中,打造內外兼修的特色音樂課堂,為學生體悟音樂故事、追求音樂之美創造可能。
(二)建立良好師生互動關系,保障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音樂課堂中教師個人魅力的作用,體現在教師魅力對良好師生互動關系的促進中。教師利用自身親和力、鼓勵性語言關心、愛護學生,進而用有效師生互動,為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保障。情感是師生互動的基礎,教師情感魅力多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中。教師只有受到學生尊敬、愛戴,才能用語言感染學生,進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將學生視為音樂課主體,發揮音樂對學生人格的塑造作用[2]。例如在某中學《青春舞曲》這節課中,教師將學生視為音樂聆聽主體,并且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自身專業能力、個人自身魅力,演繹維吾爾族民歌表演,并結合豐富、生動的唱、跳、表情,拉近自己和學生距離。課堂活動后期,教師和學生合作表演歌唱,使學生在教師帶動下感受維吾爾族音樂內涵、情緒。教師個人魅力是保障初中音樂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在利用自身魅力帶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時,教師還應堅持“以學生為本”原則,在實際教學中,主動關心學生。從而在體現魅力引導價值,為有效音樂教學活動創造條件。
(三)展現音樂學習價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個人魅力能夠展現音樂學習價值,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感。教師利用自身干凈整潔、舉止大方的氣質形象,以及教學思維和學生的貼合度,使學生在教師個人魅力中對音樂產生好奇。音樂教學是對學生想象力、思維能力的培養,教師利用靈活性、生動思維語言,在幫助學生理解音樂知識的同時,感受音樂魅力。由此可見,教師個人魅力教化作用,在于教師品格、情感、教學語言對音樂課堂的深化。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育改革新時期,教育事業中的教學理念、目標都相應作出改變。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個人魅力的展現,對喚醒音樂課堂活力,提高學生參與感,保障音樂教學質量有著明顯促進作用。因此,相關教育工者在專業化提升中,應學會塑造“個人魅力”,打造高效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美嬌.初中音樂教學方法與策略研究[J].青年時代, 2017(35):231-232.
[2]李慧.組織合唱教學,感受音樂魅力[J].北方音樂, 2017(23):1-2.
作者簡介:朱少華(1986—),男,漢族,江蘇省太倉市,本科,太倉市高新區中學,中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