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研究

2020-04-20 11:29:30閆國興
老區建設 2020年6期
關鍵詞:文化建設

閆國興

[提 要]易地扶貧搬遷是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重要抓手,是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民生工程。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因政策干預而生,因而也使得安置社區面臨社區認同和治理雙重挑戰,此時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從社區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個方面闡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現狀以及存在問題,提出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認同、強化社區文化政策的執行力、建立契合實際的文化管理體制、提升社區居民素質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文化建設

一、研究背景和問題提出

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戰略的實施與不斷推進,當前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決定性進展和實質性成效。根據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的最新數據顯示,2019年度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全國1000多萬人口擺脫貧困、約340個貧困縣脫貧摘帽[1],為2020年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易地扶貧搬遷作為“五個一批”精準扶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精準扶貧政策實施的重要抓手,是確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民生工程。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基本完成《全國“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規劃》中制定的對近10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搬遷的目標。

易地扶貧搬遷并不是一搬了之,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搬遷群眾從原居住地搬出并不等于實現脫貧,在采取扎實有效的搬出工作之后,必須關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的配套服務設施建設與社區治理,使遷出群眾真正融入到新型社區生活中去,避免出現“搬得出卻穩不住”“搬出后又返貧”的情況出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方式主要分為集中安置與分散安置兩種,集中安置作為最主要的安置方式,表現出搬遷后地點集中、搬遷人口規模大的特點。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因政策干預而生,因而也使得安置社區面臨社區認同和治理雙重挑戰。集中安置過程中,前期搬遷群眾從原居住地搬出入住集中安置區實現了社區的再造,而后期對集中安置區的繼續扶持就伴隨著安置區社區文化的重塑。

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在扶物質的同時扶文化、扶精神、扶志氣,使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后續保障工作從“乏力”轉變為“發力”,通過精神文化建設助力脫貧攻堅,鞏固易地扶貧搬遷前期工作成果,使搬遷群眾從思想觀念和文化知識水平上得到轉變和提升,切切實實增強搬遷群眾在精神文化層面的獲得感。只有這樣,才能徹底從根上脫貧,才能確保脫貧不返貧。對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可有效促進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的轉型,推動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對做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后半篇文章”以及提升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具有重要意義。

二、文獻回顧

德國學者滕尼斯對社區文化的基本類型做了區分,他認為從社會關系和組織結構的角度,社區文化可以分為禮俗社會和法理社會[2]。禮俗社會的社區文化比較類似于農村社區文化,精神力量主要來源于歸屬感、情感、禮儀象征和道德感等,而法理社會的社區文化則比較類似于城市社區文化,社會主要由陌生人組成,通過規范、制度等法理規則來預期人的行為。以往的研究中,我國學者對于社區文化的定義主要有生活方式的角度、廣義狹義的角度、特色文化的角度、群眾文化的角度、文化系統的角度以及文化活動的角度等。社區文化一般是指社區居民在特定的區域內,經過長期實踐而創造出來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它是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有一定特點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行為模式和群體意識等文化現象[3]。

在對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的研究中,學者們對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區治理都有所提及。曾小溪、汪三貴認為,易地扶貧搬遷會使搬遷戶居住空間從村莊共同體向社區轉變,但許多安置點考慮安置作用較多,而對社區所承載的社會功能和新型社區如何治理考慮較少[4]。翟紹果、張星、周清旭認為,在適應保障方面,一些地方對移民的社區管理和社會融入問題重視不夠。在移民進入安置社區以后,缺乏專業物業服務和公共基礎設施,群眾生活多有不便[5]。白永秀、寧啟認為,易地扶貧搬遷后續配套環節不到位,搬遷安置之后的生存與發展問題沒有得到有效重視,出現“搬而不富、搬而更貧”現象,返貧問題突出[6]。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治理的必要性上,學者們達成了共識,主要是多措并舉完善集中安置區配套設施,健全社區功能,幫助解決就業問題,確保搬遷群眾的后續正常生產生活得到保障。這些集中安置區社區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應與社區文化建設相結合,形成社區治理良好的外部環境,促進問題解決。

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過程中,集中安置區的移民來自不同農村社區,且主要由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構成,同時包括同步搬遷人口,這就使得集中安置區的社區文化呈現出復雜性,來自不同禮俗社會的特定的人向法理社會的人過渡,既存在著不同禮俗社會之間文化的碰撞,又存在著禮俗社會與法理社會文化的碰撞,社區的文化載體、文化制度以及文化價值觀念均發生深刻變遷。本研究認為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是由生活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社區的搬遷群眾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群體意識等,以增強集中安置區社區的心理認同為目的,同時滿足集中安置區廣大社區居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文化現象的總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經歷著由多元到融合統一、由弱心理認同到強心理認同、由匱乏到豐富的重塑過程,是集中安置區居民在安置區場域內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社區文化重塑過程往往伴隨著短期內的沖突和緊張,為解決這些沖突和緊張所造成的問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更顯得刻不容緩。

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現狀及問題

在經過明確政策要求、確定搬遷依據、農戶申請、入戶登記、張榜公式等程序后,搬遷群眾簽訂易地扶貧搬遷協議,入住集中安置社區,集中安置區也逐步顯現出人口聚集、商鋪林立等城市人口和空間特征,但是其文化特征卻并未凸顯且面臨諸多問題。以下從社區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四個方面闡述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社區環境文化

搬遷群眾搬入集中安置區后,首先感受到的是物質文化的變遷,主要體現在社區環境文化方面。為了建成適宜搬遷群眾生活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建設在政府的“外力”作用下,嚴格把握建設標準,確保工程質量過關,配套設施與人口規模相匹配,用地設計合理,規劃和建設符合新型城鎮化的總體要求。各級行政部門簽訂工作責任書,認真執行“縣里總負責、鄉鎮是主體、部門搞服務、農民做主人”的管理體制,各級負責領導親自推動,確保按時間節點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建設目標。

對比之前的居住環境,搬遷群眾從生態環境差、生存環境惡劣的窮鄉僻壤搬到了緊鄰交通干道、配套設施齊全、房屋寬敞明亮的新社區,良好的社區環境體現了社區文明的基本要求。整潔大方的環境增加了集中安置社區的吸引力,增強了安置區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綠地和外在的景觀有助于調試安置區社區居民的居住心情,緩解社區居民的生活壓力,改善他們的身心狀況。安置區社區環境是搬遷群眾對集中安置社區形象做出評價的最直接標準,享受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的搬遷群眾面對新環境切實增強了獲得感與幸福感。

另一方面,部分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的環境衛生有待提升。隨著搬遷群眾的不斷交房遷入,有的安置區內出現了安置區居民廢棄物亂丟亂倒現象,垃圾收集點周邊尤為嚴重;清潔人員工作時間不固定,垃圾集中收集站清運不及時,時有垃圾就地焚燒現象;草坪與綠地中出現了居民因為抄近道走出的“小路”以及晾曬的衣物;安置區內有時出現噪聲污染,主要來自于裝修房屋、樓道內大聲喧嘩、深夜挪動物品發出聲響等;多層或高層的安置區樓房電梯內亂涂亂畫、亂貼廣告、電梯按鍵被破壞等問題普遍。

(二)社區行為文化

行為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產物和直觀表現,通過盤活存量資源、集中新建等方式,多渠道籌集資金和整合資源,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逐步建立起文化休閑廣場、籃球場、戶外健身設施、宣傳櫥窗、培訓室、文藝活動室等文化場地設施,保障了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參加文化體育活動和提升身體素質的基本權益,激發了社區文化行為的產生。安置區社區文化活動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也越來越多種多樣,比如有的社區居民自發組建了秧歌隊,有的愛好跳舞的居民約好特定時間到廣場上跳起了廣場舞,有的愛好空竹、健身鞭、健身陀螺等戶外活動的居民也有自己的活動場所等。通過共同參加社區文體活動,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相互之間從陌生到熟悉,交流的越來越多,彼此越來越信任。隨著相互情感交流的增強,集中安置區社區的凝聚力也日益增強。

與此同時,社區行為文化建設方面也存在著不足。首先,部分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配套設施存在缺失或待完善。有的安置區僅有腰背按摩器、腹肌架、健騎機等體育器材,其他必要文化設施未能及時建成投入使用;有的安置區文化設施并不能有效被利用,存在著圖書閱覽室書籍數量有限、種類少、不能定期開放,宣傳櫥窗內容更換不及時,文藝活動室長期關閉等問題。其次,對于弱勢群體的關懷不夠,對于一些年紀較大、身體素質較差,平時很少有機會接觸文化活動設施的社區居民,缺少社區文化服務隊上門服務。最后,安置區文化活動受益群體有限,惠及大多數社區居民的活動開展頻率較低。從安置區整體上看,社區居民的實際參與情況與參與意愿之間存在強烈反差,參與積極性有待提高。

(三)社區制度文化

制度即是規則的體系,制度文化既有顯性部分,如看得到的規章條文,制度準則,也包含隱性的部分,如根植于人們心中的制度觀念。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過程中,社區制度文化的宣傳方式很單一,主要依靠宣傳櫥窗欄,通過張貼一些有關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規定條文配少量宣傳圖的形式進行宣傳。有的集中安置區前期張貼的規章條文已十分陳舊,各項后續幫扶政策傳達不到位,實施方案在下發后沒有及時通過宣傳欄、社區廣播站發布,致使有的集中安置區居民產生“政府搬完就不管了”、“以后也不知如何是好”、“這個問題該通過什么途徑解決?”等失落感和困惑。

當前的易地扶貧搬遷實踐是一個自上而下的、強制性的過程,在制度變遷上體現出突然性和非連續性特征,而貧困群體的生活則是一個平行的、漸進的過程,體現出顯著的路徑依賴和連續性的特征[7]。安置區居民之前生活在不同的農村社區中,原有的農村思想觀念深刻地影響著他們的生活方式,易地扶貧搬遷后,村民原有的價值觀念、道德感等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了,新的社會規范、價值觀等尚未完全確立,這使得集中安置區居民對新社區的制度安排有時感到強烈的不適應,從而出現社會規范失范現象。比如宗族大姓的家族權威日益受到挑戰以及傳統的家長制觀念越來越被淡化的同時,新社區內的民主議事程序又不能通過制度很好地發揮作用。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的群體關系也較為復雜,是血緣、親緣、宗緣和地緣共同作用的結果,制度觀念上存在著碰撞,極易出現制度排斥對抗問題。如有的地區按照易地扶貧搬遷協議規定在搬遷房屋建設或購置完成并驗收后,原村委會要收回搬遷方在村內全部宅基地使用權和宅基地上的房屋、附屬設施、地表附著物。實際實施過程中,由于集中安置區內來自不同地區的搬遷群眾原村委會執行時間不一致,導致進度快的搬遷群眾聚集起來,統一口徑,對抗宅基地拆除復墾安排。這種之前對凝聚力提升起正向作用的“團體”“熟人”,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有時就會對制度執行起阻礙作用。

(四)社區精神文化

社區精神文化主要表現在社區居民在相互溝通和交流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歸屬感和價值認同等。歸屬感是指社區內的居民對社區地域和人群集合體的認同、喜愛和依戀的心理感覺[8],價值認同是指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易地扶貧搬遷群眾搬入集中安置區后,來自不同鄉鎮或村落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與同步搬遷人口構成了集中安置區的居民主體,家庭成員與鄉親鄰里仍是安置區社區居民社會交往的主要對象,親緣關系、地緣關系仍起到主要作用。集中安置區居民大部分仍保留著之前的文化傳統,此前農村社區的一些民俗習慣仍然存在,這有助于共同心理認同的形成。

易地扶貧集中安置區的硬件設施、居住條件較搬遷前都有非常大的改觀,安置區居民大都對安置區的生活、交通、教育、醫療、就業機會等方面的便利性較為認同,也對搬遷后的生活充滿了希望。由于中國傳統的“家”文化影響,一些安置區居民短期內仍對老房祖屋充滿心理上的眷戀。為此,有的安置區內設有鄉愁館,館內將一些搬遷前原村子里用過的生產工具、照片等物品進行陳列展出,作為一種精神上的寄托。也有的整村搬遷的安置區內設有搬遷村的村史館,用于傳揚村內優秀人物事跡和優秀傳統文化。有的少數民族集中安置區注重對民族文化的保護,將文化符號和文化元素納入安置區的設計規劃建設中,讓搬遷群眾產生“家”的感覺。

與此同時,在歸屬和心理認同上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來自不同鄉鎮或村落的搬遷群眾因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政策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的交流和互動是一個長期的逐步深入的過程,短期內在彼此心理認同上屬于“各自為戰”的狀態。另一方面,相對于周邊其他成熟城市社區而言,有的安置區居民在心理上存在著迷茫和自卑,認為自己在城鎮中被當做“外來人”,把集中安置區看作“避難所”,對安置區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較弱。針對這些問題,對集中安置區居民需要加強心理引導,強化共同體意識。

四、對策建議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所處的文化氛圍較之前變化巨大,為了激發安置區社區居民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有效解決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使搬遷群眾獲得精神文化上的支撐,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一)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融合認同

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過程中,來自同一區域不同鄉鎮行政村的搬遷群眾按搬遷政策要求匯集入住到以城市社區模式建成的安置區中。原來以村、小組為主的管理單元被打破,雖然社區居民構成仍以原農村群眾為主,但安置區的生產生活方式較之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值得指出的是,與城鄉接合部村改居社區不同,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除了具有多元性外,由于缺乏類似城鄉結合部社區在文化融合過程中的過渡緩沖,社區中各文化的對抗性更強。原農村社區中形成的比較保守、喜歡安于現狀、樂于維護既得利益、求穩怕亂、小富即安以及表現出來濃厚的“鄉土情結”和“安土重遷”的價值觀[9],在快節奏和競爭性強的城鎮生活中受到的沖擊也更加強烈。

多元文化沖突會導致安置區居民相互之間信任缺失,主人翁意識缺乏,沒有強烈的社區認同感,難以融入到集中安置社區文化生活中去,且不利于外來優秀文化傳播。為化解這些沖突,一是要加強農村社區文化與城鎮社區文化之間的融合。在相互融合的過程中,既要保護原有的有價值的農村社區文化,加強農村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優秀文化得到繼承與延續,尤其是少數民族地區的特色農村社區文化,要從民族建筑、民間工藝、民間藝人等方面進行發掘和保護;又要將先進的現代都市文化以各種形式正確表現出來,實現集中安置區內社區文化的和諧發展。二是要促進本地不同農村社區文化之間的融合。要給予不同地域文化充分的展示空間和平臺,尊重各地的風俗習慣,如通過文化墻的方式來展示各地鄉魂;要重視集中安置區內來自不同區域搬遷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各種文化需要,豐富其業余生活,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同時要培養他們的主人翁意識,促使他們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區生活中去,逐步轉變安置區社區居民的交際心理和思維方式。

(二)強化社區文化政策的執行力

社區工作者作為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政策執行的主體,在執行政策過程中存在著虛假執行的現象.如有的集中安置區文化設施配置不完善,社區文化活動流于形式,不見實際成效,主要原因就是社區工作者對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沒有真正落實相關政策理念,缺乏政策執行壓力與執行動力。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作為文化政策執行的客體,往往只是口頭上支持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僅僅有較高的參與意愿,在實際行動上卻未表現出與意愿相匹配的參與度。加上社區文化政策執行過程中缺乏過程監督機制與結果評價反饋機制,致使有些政策執行時不能達到其最初的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的目的。

為增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政策的執行力,政府相關部門在制定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政策時要確保政策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針對性,既要體現時代主旋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要能展現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精神面貌;政策下發前要對政策內容、落地步驟、監督考核、結果反饋等重要環節反復研究,充分考慮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政策的可執行性。要打造一支高水平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服務隊伍,定期開展培訓,吃透文化政策內涵,提升自身服務水平,為社區文化能人、文藝愛好者、民間藝人搭建平臺,注重吸納有意愿、有能力、有才藝的社區居民到社區文化服務隊伍中來。要注重社區文化活動的多樣性與針對性,組織落實好每一次社區文化活動,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充分做好活動開展前的動員工作,使廣大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能自覺主動地融入到社區文化活動中去,通過文化活動參與增強安置區社區居民的互動交流,增進人際關系和諧。

(三)建立契合實際的文化管理體制

現有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以黨政部門為主導,但一些集中安置區基層黨組織弱化、基層黨建缺位,黨員在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中沒有發揮先鋒模范作用,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示范引領作用有待加強。社區居委會作用發揮不夠,文化管理過程中重視形式忽略效果,與社區居民之間缺乏雙向互動。從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資源的調配方面看,資金往往是前期“一次性投入”,后續的投入力度較弱;文化資源利用率不高,部分集中安置區文化設施缺失,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的進程。從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的第一主體看,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在社區文化建設中十分被動,不能有效地參與到社區文化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去,社區文化建設主體錯位和主體功能缺失。

要盡快完善集中安置區黨政領導體制,組建集中安置區社區黨支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社區居委會統籌管理,社區其他組織積極配合,有效動員、組織、凝聚搬遷群眾,有序開展集中安置區社會文化建設工作。要做好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資金和資源的持續投入,做好資源整合,補齊文化設施缺失短板,發揮文體設施宣傳、教育、科普、健身等作用。社區文化發展需要提高社區自治能力,針對易地搬遷安置社區的群眾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要建立以安置區具體問題為導向的民主協商機制,與不同需求的社區居民開展平等協商對話,暢通表達利益渠道,不斷解決新矛盾新問題[10],通過集中安置區多元主體參與治理,推動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向前邁進。

(四)提升社區居民的素質

從思想修養層面看,素質的高低決定意識的強弱,意識的強弱導致行為的改變。只有當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能夠自覺從心理上抵觸,從行動上拒絕各種造成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固廢污染的不良行為時,當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成為社區居民人人遵守的社規民約時,一些集中安置區內出現的的“臟、亂、差”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集中安置區的搬遷群眾主要來自貧困程度相對較深的貧困區,搬入新社區后,搬遷群眾的外在身份由貧困地區人口轉變為城市居民,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之前大多從事體力勞動,對種植養殖操作比較熟悉,但對城鎮中生存所需的專業化技能較為欠缺。任何社會都是通過社會化手段培養具有與自身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成員,否則,社會就不能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11],集中安置區社區文化建設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提升安置區居民的文化素質水平,使他們所擁有的技能能夠適應城鎮化生活的需要。

提升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素質,一是要通過文化教育等形式逐步提高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可以通過社區內的黨員、德高望重的老人、有典型事跡的賢人定期進行德育宣講,達到垂范鄉鄰、教化桑梓的目的。二是要加強信息傳遞,定期走訪,主動收集安置區社區居民的就業意愿,組織技能培訓,提高安置區社區居民的科學文化素質與技能水平,在安置區周邊推薦社區居民就業,整合公益崗、轄區內企業等就業渠道,確保社區居民有穩定的生活收入來源。三是要重視集中安置區社區居民子女的教育工作,讓他們與城鎮子女平等地享受各種教育資源,共同健康成長,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四是要使搬遷群眾從思想認識上轉變觀念,易地扶貧搬遷僅僅依靠政府的“外力”作用是不能實現脫貧的,需要借助新環境、新資源的優勢,提升自身能力素質,學有一技之長,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最終實現脫貧致富,為社會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全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在京召開 強調一鼓作氣乘勢而上 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DB/OL].國扶辦網站.http://www.cpad.gov.cn/art/2019/12/20/art_624 _108743.html.

[2]黎熙元,何肇發.現代社區概論(第二版)[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

[3]汪大海.社區管理(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4]曾小溪,汪三貴.打贏易地扶貧搬遷脫貧攻堅戰的若干思考[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5]翟紹果,張星,周清旭.易地扶貧搬遷的政策演進與創新路徑[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

[6]白永秀,寧啟.易地扶貧搬遷機制體系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7).

[7]吳新葉,牛晨光.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的緊張與化解[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2).

[8]葉繼紅.城郊農民集中居住區移民社區歸屬感研究[J].西北人口,2011,(3).

[9]Edwin H.W.Chan.State-led land requi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villages intransitional China.Habitat International,2011,(35).

[10]周福朝.統一戰線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社會治理路徑探析[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2).

[11]Liepins R.Exploring rurality through commu nity:discourses practices and spaces shaping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rural communities.Journal of Rural Studies,2000,(16).

[責任編輯:上官濤]

猜你喜歡
文化建設
基層院檢察文化建設的認知與實踐
法制博覽(2016年11期)2016-11-14 10:31:19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14:30
文化引領學校走向科學健康發展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44:22
創新發展 奮勇前進 釋放洪荒之力
淺談基層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淺論基層群眾文化緊跟時代步伐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41:35
馬克思主義的文化觀及其現實意義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7:38:15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33:32
醫院文化建設的思考
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xx在线观看| 58av国产精品| 天天色综网|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视频第一专区|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最新地址| 亚洲精品另类|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 99视频免费观看| 伊人网址在线| 任我操在线视频|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91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片免费看|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色婷婷成人网|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 欧美在线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国产精品永久在线| 国产爽歪歪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日本在线亚洲|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日本黄色不卡视频|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熟女中文字幕男人总站| 色综合成人|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在线 | 性视频一区|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3p| 狼友视频国产精品首页| 日韩毛片基地| 精品自窥自偷在线看| 狠狠色丁香婷婷|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啪啪啪亚洲无码| 国产精品免费露脸视频|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成人一区|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一级黄色欧美|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国产乱子免费| 国产迷奸在线看|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久| 一级黄色网站在线免费看|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一区毛片|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黄色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成年人国产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一级毛片高清| 国产哺乳奶水91在线播放| 激情成人综合网| 一级不卡毛片| av性天堂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色男人的天堂久久综合| 日韩麻豆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