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嬌燕
近幾年來,隨著中學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已成為廣大教師普遍關注的熱點。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創新思維能力,使學生躍出教科書框架,學活書本,從而使學生變得更聰明,這已成為我們教育工作者當今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那么,什么是創新思維呢?
所謂創新思維,是指人們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增長開拓新領域的思維能力,亦即在人們的思維領域中追求最佳、最新知識獨創的思維。創新思維不是天生就有的,它是通過人們的學習和實踐而不斷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合作互動,活化課文插圖,拓展創新思維
新教材圖文并茂,為學生學習英語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圖都是靜態的,其內涵具有一定的內隱性。如果教師能設法讓靜態的插圖“動起來”,即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或幻燈片顯示,那么課堂會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為了拓展學生的思維,我采取合作互動的方法,即在老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和動腦,進行表演,從而發揮每個人的長處,同學間相互彌補、借鑒、啟發、點撥,形成立體的交互的思維網絡。在合作制圖中,我鼓勵學生發揮其創造性思維制作并組合插圖部件,充分發揮學生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二、立足雙基,精心設置學案,激發創新思維
學生要掌握好基礎知識,是與教師的指導分不開的。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教會了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生的能力才會提高。我與備課組全體成員一起協商,為學生精心設置學案,對每單元的課文閱讀采取“自學”“共學”和“練習”的方法。“自學”,是指學生針對學案中的目標和要求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我要求他們完成猜詞義,長難句分析,段落大意和全文中心思想的歸納,讓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了解課文的重點和難點,發現問題。“共學”,是指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在課堂上展開共同的學習研究活動,教師在關鍵處進行點撥,針對學生的疑難進行解答。在課堂整體教學上,學生“畫龍”,教師“點睛”。然后,在“自學”和“共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去“練”,教師精選文中出現的重要字、詞、句型、編成練習,讓學生進行必要的鞏固,使他們把學到的知識轉化成能力。
三、課堂中巧設疑問,引導創新思維
在教學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設計各種思考題,發展學生橫向、類比、逆向、聯想等思維,使學生不單單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學的內容上,而且要利用現學的知識,結合已學知識去創造,去探索,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在課文教學時,我常采用多種思維訓練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根據教材的語言材料,設置疑點,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再加工,鼓勵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進行思維。
四、不斷改進教法,開發創新思維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改革,開拓未來學生的教育,必須立足于精選的教材和科學的教法。要實現課堂教學的創造教育,教師只有千方百計地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用大量生動有趣的題材去刺激學生的好奇心理,才能刺激學生的創造思維。然而,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從改革教學方法入手。復述和演講是一種培養學生各種語用能力,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教學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運用,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不同層次,選用適當方法,靈活使用,使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
五、進行積極評價,鼓勵創新思維
中學生是一個需要肯定、褒揚,需要體驗成功喜悅刺激的群體。在課堂教學的創造教育中,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能直接影響到學生求知欲的產生,能影響到學生創造意識的萌發和創造力的產生。在教學中,學生往往會產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離奇的想法,這時候,教師如果給以嚴厲的批評、指責、訓斥,那么將會壓抑學生那些朦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從而會阻礙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課堂上,學生只有處于一種和諧寬松的關系、環境之中,才能激起主動的內部活動。這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及學習結果、反應等作出積極的評價,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在評價中,筆者注意客觀、公正、熱情、誠懇,使學生體驗到評價的嚴肅性,注意發揮評價的鼓勵作用。以鼓勵為主,滿足學生的成功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教師只有以信任和鼓勵的態度來肯定學生的發現,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滿懷信心地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同時注意給予積極性的評價,學生才能處于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中,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才能得以發展,并最終使學生發展成為勇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新時代的接班人。