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為我國產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推動作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國家政策的扶持,人們生活方式、區域經濟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許多產業都通過互聯網建立相關的產業鏈,通過互聯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等過程的信息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能夠做到即時傳輸,這些特點都加快了區域經濟的多元化發展。如今,隨著我國經濟政策的轉變,互聯網和區域經濟都迎來了新的發展趨向,兩者作用關系密切,本文分析互聯網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并芻議互聯網及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向,以供相關人員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技術;區域經濟;影響作用
中圖分類號:F65.2文獻識別碼:A文章編號:2096-3157(2020)04-0103-02
互聯網已經經歷了多次迭代升級,如今人們能夠通過手機APP、網頁等快速連接網絡,瀏覽互聯網信息和進行操作,信息傳輸已經打破了時間、地點的限制,人們可以即時地進行信息交流、共享。區域經濟受到互聯網技術的影響,各種經濟體不斷從實體經濟向線上、渠道下沉等多元方向開始轉型發展,可以說打破了原來的區域經濟的界限,正在向外不斷地衍生和發展。網絡改變了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改變了生產、運輸等方式,互聯網對區域經濟帶來的影響,會不斷的變化,給區域經濟的增長速度、質量等方面帶來新的推動力和挑戰。
一、互聯網與區域經濟發展
1.互聯網的概念及發展現狀
互聯網的概念在20世紀被提出并得到一定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后更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廣義而言,互聯網包括與互聯網相關的產業及相關技術、應用的發展,如我們熟悉的“互聯網+”模式。狹義上,互聯網指與互聯網直接相關的技術和產業。
區域經濟的是受到狹義互聯網實質變化和廣義互聯網的外在發展而產生變化的。我國互聯網發展的歷史較短,起步晚,但近幾年發展迅速,在一些技術上已超越西方國家,但大部分方面與全球頂尖技術還有明顯差距。
近幾年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革新和互聯網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影響越來越突出,如消費者習慣、方式的轉變,衣食住行等方面在線上的交易和流通越來越普遍,如支付途徑的改變,人們的付款方式,從原來的現金、刷卡消費,越來越多地變為用支付寶等金融APP進行支付,人們生活習慣的變化是互聯網迅速發展的外在的重要表現。
“互聯網+”模式在越來越多方面的應用,使網絡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實現信息快速傳輸,而能將區域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融入其中。足不出戶進行購物、足不出戶了解世界的發展變化都成了現實。特別是近幾年,智能產品的逐漸普及,使人們使用網絡越來越方便,產業順應時代發展趨向進行“互聯網+”運行模式,推動了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
當然,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因為互聯網信息的安全性等問題,給國家政府部門、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帶來了挑戰,網絡治理、征信、金融借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也變得越來越大。針對這些挑戰,國家相關部門和相關企業,都在進行著積極的整改,對區域經濟帶來多方面的影響,這也是互聯網發展對區域經濟帶來的限制性影響。
2.區域經濟及發展現狀
傳統的區域經濟地域勞動力的作用關系明顯。但隨著廣義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區域經濟與地域、地域勞動力之間不再有明顯的作用關系,而與地區經濟現狀、相關政策、市場經濟下的企業發展規劃等存在更多的關聯性。互聯網影響下的區域經濟,是內部、外部因素綜合制約、作用的結果,與地區自然資源、地理位置、人才資源、城市發展水平、企業等因素密切相關。
我國區域經濟與西方區域經濟存在明顯的差異,雖然如今我國也實行市場經濟,但當下受宏觀調控的影響依然明顯,區域經濟受改革開放等政策和經濟體制的轉型的影響較大。
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經歷了幾次明顯的轉變,新中國成立后經濟水平低、經濟發展速度緩慢,農業、工業甚至在教育、文化產業等受政策影響進行了多次改革,也出現過重大問題,計劃經濟體使部分的區域經濟出現經濟建設與市場脫離的問題,不符合我國長遠的發展規劃,對人民的生活等需求制約嚴重。
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美國等國家國際關系的改善,我國區域經濟迎來了新的階段,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越來越能夠被實現。在這樣的經濟發展環境下,地區經濟水平也得到穩步提高,沿海地區的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但中西部的經濟發展緩慢,大批的務工人員前往沿海城市就業,多數的企業也選擇在東部地區扎根發展。
在沿海地區得到快速發展之后,我國陸續推行了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等影響了區域經濟發展方向的政策。東部地區擁有眾多港口,對外貿易關系密切,緊靠港澳臺地區,在相關政策出臺后,深圳、珠海等地區得到快速的城市化發展,市內外交通條件更為便利,也出臺了人才聚集等政策,推動沿海地區經濟得到迅速發展。
之后,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我國經濟走向協調發展的方向,如今的經濟發展狀況為東優西快。東部地區經濟發展己進入工業化經濟的末期,這些城市的經濟不再依靠密集型勞動力,而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許多高新技術產業的總部都設在東部地區,如今東部地區支柱產業的變化也給城市用人要求等提供了新的方向,如深圳等地區出臺了高學歷人才引進、落戶等政策。
東部經濟模式的轉變,使更多的勞動力和企業、技術向中、西部地區分流,中西部地區的區域經濟在近年得到快速發展,武漢等城市已經進入一線城市行列。政策向中西部地區的傾斜使這些地區的企業入駐、人才引進等方面變得更為方便,推動地區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推動了互聯網等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改變了中西部城市的產業結構和人們的生活方式。
近幾年,隨著人才在中部地區的扎根發展和互聯網在中部地區的快速發展,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高學歷、高水平人才在這些城市扎根發展;不過就我國東部、中部、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來看,中西部地區在多數方面依然落后于沿海地區。很多學者認為,當下中部地區的發展是協調區域經濟的關鍵,原因是中部地區較西部地區,各種資源豐富,交通也更為便利。因此,對中部地區進行優化產業配置、產品、引進高新技術產業等,是我國當下經濟建設的重點。而對于西部地區,要繼續加強互聯網的發展。
二、互聯網發展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
上文也提到,互聯網的發展對區域經濟進行了新的定義,區域經濟與地區資源、勞動力的關系變得更為模糊,受影響的因素也變得更為多和復雜,使區域經濟在各方面的發展進入新的局面。以下就詳細分析互聯網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多方面影響:
1.淡化了傳統區位的概念
互聯網在地區中的不斷發展,淡化了區域經濟與資源、大眾消費能力等因素的聯系,隨著城市間互聯網的聯系情況不同,誕生了新的區位概念。在當下,資金投入,甚至部分政策等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都變得更小,科學技術、信息技術、人才等城市發展綜合現狀成了影響城市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
信息技術在城市多方面的應用,使城市發展受信息傳遞緩慢、滯后等因素的影響消失,從而極大地加快了產業信息的傳輸和溝通速度,推動了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
最幾年,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等新興產業的出現和快速發展,改變人們消費習慣、支付方式的同時,也淡化了產業對區位的要求。
2.促進征信系統的向更完善的方向建設
互聯網的發展,促進了中小微企業規模和數量的發展,也對企業與銀行、信貸機構之間的聯系產生了影響。對于當前的區域經濟而言,小微企業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變得更為明顯。而小微企業的信息存在很大的問題,不管是自身企業信息、還是用人等信息,都存在不完善、不規范、受監管不足的問題。
對于信貸機構而言,互聯網使其與企業間的信息溝通更為通暢。銀行與信貸機構和企業間的數據傳遞也變得更為頻繁和正規,使銀行、信貸機構能更精準地對企業現狀進行分析,判斷貸款風險,從而減少不良貸款的情況。
中小企業受到互聯網和相關政策的影響,也在信用系統等方面積極地建立和優化,使企業信息變得更為頭面給,以提高企業的信用狀況,實現銀行、信貸機構、企業等多方的共贏。
3.互聯網影響了人們的消費水平和方式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催生了許多行業,使信息服務等技術企業得到快速發展,如電子商務,也使一些傳統行業進行全方位的轉型,如廣告設計。許多高新產業對區位、交通的要求很小,只要有互聯網,并進行相關的技術、設備建設,即可開展運營和服務,產品銷售、運輸方式的改變,也直接刺激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
互聯網催生相關高新技術的同時,由高新技術產出的智能產品也越來越多,產品的軟硬件也隨著機電、編程等技術的快速發展而迅速更新,支付寶等電子支付產品越來越多的被人們接受和應用,即使在許多農村地區,也已經完全進入電子支付、電子購物的消費模式。
4.互聯網對區域GDP發展的影響
GDP是我國衡量經濟發展狀況的重要指標,從前,地區依靠產業、勞動力、交通等增長自身GDP。而互聯網在諸多方面的應用和發展,使地區網站、網民數迅速增加,政府等機構的網站也在迅速建設,這推動了人們交流、辦事的效率,因此相關的產業開始應運而生,如電商,逐步成為人們消費的主要場所,使互聯網對地區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當地企業迅速開始資源整合和信息建設,外部高新企業的入住,使區域GDP得到全方位增長。
5.互聯網為區域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互聯網時代,企業都在進行各方面信息系統的建設,如財務信息系統、銷售信息系統,使產品從設計、開發到銷售的模式進行了全方位的變化。“云”“網”“端”的快速協同發展,使區域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方向、調整方式變得更為多樣,相關的信息系統建設,提高了員工的工作效率,也為企業、政府的監管等工作提供了便利,全方位的影響了員工的工作。
對于機械等行業,互聯網技術則推動了機器設備的設計、制造、操作等方面,互聯網與機電技術的融合,使機械企業能夠制造出更先進的設備,這些先進設備的應用,則使工廠的生產效率、質量得到提高,生產模式的調整,反過來推動了企業在機械設計、制造、生產等環節管理結構的調整。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地區經濟等方面都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對于互聯網帶來的影響,政府、企業、地區、人民都應當對變化保持清醒的認識和正確的對待,政府、銀行、企業等需做好資金等方面的風險防范,政府、企業等部門需要做好互聯網監管等工作,避免一些違法行為和不健康內容通過互聯網進行展示和傳播,危害人們的生活、企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推動我國經濟平衡、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婷,金江磊.互聯網發展對于我國區域經濟的影響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4,(9):62~64+93.
[2]馮中躍,趙海東.區域金融發展對我國區域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J].前沿,2015,(7):56~62.
[3]金朝暉.區域金融發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基于江蘇省13個地市面板數據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4,(17):60~61.
[4]朱浩靚.淺析互聯網發展對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影響[J].全國流通經濟,2017,(15):49~50.
作者簡介:
李尤健,廣西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