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艷

【摘要】 目的 探討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中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的效果以及對產婦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 90例行剖宮產的產婦, 隨機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采用宮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 聯合組采用宮縮素和氨甲環酸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比較兩組產婦不同時間段凝血指標、產后出血量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產后出血情況。結果 產后24 h, 聯合組產婦纖維蛋白原(FIB)高于對照組, 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產婦產后2、24 h出血量分別為(235.62±53.31)、(322.11±73.14)ml, 均少于對照組的(356.24±57.42)、(458.26±71.46)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聯合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6.67%低于對照組的8.89%,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產婦產后出血率4.44%低于對照組的24.4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效果較顯著, 能減少產后出血量, 降低產后出血率, 改善凝血功能, 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剖宮產;產后出血;氨甲環酸;縮宮素;凝血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8.057
產婦存在羊水過多、前置胎盤、巨大兒等高危妊娠因素情況時常使用剖宮產方式終止妊娠, 這類產婦產后容易出現宮縮乏力現象, 進而導致產后出血[1]。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 會引起呼吸窘迫綜合征、凝血功能障礙等不良癥狀, 嚴重的還會危及生命安全。本文選取90例進行剖宮產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宮縮素聯合氨甲環酸預防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進行剖宮產的9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羊水過多29例, 前置胎盤30例, 巨大兒24例, 雙胎妊娠7例。將產婦隨機分為聯合組與對照組, 每組45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3~38歲, 平均年齡(28.83±3.48)歲;體重47~73 kg, 平均體重(61.83±6.34)kg;孕周36~42周,?平均孕周(37.83±3.18)周。聯合組產婦年齡23~37歲,?平均年齡(28.79±3.51)歲;體重47~74 kg, 平均體重(61.74±6.37)kg;孕周36~42周, 平均孕周(37.81±3.21)周。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兩組產婦實施持續硬膜外麻醉后行剖宮產手術, 待娩出胎兒后, 對照組產婦靜脈滴注縮宮素(天津生物化學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2020487, 規格:1 ml︰5單位)20 U, 同時在宮體注射20 U縮宮素。觀察組產婦給予宮縮素聯合氨甲環酸, 其中縮宮素用法用量同對照組;給予氨甲環酸注射液(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23003, 規格:5 ml︰0.25 g)1 g和濃度5%的10 ml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進行靜脈滴注。
1. 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所選產婦符合剖宮產指征;②對本次實驗使用的藥物無過敏反應和禁忌;③所選產婦知曉本次實驗內容, 并自愿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排除標準:①排除因血液系統疾病導致的產后出血產婦;②排除因子宮切口裂傷引起的產后出血產婦;③排除因胎盤粘連引起的產后出血產婦;④排除過敏體質產婦;⑤排除有肝腎、心肺等重要臟器疾病的產婦。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凝血指標(產前、產后24 h FIB、PT、APTT)、產后出血量(產后2、24 h出血量)、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產后出血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惡心、胸悶、嘔吐、腹瀉、面色、潮紅。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不同時間段產后出血量和凝血指標比較
產前, 兩組產婦FIB、PT、APTT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24 h, 聯合組產婦FIB高于對照組, PT、APTT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產婦產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 2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和產后出血情況比較
聯合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產婦產后出血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產后出血是指娩出胎兒后24 h內產婦出血量>500 ml, 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一個重要原因[2]。大多數進行剖宮產分娩的產婦都存在前置胎盤、巨大兒等高危因素, 這些高危因素易引起宮縮乏力, 再加之手術對產婦造成的損傷, 導致其發生產后出血的幾率要高于陰道分娩產婦, 嚴重危及產婦的生命和健康。從生理分娩角度來講, 子宮屬于比較特殊的一個器官, 含有較多的纖維酶激活物, 妊娠期的女性血液會呈現高凝現象, 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比較弱, 其抑制物的活性會顯著升高, 纖溶系統容易被抑制, 在娩出胎盤時較多的組織激活物質會從胎盤剝離位置流入血液中, 讓抑制物的活性快速減弱, 纖溶作用在短時間內會異常亢進, 增加產后出血量。為此, 剖宮產產婦術后需要給予有效的措施以預防產后出血[3]。
臨床上常使用促子宮收縮藥物預防產后出血, 例如縮宮素, 此藥物會作用在產婦的子宮平滑肌縮宮素受體上, 具有一定的選擇性, 會讓子宮平滑肌處于興奮狀態, 利用子宮收縮壓迫肌層血管達到止血的目的, 能較好的預防產婦在產后發生出血現象。但是縮宮素的半衰期較短, 所以維持子宮收縮效應的時間較短, 待藥效消退后, 產婦仍然存在產后出血的風險[4]。且反復使用縮宮素, 還會讓其受體達到飽和狀態, 降低藥物的治療效果, 進而達不到最佳的止血效果。基于此, 在實際應用中應采用聯合用藥預防產后出血。可先使用縮宮素增加產婦的宮縮, 讓其子宮處于收縮的良好狀態中, 然后使用氨甲環酸對抗產婦子宮創面出血位置的纖溶, 以預防因凝血異常、胎盤剝離等引起的出血, 進而降低產后出血的可能。氨甲環酸屬于高效抗纖溶的一種藥物, 對纖溶酶介導的一些纖維蛋白分解有抑制作用, 進而起到止血的效果, 靜脈給藥后會有70%的氨甲環酸以原形的方式由尿液排出體外, 說明此藥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在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出血中可以廣泛使用[5, 6]。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合組產婦產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說明聯合使用宮縮素和氨甲環酸能起到較好的協同作用, 顯著提升止血效果, 比單獨應用縮宮素獲得的效果更好。
文獻指出, 凝血功能障礙屬于產后出血的一個主要誘因[6]。本文主要從FIB、PT、APTT等指標研究產婦的凝血功能, 其中FIB水平若出現升高現象, 則說明產婦身體血漿黏度處于異常狀態, 產婦機體可能出現血液高凝或者纖溶亢進現象。而PT能反映產婦機體的抗凝水平, 若發生改變則表示機體的凝血功能出現異常。APTT指標能反映產婦內源性凝血功能情況, 若其水平降低, 則表示產婦血液出現高凝狀態。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產后24 h, 聯合組產婦FIB高于對照組, PT、APTT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是因氨甲環酸藥物能促進血小板的聚集, 改善凝血功能障礙, 進而提升血液的微循環, 讓產婦子宮收縮能力增強, 進而有利于胎盤剝離, 減少出血量, 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此外, 聯合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產婦產后出血率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癥處理后, 產婦出現的不良反應都有所緩解或者消失, 聯合使用縮宮素和氨甲環酸藥物不僅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且預防產后出血的效果也比較顯著。
綜上所述, 應用氨甲環酸聯合縮宮素預防剖宮產產后出血效果較顯著, 能減少產后出血量, 降低產后出血率, 改善凝血功能, 且不增加不良反應,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何曉君, 產后出血26例的臨床治療分析.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41):105, 108.
[2] 楊青青, 田闐, 鄭澤玉, 等. 縮宮素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動力學的影.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 2018, 18(14):2742-2745, 2767.
[3] 劉成云, 羅雙梅. 縮宮素聯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對產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 血栓與止血學, 2019, 25(2):258-259, 261.
[4] 王芳, 姜文, 邢梅, 等. 腰硬聯合麻醉復合術后硬膜外鎮痛對足月妊娠初產婦無痛分娩產程時間及術后血清PRL、tPA水平的影響.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 2018, 10(8):60-64.
[5] 張洪麗, 白睿. 卡貝縮宮素對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預防作用觀察.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1):120-122.
[6] 李可瑜, 唐璇霓, 溫慧霞, 等.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與縮宮素治療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的療效比較.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 46(7):855-857.
[收稿日期:202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