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水 何梓瑩 王梓 王慧
摘 要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通過分析“油品分析”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模塊化的課程內容;借助發達的網絡資源,信息化教學方式;結合多種考查方式,完善考核機制的教學改革方法,實現對華南地區石油化工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教學改革 石油化工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20.01.060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Oil Analysis Course
——Tak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CAO Shui, HE Ziying, WANG Zi, WANG Hui
(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Maoming, Guangdong 525000)
Abstract Talent culti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the university. By analyzing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Oil Analysis, oriented and modularized curriculum content based on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is proposed in this current study. With the help of developed network resources, information teaching methods, various examination methods, and improved teaching assessment mechanism, the current study aims to achieve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applied talents in the petrochemical industry in South China.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Petrochemical; talent development
人才培養是大學的根本任務。基于“工程專業認證”教育標準培養全球認可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一直以來的人才培養目標。[1]廣東石油化工學院為石油化工特色鮮明的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根據學校常年跟蹤調查畢業生就業情況結果顯示,90%畢業生在華南地區的石油化工行業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生產管理等工作,是華南地區石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油品分析及其對應的實驗教學是化學工程與工藝的主要專業課之一,[2]主要內容為:油品各項的檢測指標測定和操作方法,是石油化工相關專業學生進行后續課程理論學習、專業技能培訓和工程實踐的基礎,更是日后從事石油化工生產、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不可或缺的專業背景知識。
經過多年的課程改革和實驗室建設,高校實驗設備及實驗環境已得到極大的改善,[3]授課環節中多已實現講授與多媒體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現代化教學。但仍存在以下問題:
(1)課程內容結構不合理。“油品分析”課程涉及實驗項目設置多單獨存在,采用逐個教學的常規授課模式,理論上可以完成預設教學目標,但孤立的單元設置缺少綜合性,研究性,開放性,[4]學生對“油品分析”課程的學習不具備連貫性和邏輯性。各單元實驗測試樣品品種單一,實驗結果均為統一答案均以驗證性結論為主,實驗結束后填寫同一實驗報告。各實驗單元間測試樣品不具備相關性,學生很難通過分析實驗實現對某種或多種油品的綜合分析,無法促使學生形成對石油及其產品的系統認識。現有課程內容結構設置雖然能達到教學任務要求,但不利于學生對石油及其產品性能的系統了解,抑制了學生個性思維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不利于學生形成系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滿足石油企業對畢業生能力的需求。[5]
(2)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方式單一。“油品分析”課程教學方式多為傳統教學模式,一般為首先,實驗內容講授,其中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步驟、數據處理等基礎知識的講解;其次,實驗操作演示,對相關實驗儀器進行講解并按規定步驟進行演示操作;最后,學生實際動手操作,按要求完成實驗的格式化教學。在整個教與學的過程中,雖然通過實驗操作能有效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但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自主學習,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及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提升。
(3)考核形式組成單一。“油品分析”課程現行考核制度一般由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部分組成,且期末成績占比重較大(約占總成績 70%)。但油品分析課程主要培養學生掌握應用儀器進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技能,相對其他課程考核具有特殊性,常規考核方式存在課程考核形式組成單一,不能實現對課程教學活動開展、教學目標實現情況的有效評價。無法通過考核方式調動學生自主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特別提出如下改革措施:
(1)以企業需求為導向,模塊化的課程內容。茂名及其周邊地區為廣東省乃至全國的主要石油化工基地,擁有包括茂名石化等特大型企業在內的眾多石油化工相關企業。廣東石油化工學院一直以石油化工辦學特色,結合周邊石油石化行業特色,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養符合企業一線需求的工程特色型人才。學院定期組織走訪石油化工企業,深入石油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等各環節中去,針對解企業需求結合“油品分析”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深入了解。基于對企業各環節的生產實際過程深度分析,通過行業資料查閱和教學研討等方式,選取突出石油化工特色緊貼崗位需求的教學內容。將單一獨立的實驗項目整合成符合企業需求的具有教學邏輯的有序整體,以模塊化整合課程內容實現知識點的相互聯系。[6]設置原油綜合評價、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綜合分析、潤滑油綜合分析教學模塊。實驗選取生產、儲運、銷售等不同階段具有代表性、實用性的油品作為實驗試樣,學生選取不同試樣,以模塊為單元進行油品分析實驗。通過查閱不同的油品性質,對所測油品進行綜合分析,形成油品質量分析報告。形成以常規基礎實驗項目為點,多個實驗項目串聯成線的模塊,使學生完成課程任務的同時系統的掌握石油產品分析工業流程,以實現對運輸、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油品綜合分析的知識面的形成。提升學生綜合分析能力。以模塊二“柴油綜合分析”為例:以柴油發動機工作原理為切入點、對比“汽油綜合分析”,回顧包括了閃點測定和餾程測定等實驗項目,加深學生對燃料油綜合性能的評價的實際理解;引入單元實驗包括腐蝕性分析、安定性分析、燃燒性分析和蒸發性分析等多個實驗項目;實現了對燃料油-柴油的綜合分析,讓學生系統掌握柴油評價的重要指標及其測定方法,實現對柴油的綜合評價,以便形成油品綜合評價報告。
(2)借助發達的網絡資源,信息化教學方式。隨著信息化發展,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已經發生變化。手機已經逐漸取代電腦作為最有效的接收終端。隨著手機平均使用時間不斷增加,學生擁有大量網絡碎片化時間,但注意力也更容易被分散。對于教學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在實現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加強網絡課堂建設,通過上傳教學課程標準、職業標準等實現教學內容網絡共享。[7]同時,將課程內容分解為小知識點,每個知識點制作為5-8分鐘的文字、動畫、操作視頻,借助信息化手段(微博、微信等)在課余時間推送至學生手機。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預習課程內容,提升學習興趣,將學生從被動獲取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教師通過對后臺數據分析,實現對學生預習情況的充分掌握。針對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點,側重于知識點的講解與展開。針對興趣不足的知識點,通過興趣引導提升學習積極性。借助信息化改革教學方式,實現學習資源共享。充分利用碎片時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擴充學生知識儲備,夯實學生專業基礎。以模塊二“柴油綜合分析”信息化課堂為例:包括了柴油發動機工作原理動畫,柴油簡介的相關PPT演示教程,模塊涉及到的餾程測定和閃點測定等分析檢測儀器結構和操作指南及實驗操作微視頻等。
(3)結合多種考查方式,完善考核機制。油品分析與其他課程不同,其更側重于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結合企業人才需求,學生也應具備專業背景下的良好溝通能力、團隊協助能力、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業務能力。[8]結合實驗室在高校教學科研中的心臟地位,[9]引入以網絡學習為基礎,靈活考核方式,實現對學生的全方面考核。因此通過提升平時成績的方式引入多種考核方式,拓寬考核范圍。將平時成績由30%提升至60%,其中實際操作分比重為15%,課后作業分比重為10%,以團隊協作形式完成的油品質量分析報告及匯報展示比重為30%,安全注入考核比重為5%,可以更有效的評價學習內容的達成情況。借助實驗課堂完成對學生在學科背景下完成報告撰寫、陳述發言、清晰表達等溝通和交流、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
基于華南地區石油化工產業人才需求,“油品分析”課程改革更突出石油化工行業特色,課程內容模塊整合更緊貼企業油品分析需求。借助發達的網絡信息化教學方式更充分利用學生碎片化時間,實現了教學資源網絡共享。結合科學合理的考核方式實現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通訊作者:王慧
參考文獻
[1] 程繼海,朱仁發,李萌,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導向下的化工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8(11).
[2] 肖華,謝燕紅,王廣程.常州師范專科學校學風建設調查報告[J].常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3):87-90.
[3] 蘇文霞,王明東.淺談高校專業實驗教學的改進[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2.19(2):35-36.
[4] 林博,劉蘭,曾興業.高校石油化工實驗教學模式的現狀與改革——實驗單元+工程實訓的“點-線-串”深化式實驗教學模式[J].廣東化工,2014.41(19):243-243.
[5] 劉一鳴.高校學風建設與大學生人才培養[J].教育研究,2011(12):166-168.
[6] 初曉,石博.基于“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油品分析》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4(34):195-196.
[7] 周凱,黃秀娟.化工分析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實施[J].學園,2015(31):43-45.
[8] 凌平華,高峰.淺議高校分析化學實驗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廣州化工,2019.47(07):180-182.
[9] 朱菊芬,劉加彬,彭麗萍,等.加強高校實驗室安全環保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9):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