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樂理與視唱》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根據課程標準的目標定位及本學科課程改革的最新趨勢,本人在課改中對課程目標做了微調,對現有教材內容做了必要的取舍,教學中加強了與聲樂、鋼琴教學及幼兒音樂教育的橫向聯系等。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與視唱;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4-0218-01
【本文著錄格式】戚萌亞.《樂理與視唱》課程改革芻議——以學前教育專業(專科)為例[J].北方音樂,2020,02(04):218,220.
學前教育專業《樂理與視唱》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樂理知識聽著有點懂,但做作業又不會;五線譜識譜極慢,需要用簡譜注解;課堂上疲于識譜,少有時間進行有效的音準、節奏、調式、練耳的訓練和個性化輔導;三個學期需要學習C調、G調、F調、D調、降B調、A調、降E調范圍各調式視唱曲,每個調也就唱7、8首視唱曲,很難對這幾個調有較深刻的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課程目標定位不清晰、課程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陳舊單一等。本人結合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樂理與視唱》課程改革的粗淺認識。
一、準確定位課程目標
《樂理與視唱》是學前教育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包含樂理、視唱二個部分,是樂理、視唱二門課程的整合。其中樂理以理論學習為主,系統學習音樂基礎理論知識;視唱以實際操作練習為主,通過視唱及音程、音階、節奏、練耳等基本練習,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及音準、節奏、調式等音樂基本素質,全面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力和表現力。本課程共開設三個學期,學生多數是零音樂基礎,有的學生甚至“五音不全”。 要準確定位課程目標,必須了解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把握學前教育專業的具體特點和學生零音樂基礎的學情,緊密結合當下幼兒音樂教育的實際。因此,我對課程目標做了微調:一、本課程是開展聲樂、器樂(鋼琴與伴奏)、舞蹈、伴奏編配、幼兒音樂教學法等音樂類課程學習的基礎;二、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幼兒教育所必需的音樂基本理論與常識,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三、通過本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幼兒教育所必需的簡易視唱的技能,及準確表現音準、節奏、力度、速度、曲式、調式、情緒等基本音樂要素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感知力、表現力。
二、教材內容要體現基礎性、實用性
目前,我校選用教材是由林鴻平主編的《樂理視唱練耳》,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這本教材適合各類學前教育專業使用。該教材樂理部分理論性、專業性很強,難度大、內容多。視唱教材包括三升三降范圍各種調式的五線譜視唱,涉及的調較多,但節奏訓練稍顯不足,幼兒歌曲視唱數量不多,且沒有體現與時俱進。教材是為課程目標服務的,那么,怎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符合本校特色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樂理與視唱》教學?如何有邏輯、有系統地安排三學期的課程教學內容?
(一)對現有教材的內容進行取舍
考慮到我校學前專業的具體特點和崗位要求,結合當下幼兒音樂教育的實際情況,以實用、管用、夠用為原則,我對現有教材進行了如下取舍:樂理教材刪除以下章節及相應練習:第一章:七、十二平均律;第二章:二、中音譜號、中音譜表、大譜表、習題2、8;第三章:六、連音符(保留三連音),七、音值組合法,習題3、4、8;第四章:一、裝飾音的實際演唱(奏)效果,二、速度變化術語,習題1、8;第五章:三、3.等音程,習題7、10;第七章:三、等音調,四、同主音調,習題6、10、11;第九章:三、七和弦,四、屬七和弦的解決,習題12、15、16。補充以下內容:第六章:大小調式的識別;第八章:民族調式的識別;第九章:調式和弦的識別及正三和弦、屬七和弦在伴奏編配中的運用。視唱練耳教材內容,重點掌握C調視唱,并可以適當補充C調視唱曲目;對一升一降、兩升兩降調只要求初步掌握;刪除三升三降調視唱。補充幼兒歌曲視唱,把幼兒園常用的幼兒歌曲收納到視唱曲目中。
(二)有邏輯有系統地安排三學期的課程教學內容
樂理、視唱教材本身就有嚴密的邏輯性、系統性,只需略作修正,例如第一章音的分組較難,可安排在第二章后講解。問題主要集中在音準、節奏練習、練耳等基本練習,無論教材還是課程標準中的描述都比較籠統,平時授課中隨意性較大,應結合總的課程目標要求,對每學期的音準練習、節奏練習、聽唱、聽記的目標要求及練習內容具體說明。
三、教學方法要體現與時俱進
由于《樂理與視唱》的教師皆畢業于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在教學方法上較多延續專業音樂教育的模式,教學模式過于專業化,教學手段比較單一。教學中樂理和視唱、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相互割裂,與其他音樂學科的聯系也較少,與幼兒音樂教育嚴重脫節,從而使學生對本課程產生畏難情緒,漸而喪失了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學中的興趣體驗如何與知識技能相結合?各種先進的兒童音樂教學法如何融于我們的《樂理與視唱》日常教學中?《樂理與視唱》如何與其他音樂學科有機聯系?
教師要不斷學習幼兒音樂教育的相關理論與知識,借鑒很多國際上優秀的幼兒教學方法, 如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等,把《樂理與視唱》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融入到節奏律動、做游戲、講故事和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在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中學會樂理與視唱的理論知識、掌握技能要點。在幼兒歌曲視唱中,要求學生收集幼兒歌曲,并鼓勵學生創編幼兒歌曲旋律或身體律動。此外,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模擬實踐教學,在模擬教學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樂趣,體會幼兒教育教學的要求和流程,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
教學中加強了與聲樂、鋼琴教學的橫向聯系。樂理知識講解要多結合實例對樂理進行分析,并要求學生以課堂作業或課后獨立作業的方式進行鞏固,其中實例、作業的選取要與聲樂、鋼琴教學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及時把所學的樂理視唱知識技能靈活運用到聲樂、鋼琴等課程的學習中。
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教學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要遵循藝術教育規律,在集體課中合理進行個別輔導,尤其在節奏、音準訓練中,個別輔導是必不可少的。要體現課程思政的要求,音樂學習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有畏難情緒在所難免,教師既要嚴格督促又要及時鼓勵,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課程教學改革需要我們不斷探索,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環節的把控、技能練習的方法、過程、綜合素質的養成、課程思政的落實等各個環節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不斷去總結、提高、完善,改革永遠在路上!
作者簡介:戚萌亞(1969—),女,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